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对策

时间:2022-08-09 08:52:44

导语: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对策

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乡村经历多次转型发展,随着后脱贫攻坚时代的到来,乡村文化成为凝聚人心合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要素。文章在反思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如何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的新目标与新高地。

关键词:共同富裕;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路径

1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重要性

1.1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通过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大幅度提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当物质生活富裕后,乡村社会产生了诸多的陋习,如赌博等,对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此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就在于乡村文化建设滞后,乡村居民缺乏充实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通过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能够向乡村居民供给高质量、接地气的文化产品,旧思想、旧风气等可以得到逐步消除,有助于农村文明乡风的提升。

1.2有利于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邓小平认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邓小平指出应当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乡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乡村精神文化消费不足,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满足区域民众的精神文化需要迫在眉睫。因此,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弥补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短板,日益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素质,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日趋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3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

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支撑,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是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乡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精神成果,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与意义所在。进一步开发乡村本土的文化资源,挖掘乡村乡土的文化情愫,打造乡村文化品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广大乡民创造力,利用乡村自身的文化特性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并以此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地区知名度,进而有利于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发展目标,为乡村振兴筑牢精神文化。

1.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是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乡村文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逐步打造区域文化影响力,是乡村特色文化发展的法宝,对于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2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问题

2.1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文化设施是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载体。在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成立了文化站、文化服务机构,但常年存在“摆而不办”的现象,长期下去设施老化,活动举办更是少之又少。符合本地特色的、适应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文化场所、文化娱乐设施少之又少,对文化书屋、图书室、体育健身房的建设远远不够,很难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利于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2.2文化人才队伍缺乏

人才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区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民涌入城市,其中不乏一些知识分子、青年,而留守乡村的多数为老人、儿童、妇女,农村“空壳化”现象突出。青年才俊、乡贤作为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中坚力量,无论在学识、年龄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而作为乡村文化骨干力量的青年一代却流走他乡,更是加大了乡村文化建设的难度。因此,在引导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很难挑选出适应本地气候的文化能人,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组织者、引领者,乡镇文化人才队伍组织涣散,知晓本地传统文化的乡民稀缺,也就难以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之中。

2.3文化体制机制不健全

乡镇(街道)政府在文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本土文化资源活化是乡村文化发展的内生发展动力。目前乡村严重存在着文化干部专职不专用、专岗不专业、岗位被虚化、待遇不落实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经常化开展。此外,多个部门对群众文化活动具有管理职能,由于各部门分割有限的财政资源,又各自在分管领域抓成绩,缺乏统一的文化管理政策。乡村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完善的乡村文化政策,文化管理政策对于乡村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4城乡失衡加剧乡村文化衰落

城镇化进程给乡村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使乡村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当城市成为了青壮年的生活空间,缺乏青壮年的乡村则逐渐出现文化衰退、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在生活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城乡间的文化差距与日俱增。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没落,野蛮粗俗的不良文化侵蚀着呈衰微之势的优秀乡村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日益匮乏,淳朴民风逐渐沦丧。由于教育程度和村民文化素养大有参差,特别是在偏远农村,文化振兴的短板则更为明显。

2.5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

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乡村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峻,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缺乏,阻碍了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的实现。从年龄结构层面来讲,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乡村优秀青年向城市中涌入,老年人、儿童是乡村留守人口的主要人群。老年人缺乏较强的行动力,无法快速接受和获取新的知识理念,不具备良好的自我振兴能力,导致乡村空心化问题的形成。从人才队伍层面来讲,乡村地区的工作岗位缺乏充足的竞争力,不但无法引进外部优秀人才,本土优秀人才也存在着大量流失问题,导致乡村文化振兴的人才基础不足。

3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发展乡村本土特色产业

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化产业是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乡村地区应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结合本地乡村旅游现状,发展适应本地特色的田园风光经济,同时引进外资,发展本地合作社经济,融合影视、电商、农村淘宝等平台推介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培育新型文化产业链,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密切衔接乡村旅游经济,打造反映本地民众生产生活方式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形态。

3.2培育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发挥引领作用的典范,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发展、完善激励机制,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回家乡建设,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与智慧才能,鼓励优秀人才积极投身本土文化的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支持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培训,着重加强在本地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手工艺传承等方面的专业能人;培养文化品牌宣传队伍,特别是有志于返乡创业的青年才俊,当地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他们创业,同时鼓励更多的本地民众积极创业,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3健全乡村文化发展机制

规范文化管理是文化发展的关键,也是文化活动正常发展的重要大前提。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监督、农民参与的乡村文化建设。乡村特色文化是地区的优秀文化成果,对于推动地方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引导,鼓励乡村的能工巧匠积极钻研文化手工艺品,打磨优秀的文化艺术品。乡村应对照本地文化政策,破除阻碍本地文化繁荣进步的顽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开拓适合本地文化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健全乡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加强监督服务职能,整治乡村存在的文化乱象,不断净化乡村文化环境。

3.4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设施既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保证,也是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全覆盖的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加强农家书院、健身广场、名人故居、陈列馆、乡村文化活动室、流动文化车、乡村阅报栏、业余剧团、农民书社的建设,打造农民文化乐园、文化大院、乡村图书流动站,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与文化环境需要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作为载体来营造,推进乡村文化阵地建设,提供给乡民们充足、舒适的文化娱乐环境。

3.5保护传承乡村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当代乡村社会的发展,针对现阶段乡村传统文化遭到忽视的问题,需进一步提升保护与传承意识,大力保护与发展乡村传统文化。第一,提升民族文化认同。在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展现出来,能够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融合党的方针政策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乡村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吸引力得到增强;另一方面,要于乡村社会经常性组织文艺表演,以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乡村传统文化,促使乡村居民的集体认同、文化认同得到逐步提升。第二,加强专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将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起来。只有充分激发专业人才、广大农民的传承、保护热情,方可以有效发挥乡村传统文化的价值作用,推动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目标。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向乡村年轻人群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义,积极开展技艺专业培训工作,科学挖掘与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同时,要加强乡村传统文化保护队伍建设工作,在培养本土村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将社会文化人才引入进来。第三,保护乡村传统文化载体。要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载体的保护力度,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的原则贯彻下去。一方面,要依托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平台,向广大乡民广泛宣传传统文化载体保护的重要性,引导乡民主动保护地区现存的乡村传统文化载体,主动抵制各类破坏行为。另一方面,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开展监管执法活动,严厉打击各类破坏乡村传统文化载体的人员。

4结束语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国家繁荣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创建和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需要将地区特点、历史底蕴和新时代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造的基础底蕴,整合地区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在实践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完善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强基固本。

作者:朱子凌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