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2-08-24 10:44:44

导语: BIM技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BIM技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是生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建筑类行业作为基础建设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一部分,它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基础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bim技术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首先概述了BIM技术的定义,从人才培养、行业需要、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方面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类行业应用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了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主要有普及度和认知度不够、人才培养机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最后从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校外实践、“1+X证书”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对现有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做出适当的变革和创新,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基础建设输送更多的BIM类专业性技术人才。

关键词: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1+X证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作为世界建筑大国,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全球化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在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大型的建筑类项目,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为自己的经济发展积累了有利的资源和合作关系[1]。随着中国基础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对建筑类行业的BIM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国家对于高职院校、应用类本科院校等专业性技术人才等高校和培养机构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从制度、政策、投资等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很多的变革和扶持[2]。基于国家和社会对于BIM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等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教育体系上也要做出相应的创新和变革。

一、BIM技术的定义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简称BIM)是通过三维数字化为基础,集成了建筑设计、建造、运营中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表达[3]。它是基于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技术,通过虚拟仿真、协同设计、智能制造等各项先进的功能对建筑类行业的设计、造价、建设、运维等方面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实施和管控,以实现建筑行业工程的合理化、正常化进行。通过将BIM技术科学运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可以基于项目功能特性、物理结构、管理要素等构建参数模型,为项目策划、建设及拆除的全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可以依据参数模型的内容分析项目设计、施工等阶段是否存在问题,以便于及时找出问题,避免问题在实际施工建设阶段出现,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提供协同工作平台[4]。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科学利用BIM技术,有利于实现各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增进各方协调和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缩短工期、节约资源的作用,故而必须对该技术的运用予以高度重视。BIM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对整个建筑类行业和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BIM技术在建筑类行业应用的重要性

(一)提升人才培养的深度

建筑类行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包含了很多专业性技术性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人才培养后期深入学习这类专业的基础和实践过程中的根本依据,也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进度的基本保障。以往这些内容的学习和培养大多数都是通过口头阐述和书面表达的方式进行,人才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的吸取,很难深入了解,容易出现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不知道如何运用的情况。而BIM技术则可以通过虚拟仿真、3D建模等人工智能技术对这一内容进行最直观的展示,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将书面知识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的难度,让人才培养能够对知识内容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在增强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加深人才培养的深度。

(二)帮助行业破解难题

建筑类行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很多工作内容都是复杂繁琐的,也是专业性很强的,而很多专业性的工作也极其消耗时间,无形中给企业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工程进度的延误,对企业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一现实情况,如何让复杂繁琐的工作内容有序开展成为当前建筑类行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而BIM技术的运用将会使得很多复杂的工作简单化,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能就能够轻松实现。一方面能够指导整个施工流程有条不紊地开展;一方面有助于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三)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BIM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它集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优秀科学技术于一身。目前,乃至未来建筑行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随着5G技术乃至以后的6G技术的不断发展,BIM的作用和功能也会更加的强大,它不仅是建筑企业必需的一项技术,也是衡量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故而必须对该技术的运用予以高度关注,正确认识到该技术的运用价值。建筑行业本身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它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BIM技术的应用在提升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BIM技术在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普及度和认知度不够

BIM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技术,对于整个建筑类行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它是一项新型的技术,在整个建筑行业的普及度还不高,导致高职院校、应用类本科院校等高校和培训机构对它的重视度也不高,对BIM技术的教学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只是浮于表面,或者一笔带过式的教育,没有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部分院校将BIM技术人才培养等同于软件教学,所谓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只是在原有课程上增设有关BIM应用软件运用的课程,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体系,使得相关人才在运用BIM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上存在短板。

(二)人才培养机构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BIM技术本身的专业性极强,而且又是一个新型的技术,很多高职院校、应用类本科院校等高校培育机构的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根本不具备扎实的工程设计、成本核算、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的综合能力,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使BIM技术在人才的培养教育过程中举步维艰。院校专业课教师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但对BIM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上参差不齐,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方面缺乏经验,在日常教学中主要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难以肩负起BIM教学和对外培训任务还需注重相关师资力量培养。简言之,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无法培养出大量的能够将BIM技术综合熟练运用的专业性技术性人才。

