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识字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时间:2022-08-12 11:27:25
导语:小学识字教学如何渗透审美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教法、学法研究较多,但关于识字教学与审美教育融合的研究较少。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元素。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汉字在美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学生审美经验,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突显识字教学的人文性,为包括识字教学在内的语文学科育人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小学识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是促进这一核心素养形成的有效途径。审美教育是丰富学生审美经验,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传统的儿童美育大多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态进行,却忽视了汉字教学中的美育功能。汉字是语素文字的唯一代表,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蕴藏着丰富的审美信息。正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所说,“汉字包含三种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加以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发现汉字形体之美、感受汉字声韵之美、追溯汉字文化之美、生发汉字情感之美。
一、图画识字,发现形体之美
汉字起源于图画,形体之美是汉字美的外在表现。相较于内在美,汉字的形体美最易被感知,是汉字美学价值的最直观体现。
(一)汉字之象形美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①在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②即根据事物的特征,画出事物的形体,记录语言中与它相应的词。象形字是依照现实事物描摹而来的图画文字,每一个象形字都代表着一幅生动、直观的图画,或是高山或是流水或是百态的人物形象,富有象形的视觉之美。低年级学生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认知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③这一思维特点决定了低年级学生运用图画与文字相对照来识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把汉字和所记录的具体事物紧密联系起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中,集中学习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八个象形字,引导学生发现实物图片、甲骨文和现代汉字间的相似之处。学生从而理解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汉字就是象形字。太阳的轮廓是圆形,高高悬挂于天空之中,发光发热,古人按照自己所看到的太阳的样子描摹出太阳的形象,用一个圆表示太阳的轮廓,圆中间再加上一横来表示太阳所发出的光芒,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发展成为今天线条明朗的“日”字;“火”字好似熊熊燃烧的烈火,点、撇、竖撇上半部分好像火苗在跳舞,竖撇的下半部分和捺好似燃烧火苗的火堆。教学时应遵循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充分利用图片及历代汉字演变,重点把握“形”这一关键。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汉字的感知,更有利于学生发现汉字的象形之美。
(二)汉字之和谐美
汉字字形具有和谐美。儒家美学,崇尚中和,作为儒家哲学的审美形态,中和可以说是儒家哲学中的灵魂。④自古以来,国人皆崇尚“以和为贵”,汉字中也明显存在“中庸”的印记。汉字的各部件或各笔画之间互相协调,维持平衡,其组合特征以及规律遵循和谐美的原则。在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无论是殷商甲骨文的象形之美、周代金文的雄健雅致之美、秦代小篆的挺拔秀丽之美、汉代隶书的扁方舒展之美、魏晋以来楷书的刚正之美以及草书奔放飘逸之美和行书一气呵成之美,都展现着汉字的和谐之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汉字,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汉字形体所蕴含的艺术性。
二、韵语识字,感受声韵之美
汉字的韵律美,体现于句式的对仗工整、句尾的押韵和谐,以及双声、叠韵等词的音乐感。汉字的音韵之美在古代蒙书及古今诗歌中有较为突出的体现。
(一)诵蒙书识字
蒙书是中国古代孩童的识字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对韵歌》《姓氏歌》《古对今》《人之初》等,都取材于蒙学读物。如“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学生和着节奏拍手朗读,在掌握自然风光、天气现象、历史文化、规矩礼仪等知识的同时,在诵读中,感受着汉字的声韵之美。
(二)读诗歌识字
诗歌是一种展现汉字韵律美的文学体裁。古代诗歌中,古人通过汉字的韵律节奏美,谱写出无数可供传唱的名篇。《春晓》“晓、鸟、少”押ao韵,《静夜思》“光、霜、乡”押ang韵,《画鸡》“裁、来、开”押ai韵。现代诗歌同样句式整齐、句尾押韵。低年级教材的选文多是儿歌的形式,如《比尾巴》《大小多少》《动物儿歌》等。二上识字单元《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更是集中选取了四首诗歌,更能让学生在识字中感受到由汉字所衍生出的韵律之美。拟声词及叠音词的运用,也使诗歌富含音乐的美感。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说话》一诗中,如“哗哗、沙沙、咕咕、嘎嘎、喵喵、呱呱”直接写出了溪流、雨点、鸽子、鸭子、花猫和青蛙的叫声,拟人化的童趣,使景、声、情融为一体,各种说话声是那么和谐统一,使学生在识字中享受着汉字声韵之美。
三、说文解字,追溯文化之美
汉字具有文化之美。陈寅恪在论王国维后期国学时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⑤“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造字的理据所在,更是中华智慧和文化的体现。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则是用字之法,因根据转注和假借的原则并不能产生新字,故在此不做分析。在识字教学中,应以“六书”的造字方法还原古人的造字原理,引导学生发现先民在造字时的所想、所指。随着新造字、借用字和简化字的出现,汉字的理据有所减弱或偏离。对于传统汉字,我们要追溯其来源,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充分挖掘其从造字之始流传至今的文化之美。
(一)体悟指事字和会意字的形意融合之美
