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时间:2022-08-24 11:22:59
导语: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1∶1配比分组(对照组、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流速、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下肢骨折患病率较高,在手术期间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下肢骨折;老年;个性化护理干预;术后疼痛;并发症;康复情况
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严峻,随之导致的老年患病比例明显上升,其中骨折疾病较为常见。经流行数据调查显示,老年下肢骨折患病率居高不下,其发生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骨质疏松、活动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针对老年下肢骨折疾病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患者术后疼痛感主诉强烈,加上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增加了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而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医患、护患矛盾。本研究旨在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减轻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均为经影像学(CT、MRI等)检查确诊的下肢骨折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1~12月,总计100例。纳入标准[2]:年龄>60岁;患者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对手术耐受,具有配合能力;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3]: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精神障碍患者;严重基础疾病患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患者。将进行研究的患者分组护理,采取1∶1配比法。对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0、20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0.50±3.50)岁;体质量40~85kg,平均体质量(60.50±5.50)kg;骨折位置:胫骨患者25例,股骨患者18例,胫腓骨患者7例;致伤原因:摔伤患者25例,交通事故伤患者20例,其他伤患者5例。干预组:男性、女性分别为35、15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0.00±3.30)岁;体质量43~82kg,平均体质量(61.30±6.00)kg;骨折位置:胫骨患者23例,股骨患者19例,胫腓骨患者8例;致伤原因:摔伤患者26例,交通事故伤患者21例,其他伤患者3例。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手术准备、手术配合、术后护理、心理安抚、病房环境护理、基础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1.2.2干预组干预组配合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①在患者入院后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遵医嘱协助患者完成心电图、胸部X线、静脉血查肝肾功能、血糖、离子等指标,并详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慢性疾病。对于卧床尤其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避免出现低血糖或血糖持续较高,避免引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同时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指导卧床患者适当在床上进行局部活动,避免高糖、压疮、便秘等情况的出现。②个性化心理干预。组建心理护理干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核心组员为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心理医师及骨伤医师,选择护理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参与小组日常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共同参与讨论,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老年患者沟通中对其情绪表示理解,予以其耐心的心理安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其个体特点进行心理干预、精神支持,如针对术后担忧的患者可以介绍有效康复病例以建立患者康复信心和依从性。④个体化疼痛干预。与老年患者沟通中了解其个体情况,评估患者各时间段疼痛程度、耐受程度,纠正患者疼痛认知,强调术后疼痛属于正常反应,并鼓励患者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缓解疼痛感,并以按摩、热敷、肢体放松的方式减轻疼痛感。另外,若患者疼痛主诉持续强烈,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缓解疼痛[4]。⑤饮食指导。饮食更应注意低盐低脂,不宜食用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建议多食香菇、木耳等具有减轻血液黏稠度的食物,并嘱患者增加饮水量,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予以通便药物治疗,避免因便秘引起腹腔压力升高,进而影响下肢血液回流。⑥并发症护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饮食上侧重多食膳食纤维食物。术后2d指导老年患者缩肛、腹部放松、收缩训练。腹部穴位以点按压揉等方式按摩,力度轻-重-轻,以患者有酸、胀、麻感为宜,以预防和降低便秘。老年患者和家属静脉血栓并发症健康教育,采取图文、幻灯片等形式,以提升患者合家属的自我监测、危险认知,视患者情况注射低分子肝素控制病情[5]。⑦早期康复运动。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订活动训练方案,清醒前予以患者被动训练、按摩,清醒后协助患者肢体弯曲、上举、伸展,活动量、时间循序渐进。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同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5]。参考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状况,分数与疼痛呈正比关系。参考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Short-formHealthSurvey,SF-36)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取总体健康指标,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关系。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VAS评分、SF-36评分、恢复时间)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护理满意度)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安全性与满意度比较干预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护理满意度为100.00%(50/50)。对照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便秘8例、下肢静脉血栓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00%(14/50);护理满意度为80.00%(40/50)。两组术后安全性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预后效果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为(5.5±0.5)分、8hVAS评分为(3.3±0.5)分、24hVAS评分为(2.0±0.3)分、SF-36评分为(89.6±5.0)分、恢复排便时间为(12.5±5.0)min、下肢深静脉流速为(26.0±4.3)cm/s。对照组患者术后1hVAS评分为(6.3±0.6)分、8hVAS评分为(4.5±0.6)分、24hVAS评分为(3.0±0.5)分、SF-36评分为(78.6±4.3)分、恢复排便时间为(21.4±5.5)min、下肢深静脉流速为(20.3±3.6)cm/s。两组患者上述术后计量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加上免疫力、器官功能缓慢衰退生理特点以及麻醉、手术创伤等,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影响术后康复情况与安全性[6]。针对影响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制订个性化护理计划,通过落实疼痛、心理个性化干预以及早期康复运动、并发症预防护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7]。国外研究指出,予以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健康宣教、个体化预防等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8-9]。本研究通过筹备建立心理护理干预小组,通过沟通日常查房等方式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并予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患者术后卧床休息时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内凝血功能异常,其次为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变,体内血液循环时出现小漩涡样改变,易诱发栓子形成;另外活动障碍后长期间保持同一体位,加上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骨折患者在老年群体中多见,因此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也较多,患者术后又难以活动,需卧床静养,故导致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成倍增加[10-12]。国外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折后老年人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致死致残率高达1.6%[13]。因此,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十分必要,这也是临床降低骨折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指出,早期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14]。早期适当的康复锻炼,可显著降低血管闭塞发生率,适当运动康复锻炼,能够减少75%血栓形成风险[15-17]。因此,专业化指导患者卧床期间进行有效的局部锻炼,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在患者麻醉消退后,立即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为身体条件允许康复的患者立即制订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划,有效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VAS评分以及术后下肢静脉血栓、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流流速、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8]。分析原因为所有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均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真正做到了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以患者及患者家属的角度去看待日常工作,以迎接上级领导检查的态度去面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均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帮助患者熟悉自身骨折的发生发展及手术治疗流程和手术必要性,告知患者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症状,并告知专业人员会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让患者可以全身心放松,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19]。综上所述,老年人下肢骨折患病率较高,在手术期间配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有效的护理方案。
作者:郭旭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护理部
- 上一篇:服装企业基于价值链分析
-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性
精品范文
10护理护患沟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