(三)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落后

BIM技术融合了互联网、5G技术、人工智能科技等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于电脑处理器、显卡、内存等的要求极高,很多高职院校等高校的机房和试验基地的电脑只能够满足日常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无法保证BIM技术的流畅运行,因而无法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学。不少院校都需要升级或重建BIM技术实训室,配置该技术运用适宜的电脑,购买相关应用软件。如此一来,又对院校的资金投入提出较高要求。此外,在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如果缺乏具体项目训练,则在锻炼学生实践运用能力上可能有所欠缺,存在纸上谈兵之嫌,而大部分院校在实践项目训练上确实存在空白或不足。

四、基于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的领导要对BIM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将院校的BIM建设纳入学院的重点规划项目中,加强对于学院BIM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实施,改变学院现有的陈旧的教学环境,建设更多的能够进行BIM教学的机房、试验基地、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网络等硬件措施,完善院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科学运用工作室结合实训室的模式,既可以为院校教师提供学习BIM技术的机会和场所,还可以为学生实习操作提供相关培训。有关BIM技术的软件相对较多,常用软件多达十余种,院校在选择相关软件时,要注重选择具有通用性且运用范围广的软件,通过培养学生运用这些软件的能力,能够为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为此,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需求,配置BIM技术人才培养所需的软硬件设施,确保电脑配置符合BIM技术的运用要求,为学校对于BIM技术的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师资力量

院校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专业性技术性人才的根本所在,院校要加大力度提升学校计算机类教师对于BIM技术的综合系统化的学习,院校可以拨专款进行BIM技术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深造,派遣教师去BIM软件企业去实践学习,并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定期进行经验和学术交流,让教师在深入学习过程中对BIM技术有更加专业、全面和系统性的学习和认知,让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得以提高,为BIM技术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同时对校外具备BIM专业知识的教师要积极引进,壮大BIM技术专业教师的队伍,为学院的师资力量不断提供新鲜的血液。院校可以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讲座,将先进的技术和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到相关技术的实际运用,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当前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院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业内精英人士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给学生讲解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内容等,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增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实现提高学校师资力量的目标。

(三)校企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各个高职院校等高校教育机构在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也要积极和BIM相关企业共同合作,让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动手的机会,真正做到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记忆和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BIM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为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的价值,展现BIM技术的生命力,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具有实体建设项目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项目管理团队包含企业工程师及高校教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具体项目,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展现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学校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BIM技术运用培训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设置具有针对性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发挥校企合作机制的价值,增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合“1+X证书”制度培养综合性技术人才

国务院在2019年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1+X”中的1为基础,X为强化,而BIM技术就是国家首批的6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中的一个。这一方案的实施就是国家在鼓励学生获取基本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考取更多的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从而提高个人的整体素质,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为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提高学生学习BIM技术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中,此举对学生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在“1+X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等高校培育机构对于BIM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有了坚实的后盾和保障,有助于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院校的BIM专业类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变革和创新也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5G科技、人工智能等先进科学技术在建筑类行业越来越广泛的运用,BIM技术的发展过程也将更加的成熟和普及,基于BIM技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才运用要求。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等教育机构,应该对BIM技术的专业性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自身教育制度、教学模式、教育环境等多方面着手,与企业及社会各界多方联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价值,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BIM技术性专业人才,为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输入更多、更好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展慧.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析[J].中国商论,2021(6):174-175.

[2]王宏,吴屏.电气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电机驱控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3):107-108.

[3]刘世松.基于专业对接产业视域下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酿酒,2021,48(2):7-11.

[4]马洪儒,王晓晶,徐铭,等.地方高校新工科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1,20(2):116-119.

作者:李鹏远 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