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8-17 11:51:10

导语: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专业课教学的实践

在我国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今天,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内涵发展的突破口,是人才培养的切入点。中国茶文化拥有丰富的历史积淀、精深的内涵底蕴,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民族精神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融。本文以探究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为例,深入挖掘茶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三教”改革视域下,从教师、教材、教法入手,尝试全方位、多角度整合课程教学的思政素材,拓宽思政教育渠道,发挥更好的育人效果,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路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现状

笔者发现当前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思政基础性问题的探讨;二是对课程思政实践路径和模式的研究;三是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开发研究;四是课程思政推进中的问题和改进研究。“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很少,而对于茶艺这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如何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道德、心理、身体、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质提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深入度不够

在目前课程思政大格局下,很多教师能认识到其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变成了专业课与思政课的简单叠加,脱离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这种现象说明我们的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和挖掘思政资源。茶艺课程内涵丰富,体现出独特的历史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茶艺课程天然包含的思政元素极其丰富,教师应该深入探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系统性不强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科学的指导,自身课程思政水平不高,尽管在茶艺教学中对思政予以一定的重视,但是从融合的效果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茶艺课程的教师应当与思政专业教师积极沟通,共同研究融合的路径和运行机制。课程思政只有体系化才能发挥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功能与作用。

(三)创新度不够

在茶艺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时,应当在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将传统文化、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课程中,将茶艺课程有效地拓展和延伸。在“大思政”格局下,我们的教师缺少对教学内容的综合设计和整合,这就制约了茶艺课程思政真正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因此,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使课程思政取得新的突破还需要诸多努力。

三、“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教学实践研究

在课程思政与茶艺课融合探索中,茶文化自身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决定了它必然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精神魅力使学生的道德、心理、身体、文化等多方面得到增强,促进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在“三教改革”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茶艺课程教学应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着重讨论。

(一)以教师改革为本,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责无旁贷。笔者认为,教师层面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加强理论学习,培养茶艺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应自觉加强对思政理论的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己的观察力、洞察力,搜集、梳理、整合思政素材,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自然融入教学中。2.举办讲座培训,提高茶艺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改革和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定期的培训、讲座是提高茶艺课教师思政能力的有效举措之一。以优秀的文化感染教师,有助于使教师明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增强教师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是传承文化课程的有力保证。3.鼓励思政课教师进驻各教学组室,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水平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的各部门间应协同育人,鼓励思政课教师进驻各教学组室,帮助专业课教师提升思政水平,促进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高度融合,共同研究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将育人真正融入学习的全过程中。4.激发茶艺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学校应以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重要目标和方向,将思政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茶艺课教学全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与“修养塑造”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发展。5.引导茶艺课教师发掘茶艺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实践途径中职学校在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和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着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渠”和“育人”功能。茶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不可比拟的道德教化作用,以茶怡情、以茶行礼、以茶审美、以茶教化等,通过茶来陶冶情操,体悟人生哲理。因此,教师发掘茶文化中的育人要素才如此重要。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茶艺时,会学习到鞠躬礼、奉茶礼、伸掌礼等很多关于茶的礼仪,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养成了文明礼仪的习惯,培养了良好的品德。6.开展教学比赛,打造示范思政融合课学校应积极打造思政融合专业课的示范课程,以优秀课例带动和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进来。还可采用教学比赛等方式,以赛促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给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在校内形成全员思政的良好教研氛围。

(二)以教材改革为基,完善课程思政载体

教材是课程思政的主要载体,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服务于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树人是教材改革的“魂”。目前茶艺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分散,缺乏系统性和人文性,因此教材层面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开发茶艺教材,从传统文化、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决定了它承载着的思政元素多元化。茶的发展历史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习茶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那些优秀茶人身上传递出的职业道德、大国工匠精神都在积极地影响着学生,因此茶艺教材在开发时,应该特别关注和融入这些思政元素。2.教材在设计与开发中还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创意创新文化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茶文化也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不同的茶,它的服务过程、茶事活动各具特色。在学习中,教师应激励学生勇于去体验、实践、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培养文化创意创新的意识,设计创新方案,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3.开发茶艺课思政资源库,资源类型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课件等,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与学习茶艺课教师应特别注意平时收集整理各种思政资源,且可以组建团队共同完成茶艺课思政资源库的建设。这些资源可以分门别类,如传统文化类、人文素养类、职业道德类、工匠精神类、家国情怀类等,资源类型多种多样,包括音频、视频、文档、课件等。在教学中,教师随时调取资源库中的思政素材为己所用。4.开展茶艺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以良好的素养讲好茶艺故事,传播传统文化,并将优秀案例纳入思政资源库中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单单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很难给学生足够和必要的启迪。为了更好地达到育人效果,开展茶艺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能极大地丰富和延伸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巩固学习效果。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体会到传播茶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参加活动的优秀案例也可以激励更多学生来参与,弘扬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知行合一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以教法改革为要,优化课程思政手段

为使课程思政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法层面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开展沉浸式教学,以情育人茶艺课程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入与茶有关的诗词歌赋、历史典故、民俗风情、名人逸事等内容,学生在掌握茶艺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产生情感共鸣。2.情景模拟教学,以美育人茶艺表演情景中,以古典音乐和茶词解说烘托美的意境,让学生在优美的艺术氛围中感知茶文化,认同茶文化,爱上茶文化,在愉悦的氛围中,审美得以提升,精神得到升华。3.案例教学,以事育人古今众多茶人的一生都围绕着种茶、采茶、制茶、品茶,通过讲述这些案例,让学生感知他们身上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他们那种淡泊名利、精益求精的敬业态度将激励学生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从而达到教育目的。4.组织茶艺活动,以行育人通过举办茶艺比赛、茶会、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受茶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5.开展线上教学,网络育人利用网络平台将课前、课中、课后贯通,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实现资源共享、跨界融合。将茶艺课程思政延伸至课下、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作者:王丹 单位:青岛城市管理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