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项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

时间:2022-08-08 09:13:55

导语:校企项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企项目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

摘要:结合教育部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战略,分析现有校企产学研项目支持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一种全新的校企产学研项目长期合作方式,挖掘校企产学研项目中基础理论,促进新的校企合作,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社会紧缺的能够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产学研项目;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2013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2009年,中国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全日制应届本科生直接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各高校纷纷开展了对专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校企产学研项目联合培养作为培养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成为各高校改革与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点课题[2]。

1校企产学研项目推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要性

在新科技革命大环境下,推进校企合作已成为很多国家研究生培养的共同趋势。美国、日本、德国等先进国家最先开展产学研项目引入高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大量的、符合企业要求的科技人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高校在“重基础、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下,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也在大力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以项目推进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校企产学研合作是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课题和资金的重要来源[3]。研究生必须走出校园去接触、了解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研究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了观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形成脚踏实地、勇于探索、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校企合作项目推进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模式既有利于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又有助于推动技术的开发、应用以及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合作,鼓励研究生深入企业工程一线,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进行交流,促使研究生了解目前企业的现状、技术工艺水平、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一方面,企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高校导师和研究生为企业提供智力及人力支持;另一方面,研究生参与企业合作项目,不仅在科研能力上得到锻炼,而且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综合素质,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校企产学研合作既能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坚实基础和后盾,使创造性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又能从社会实际需求中获得创新的灵感,从而建立校企合作发展共赢的良性循环。虽然校企合作项目推进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正确有效的方向,但是目前校企产学研项目支持研究生培养还存在问题,需要改革、探索,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校企产学研项目的开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初步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校企产学研合作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现有校企产学研项目支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的驱动机制不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企业都要考虑各自的利益。企业希望高校能提供周期短、风险小、产生经济效益快的科研项目,而高校主要科研是基础研究,能投入实际生产的不多,企业在接受这些基础科研成果时要承担风险。高校职称评定主要指标是教师发表论文、主持完成科研项目的级别及数量等要求,企业科研项目对高校教师评定职称的作用不大,多数高校教师主要精力投入在论文撰写和纵向科研项目申报,而忽视了企业科研项目合作。

2.2校企产学研合作的资金不充足

目前尚无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的专项拨款,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来源。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大、风险高。一项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中试和产业化3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稳定的产学研合作资金支持,增大了校企产学研合作的难度。中间环节投入大、风险高、成功率低,因此很少有企业愿意在这个环节投入资金,而各项研究计划经费中也未将中间试验经费包括在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研究出的新技术、新成果难以实现转化,从而影响了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2.3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时间太短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能尽早完成项目研发投入生产,给予高校的研发时间一般为1年。产学研项目给学生的研究时间太短,大部分研究生根本来不及进入角色,给导师科研压力也大,学生难于获得锻炼机会。

2.4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太差

校企产学研项目一般都是工程实践项目,企业一般不主持基础研究,希望研究成果能马上用于工程实践,这就导致科研必须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于直接从本科进入研究生学习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加上研究时间太短,于是大部分研究生在这个过程中手忙脚乱,对其科研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2.5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凝练与校企产学研项目不符

校企合作项目都是为了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项目可能差异很大。导师安排不同研究生完成这些项目,可能会与研究生原来本科学习方向相差甚远,而且这样的情况也会导致导师的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不明确,很难形成一个研究方向的凝练,难以形成高水平科研成果。

3校企产学研项目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

3.1建立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驱动机制

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驱动机制建设,校企双方明确责任,合理分配利益,双方达成责任、利益平等的原则,共担责任、共享利益,处理好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共同的利益驱动校企产学研项目长期合作。

3.2建设产学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队伍

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具有综合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产学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队伍,构建新的企业导师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高校导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研究功底,企业导师工程经验丰富和生产实践能力较强,通过双导师联合培养模式能够充分整合校企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同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解决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问题,能更好地满足工程行业需求,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

