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22 11:21:45
导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改善学生的适岗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以从爱国与敬业、依法与合规、诚信与踏实、耐挫与团队合作等方面展开思政元素设计,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思政因素的恰当引入、讲究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等路径实现课程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施路径;《国际贸易实务》
1《国际贸易实务》思政教育的价值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不断增多,国家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从事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品质。然而,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依靠思政课程,完全忽视了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作用,致使很多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对诚信精神缺失、社会责任观念淡薄、法律风险意识弱化等问题。
1.1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作为一门涉及对外交易的学科,《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时刻都围绕着交易磋商、外销合同的形成以及外销合同的履行等操作行为,而这些行为在现实中操作时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堂中把握好思政因素,是每一位授课老师和学生的基本责任和使命。
1.2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发布,核心素养理念是为实现将育人目标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与升华,其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具体表现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素养。在课程思政观点提出之前,专业课程的培养大多只关注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例如,《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定的进出口业务知识;具备一定的对外贸易磋商、签订合同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对外贸易操作能力,具备较好地解决对外贸易纠纷的能力。很明显,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并没有涉及学生的德育素质,不能有效地实现课程的育人效果。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目标,既能很好地体现宏观教育理念,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3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由于一味得依靠思政课程,导致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不到位,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表现出缺乏社会责任感、守法意识淡薄等问题,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频频违反国家政策管理规定。如若在课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国家战略、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必将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比如,在本课程的报关、报检等相关流程的讲解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法治观念,警示学生报关、报检和出口退税等现实业务中,较常出现货物虚假申报、侵犯知识产权、逃避商品检验、违规出口退税等现象,并将危害阐述清楚。这样的课程思政教育,将会提前给学生打上守法的烙印,杜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作出违法行为、影响企业进出口进度甚至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1.4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适岗能力
目前,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的课程学习更偏重于理论;二是校外的实践教育平台有限,很难实现学校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良好衔接。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为例,学生在入职以后,经常会遇到开发新客户困难、制单频频出错、办理外贸业务进展缓慢、缺乏产品知识等各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差,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而丧失信心,频繁离职跳槽,这些情况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工作素养的沉淀和工作技能的积累。为此,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加入职业素养的思政元素,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心理调节能力和耐挫能力,将大大改善学生的适岗能力。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元素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主要研究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具体涉及合同的标的、商品价格、贸易术语、货物的交付、货款的结算、争议的预防和处理、合同的磋商、订立和履行。这其中,我们可以结合“爱国敬业”“依法交易”“讲求诚信”“耐挫适岗”等思政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遵纪守法、诚实守信、适岗负责等良好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2.1爱国与敬业元素
(1)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公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的感情,也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任何一门经济类课程,爱国理念的教育都必不可少。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对于爱国主义元素的设计可以贯穿始终,从品质条款、运输条款、保险条款、检验条款、仲裁条款到交易磋商、合同的形成以及履行合同等,都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元素的分解,比如,在品质条款这里,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为了国家的信誉和国家的利益都应该以品质合格甚至优秀的产品为基准,履行合同过程中,不能损害国家的利益等。(2)在讲授单证制作和银行结算的知识时,融入敬业、认真等道德规范。单证制作与银行结算等业务流程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同时也是细节最多的一环,学生不仅要掌握填写汇票、本票、信用证等票据单据的方法和要求,还要掌握根据合同填写信用证或根据信用证补充合同等复杂业务。一旦单据的填写出现错误、遗漏或者不符合合同及信用证要求,则会遭到对方拒付,导致合同无法顺利履行,公司蒙受损失。所以学生在学习以上相关知识时必须做到专业知识牢固,行为上也必须做到敬业、认真,才能保证业务正常进行。
2.2依法与合规元素
进行贸易术语与相关条款等知识点的讲解时,应向学生强调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意识。进出口贸易所适应的国际法规主要有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国际公约主要指《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惯例主要包括《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托收统一规则》(即URC522)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最新版本为In-cotermsⒸ2020)等。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也应注意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要遵守国际贸易法和各国的贸易法律,也要遵守写进合同或者协议的上述惯例。此外,在知识点讲解的时候也要强调合规的重要性,同一商品可以适用不同的贸易法律和法规,这主要根据交易涉及国家而定。贸易合同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当事人签订,合同中决定了哪些行为合规哪些行为不合规,比如,有些国家禁止从某些国家发送或接收某些商品。