象形字表现出具体的物象,而对于抽象的概念,则用指事字和会意字表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⑥即看到某个字的形体就能够辨识其大体,需要通过观察分析领悟字的意义。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象征性符号中的指示含义,如:在“上”和“下”的实际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出示一棵枝繁叶茂的树木,茂密的根须伸向泥土,引导学生看图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不难说出树干和枝叶在地平面之上,根须在地平面之下。再让学生类比学习“上”字和“下”字,两个字笔画中的长横就好像地平面,“上”字中竖和短横好像树的枝干和树叶,在长横之上,指明上方;“下”字中竖和点好像树的根须在长横之下,指明下方。另外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刃”在刀口处加一指示符号,指明刀刃;“本”在“木”字下方加上一指示符号,表示树根;“末”在“木”上方加一指示符号,指明是树木的上端,即末梢的意思。“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⑦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起来,从而表示一个新意义。会意字的教学,也要遵循其构字规律,拆分部件、合而理解,将字理从字形中提炼出来、解析出来。在《日月明》一课,集中学习了“明、男、尖、尘、从、众、林、森”八个会意字,太阳和月亮是自然中发光的天体,日月交辉而大放光明;古代男耕女织,在田间出力耕作的是男人。学生在理解古人造字之法的同时,体悟到了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之美。
(二)感受形声字的声意融合之美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⑧即用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作为意符,用接近于该字读音的偏旁作为声符,形声字由意符和声符构成。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90%以上。小学生对于所学习的汉字,出错率高的往往就是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对于这些易混淆的生字,在教学时将这些生字进行归类辨识,将提高识记汉字的效率与准确度,感受汉字间的关联及声意融合之美。1.按照意符归类汉字形声字的意符表示字义的类别。教材中列举了常用偏旁名称64个,如提手旁、鸟字边、京字头、四点底、门字框等。针对这些汉字,都可以进行归类识记,并相机向学生介绍表意偏旁所蕴藏的字理文化。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贝”的故事》一课中,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与发展,并引出了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古代人们把贝壳当作钱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如“赚、赔、购、贫、货”等。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的课后习题列举了“屁股、脾气、腹部、胳膊”“肩、手臂、胃、肾”两组字词。学生可以发现“月”虽处于不同结构的汉字之中,“月”字做偏旁的汉字却有着相同的表义特点,即与身体部位密切相关。2.按照声符归类汉字形声字的声符表示接近于该汉字的读音,因此非常适合用诗歌串联学习。如《小青蛙》一课中,用“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等六句话串联了5个声符是“青”汉字“青、情、晴、清、请”。在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这一板块中,运用儿歌的形式串联“饱、泡、跑、抱、泡、袍、炮”六个声符是“包”的字,并运用“猜一猜,连一连”的方法认识“锋、峰、蜂”“幕、慕、墓”“吵、抄、炒”三组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许多声符相同的字散落在多篇课文中,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汉字进行归类识记,如《棉花姑娘》一课中七星瓢虫的“瓢”字与《纸船和风筝》一课中“飘”“漂”二字均为声旁为“票”的生字。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些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规律,在感受形声字声意融合之美的同时,提升识字效率。
四、情境识字,生发情感之美
识字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⑨“情境”是一种优选、优化的教育环境,“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每一个汉字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生产生活背景,体现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汉字的情感之美源于是对造字情境的再现。在识字情境的创设下,学生将抽象的文字与已有知识背景及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获取审美体验的同时生发对汉字及中华文化的自信与热爱。
(一)创设审美情境
汉字本身就是在情境中创造和发展的,在教学中割裂了汉字产生的情境,汉字就成为了无源之水,就不能展现其历史与风姿。情境教学就是把学科知识通过“美”的形式让教学达到最佳境界,在创设的审美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在识字学习中去感受汉字这一审美客体之“美”。教师可通过语言和多媒体营造远古造字之时原始自然风貌的情境。如学习《日月水火》一课时,向学生营造这样的情境:让我们穿越时空,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清晨,火红的太阳(日)升起来了,普照大地。可以看到远处的高山(山),山脚下流淌着一条清清的小河(水),河边散落着大大小小的石块(石),田地(田)里种植着禾苗(禾),绿绿的叶子格外好看。晚上,太阳下山了,弯弯的月亮(月)升上天空,人们围在篝火(火)旁,快乐地唱啊跳啊,多么美好。营造出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生活图景。
(二)生发审美情感
情境教学中的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小学低段是学生价值情感形成的关键期,教学中美的熏陶会慢慢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并转为正向的价值取向,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情境创设的背景下,把情感因素适时、适量、适度地注入汉字教学中。如“祖”的偏旁是“礻”,是“示”做偏旁的变形,与对大自然的崇拜有关。在课文《祖先的摇篮》中学习“祖”这一会认字时,引领学生想象世界之初人类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生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与赞美。“众”字由三个“人”组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古代众人拾柴取火、驱赶猛兽的情境,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与品质,可结合全国人民齐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班级同学团结一心等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价值观念。
五、结语
汉字是符号但又超越符号,兼具形美、意美、音美,并承载着情感之美。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汉字的审美元素,通过图画识字、韵文识字、说文解字、情境识字的方法带领学生体悟汉字的形态美、声韵美、文化美、情感美,使识字教学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中华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作者:李悦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学生心理探讨
- 下一篇:物资贸易企业供应链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