3.3短周期项目中研究生培养方法的研究

需要研究1年期限校企合作项目情况下培养研究生的方法。1年时间内合作项目按合同必须结束,但是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却是3年。必须寻找深挖项目理论基础或者项目相关外延深度的方法,用来补充研究生培养深度,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提高科研团队研究深度的有效方法。

3.4研究生科研内容与工程实践融合的方法研究

校企合作项目需要研究生科研内容和工程实践深度融合,这是大部分研究生十分短缺的。虽然研究生可以通过项目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但是企业更需要的是尽快完成项目研究,用于生产,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尽快让研究生适应工程实践的方法。

3.5科研团队研究方向凝练与校企产学研项目融合方法的研究

为了解决科研团队研究方向与校企产学研项目之间不相同的矛盾,需要将科研团队的科研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引导校企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基础研究内容,把握校企合作项目的应用研究必须为基础研究增砖添瓦,才能更好地安排研究生进行科研。为企业找到基础研究的“兴奋点”,以基础研究吸引企业长期支持,并为企业找到使用基础研究解决现有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的方法。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对学校基础研究投入,并保证企业在这种投入下的经济效益。在这种协调机制的作用下,有利于企业、教师、科研团队长期健康发展,培养出社会紧缺的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4校企产学研项目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拟采取的方法

采取重新构建校企科合作关系和创新项目驱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相结合的方法。

4.1创新校企合作方式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有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人际交往的技能是当代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即使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产品也不容易产生。必须重构校企科研合作模式,以基础研究为长期基础,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培养抓手,注重研究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激发其对研究领域的高度兴趣,引导其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结构,并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高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科研活动中研究生会建立价值观、自信心,同时意志力、适应能力、自我更新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并将多种能力审时度势地综合运用于实践中。需要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对高校科研团队基础研究的兴趣,建立一种全新的基于长期的企业基础投入和短期的工程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校企产学研全新的长期合作关系。

4.2加强校企合作项目培养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

首先,在研究生科研选题和开题阶段,以企业科研项目为依托,研究生在导师和企业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工作;激励研究生进一步了解科研动态,为研究生介绍当今研究领域的科研动态,熟悉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企业科技需求,以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主攻方向。其次,在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以企业科研项目或技术需求为导向,导师分析科研过程中各方面和多环节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以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最后,随着科研工作的展开和完成,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在企业科研人员严谨务实作风的感染下,在科研实践和实验的挫折中,锻炼意志和耐心,端正科研态度,提高科研能力。结合研究生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增加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挖掘校企合作项目中基础理论能力的方法以及提高研究生知识开展的能力的方法。这对于短期校企合作项目和提高课题组研究深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校企产学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

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2018年笔者们开始联合培养实践,科研团队与重庆力耘喷嘴有限公司合作在药用喷枪测试、流化床流场分析与设计理论、气流粉碎机设计理论等方面,与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合作在复合材料气瓶分层缺陷红外检测技术、典型高参数容器安全监测技术等方面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培养;同时聘请企业人员作为研究生合作导师,和校内导师一起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校内教师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比如流体仿真与分析;校外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将理论和课题的结合、安排研究生到合作的企业、研究院协助完成这些科研项目,通过高校、企业、研究院联合培养,各方的优势互补,提升了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联合培养中笔者们的学生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研究方向。通过几年联合培养实践,不仅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而且增强了企业、研究院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了真正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6结语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原则,高校和企业的技术、设备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成本,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资源、信息共享,高校利用企业设备开展丰富的教学,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企业得到了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实现互利共赢。在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通过高效、高质量的校企产学研项目合作,真正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社会紧缺的解决生产实践中各类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研〔2013〕3号.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S].2013-11-04.

[2]马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7):14-19.

[3]刁丽颖,苗海霞,王颖.国外科研机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21,17(2):221-227.

[4]危卫华,刘英,李迎丽,等.产学研合作下的林业院校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8):217-218.

作者:孔松涛 蔡萍 刘娟 王堃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