2.3诚信与踏实元素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合同的磋商、订立和履行等内容都蕴含着诚信这一思政元素,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这些业务时始终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从而在进出口业务中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商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就是双方必须讲求诚信,诚信是从商的根本,一个失去诚信的公司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在进行贸易谈判时,贸易双方在一系列发盘、还盘后订立合同展开合作,在寻求自身最大利益的同时,也应及时完成准备货物、报关、填单等一系列业务,尽自身最大努力履行商业合同,这些行为本身也是在维护国家形象和国家尊严。此外,单据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单据的准备工作又特别繁琐,为此,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中要将踏实的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元素,向学生灌输踏实认真、高度责任心的操作原则。
2.4耐挫与团队合作元素
国际贸易是一项特别繁杂的工作,年轻毕业生在初次入职后往往会面临多次交易磋商不成功、准备单据频频出错等问题。在多次经历这些问题后,学生特别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丧失对本项工作的热情。所以教师在讲授交易磋商、单据等特别复杂、特别容易受挫的内容时,要提前向学生灌输抗压、耐挫的思政元素,让学生不断建设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国际贸易从来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也确实是一项能够熟能生巧的工作,只要肯努力、能细心,几经沉淀后,学生的工作技能会大大提升。国际贸易也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特别注重团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从备货、出口清关、货物的装运、保险、检验、单据制作等一系列的过程,通常都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所以在各项业务衔接过程中,成员要注重效率、精诚合作。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3.1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
为了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其前提是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学习现代化思政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水平、思想水平与育人积极性。任课教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地融入基础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培养出既有就业竞争力,又具有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公民人格的人。
3.2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具有发展性的眼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就业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内容有侧重点地授课,防止无差异化、一般化、模式化的教学。教师需具有主动调整能力,针对或活跃或沉默的课堂,了解学生个性,创造条件将教学方式调整为学生最易于接受的方式。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与德育的教导,也要重视与实际社会发展接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处理实际问题,以此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与思想的认识,做到知行一致。
3.3注重思政因素的恰当引入
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融入课程中,在专业课讲解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在教学内容与各环节中自然穿插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学生向正确的路线发展。同时,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要与园丁般的奉献精神相结合,以说服教育为主,以自身言行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应发扬教育的民主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善于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满足感,使其自发主动进行学习。
3.4讲究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课程思政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容的与时俱进性。虽然《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侧重实践的课程,但在课堂中简单地介绍单证流程和费用结算等操作并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因此,在课堂中引入周边企业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案例,借助实际企业发生的进出口贸易合同,帮助学生理解单证处理、费用结算等知识,依照合同细节对进出口业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感性认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国际贸易中的实际操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留意国际经济形势中发生的新变化,例如“一带一路”倡议、中美贸易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将新闻带入教学也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国际新动态,成为一名更好的外贸从业者。
4结论
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培养目标而开设的专业知识、专门技能的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促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的传承、培训和发展。目前,基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范式,各专业课教师在响应国家号召的同时,仍在纷纷探讨课程思政的元素设计及路径建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改善学生的适岗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思政元素可以从爱国与敬业、依法与合规、诚信与踏实、耐挫与团队合作等方面展开设计,在路径上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的德育素质、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思政因素的恰当引入、讲究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等方面实现课程的思政教育,当然这也需要学生的积极融入。在立德树人的大舞台上,只有指挥、主唱和乐队全体成员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育人乐章。
参考文献
[1]毕晶.构建“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以《经济学》课程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57-60+71.
[2]章忠民,李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内在意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62-67.
[3]涂刚鹏,刘宇菲.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维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1):50-53.
[4]王岳喜.论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0):125-130.
[5]张正光,张晓花,王淑梅.“课程思政”的理念辨误、原则要求与实践探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0,(06):52-57.
[6]刘承功.抓住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点[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10-15.
[7]朱平.高校课程思政的动力激励与质量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2020,(10):23-27.
[8]刘建军.课程思政:内涵、特点与路径[J].教育研究,2020,41(09):28-33.
[9]陈始发,张丽.论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5):183-189.
[10]胡洪彬.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1):112-120.
作者:丁秀飞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 上一篇:生物学青年实验教师培养路径
- 下一篇:高校二胡教学模式改革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