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文大文化及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28 09:02:36
导语:小语文大文化及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育核心素养强调“育人过程中对文化的全面开发和文化的深度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将文化育人落实到实践中。“小语文大文化”与传统语文教学存在较大差别,它提倡不局限于语文教材,采用创新的眼光设计小学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化提升学习育人教学的效率。特围绕“小语文大文化”的理念探讨如何开展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小语文;大文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思想动力,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动力,因此在具体的学科育人中,将丰富多彩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要素有机地融入特定的课堂教学中,既是科学又是趋势。对于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语文阅读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拓展,可非常好地提升学习者的情感认知,丰富学习者的文化内涵,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多种文化学习和交流活动。这样的育人理念为后期大文化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大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学科育人的时代背景
“大文化”,顾名思义就是社会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大融合,主要是中华民族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积淀起来的丰富而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这些文化知识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信仰和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载体,在提升国家的文化育人能力和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长期以来相关教育部门十分重视语言文化有机渗透到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中。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就应注重文化素材的分析,结合当前的教育工具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设计出富含文化的优秀课堂,能更好地促进大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学科特色化育人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大文化小语文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用
(一)实现文化载体的优化
大文化中包含了众多的文化要素,包括优秀的家国文化、爱国文化、家庭伦理文化、社会民俗文化和生活传统文化等,这些经典的文化一旦被渗透到日常的文化语言教学中,就体现为语文课堂有着丰富的文化载体,教师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支撑课堂的每个环节,提升文化的生命力,让原有的文本充满乐趣,具有更强的可读性。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亦是如此,依托文化载体进行丰富的文化渗透,可更好地凸显文化育人的特点,也可让教材小语文展示出大视野。
(二)进行文化渗透的创新
从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分析,语言教材中与教学有关的文化内容都是“虚拟的和抽象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文化学习需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体会文化并将文化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文化探索之路。这个过程考验的是语文教师在文化教育上的创新精神,教师有了文化创新意识和对应策略,就可为小学生的语文文化教学带来不一样的体验,这可更好引导学习者喜欢文化、热爱文化并敢于用文化来解读生活。
(三)进行文化要素的感染
大文化小语文所关注的核心是文化要素的重构,将教材作为文化教学最基础性的载体,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教师可利用这些文化活动在学生之间做有机互动,让学生挖掘自身感悟文化的潜力,将抽象的文化转变为可理解的文化内容,促进广大师生的交流,感受文化的内在魅力,能将学生对于文化的感召力更好地激发出来,也可将文化要素渗透到小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真正的文化育人。
(四)加强文化的牵引作用
大文化小语文看重教师对语文教材中文化要素的挖掘和提炼,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面对各种挑战,主要包括对文化要素的精细化设计、文化探究活动的设计、对情感因素的挖掘和深化,但是只要教师精准把控教材中所包含的文化要素,就可精准地对教材中的阅读篇目、单元写作话题和其他各类话题做特色化的处理,也可实现文化要素的分析和系统处理面对正确的方向,在文化牵引的作用之下,将其作用落到实处。
三、大文化小语文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导向
(一)基于融合性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融合性导向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善于将教材中的文化要素与课堂的育人目标融合,杜绝脱离文化语境开展阅读训练,提倡在丰富的语境中将语言文字、情景会话、情景读写等教学活动融入进去,这样的课堂设计可让语言活跃起来,让语言在文化的引导下变得有滋有味,所以融合性导向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很重要。只有紧扣融合性导向才能设计出非比寻常的语文阅读课堂,让小学生欢快地感受更加有情感依托的阅读。
(二)基于实践性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虽然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抽象、分散的,但是想要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教师就应将抽象、分散的文化具象化,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不同的文化中展现自己、提升自我,让文化知识为他们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中尽最大努力去探索文化、感悟文化和深入了解文化。
(三)基于德育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只有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才可更好地将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育人价值挖掘出来,其中德育性导向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差别,实现了德育文化与教材中的文化有机结合。学生不仅能进行相关知识的掌握,还可知荣辱、知得失,学奉献,懂感恩,这些积极的文化情感融合起来就是积极的德育教育,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德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阅读语文教学工作中更应当作核心原则进行坚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基于启发性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大文化小语文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讲求的核心之一,是利用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却不局限于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可对教材中的核心主题做必要性的拓展,并将学生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融入其中,只有形式简单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站在文本思考的角度去认真分析文本,在进行文本分析后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从而能对教材中的文章做较为全面的判断分析,逐步增强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启发性。
四、小学语文大文化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构建
(一)基于大文化的课堂导入构建语文阅读背景文化导入教学
以四年级部编教材的文化教学为例,可在具体的文化教学过程中结合要教授的阅读内容开展文化拓展下的语文教学,具体可如案例所示:以现代诗两首《秋晚的江上》为例,在正式教授这两首诗歌前,语文教师可结合网络资料和教师图书馆的资源库来获取这两首诗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文化要素上做拓展和优化,从而体现出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性,进而引导学生对后面的教学内容感兴趣。例如:教师将描写秋天的诗句和配图展示到白板上,其中一个是刘禹锡的《秋词》,之后再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秋日名句展示出来。然后引导小学生分小组来鉴赏这些古人对“秋天”的认知和感悟,完成鉴赏以后,小学生可两人一组来进行提问,例如:学生1:古人的秋天读起来仿佛在画卷中,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学生2:古人描绘的秋天非常有意境,他们还写出了那种很美妙的生活场景,如何做到的?围绕这样的问题,不同小组之间可彼此互动和探讨,从而自主优化出其中的答案,而教师则需要对学生的答案作出文化的引导即可“例如古人对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多用委婉的表达和有韵味的词语来进行表达,并且还搭配歌唱”。在导入的过程中,古人的秋意文化被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激情被渲染,进一步探索秋天文化的意识也被激发。在导入后教师只需要划分小组任务,然后将《秋晚的江上》中的诗句配合图画展示到电子大屏幕上即可,学生在前面导入的基础上开始做“鉴赏性的阅读,进而来理解“江上、鸟儿、斜阳、双翅、芦苇、红颜”等文化具象中所包含的文化要素,这样以鉴赏为核心的语文阅读教学,可非常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对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大文化教学。
(二)基于大文化的课堂探索构建特色文本探究课堂教学
大文化课堂是将与阅读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各种文化资源与课堂的阅读目标融合起来,然后构建以文本文化探究为核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教学可非常好地将大文化与阅读教学做到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课堂语言文化学习的效率,激发他们学习文化和热爱文化的意识。具体的课堂教学如下面的案例所示。例如:语文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阅读部编教材的四年级上册的《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内容,可将文本的作者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有关爬山虎的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分组来系统学习其中的奥妙。例如教师将叶圣陶的生平知识(从出生的家庭背景、求学、搞文学创作、进入教育界办学的各个阶段)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叶圣陶是一个非常擅长做学问的人,并且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学生分组认识了叶圣陶以后,再跟随教师的生物大观园去认识“神秘的蔓藤类植物爬山虎”。教师将爬山虎的所属范畴、植物的特点、功效和其他生物特征等展示出来,然后划分学生小组,分配不同的阅读任务,第一小组了解爬山虎的生长特性和所属的生物科;第二小组了解爬山虎的生活用途和爬山虎的绿植特点;第三小组去了解叶圣陶先生与爬山虎之间的邂逅和情感……按照不同小组的分工,可按部就班地将爬山虎的核心知识探究起来,从而可激发小学生对爬山虎的认知的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小学生去认真分组阅读“爬山虎的文本阅读,将文本中出现的关于爬山虎的描写和对应的知识做分层阅读”,这样的阅读形式可提升学习者关于爬山虎的知识深度,拓展了本篇课文的广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的自主探究能力而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三)基于大文化渗透理念构建小学语文文本拓展阅读
大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形式不拘一格,仅仅依靠语文文本素材开展特定的语言文本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可采用文本拓展阅读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提升学生文本阅读的内部动机,具体的实践方法如下面的案例所示。语文教师可围绕“古诗词、古代名人故事、红色历史文化、孝道文化”等,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化课程,在这些课程的引导下,语文教师可与其他语文教师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致力于探索“适合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校本阅读活动”,例如绘本阅读、故事阅读、自然科学阅读、人物通史阅读等。具体的阅读形式是分年级分层次每周两次在学校的校本阅览室进行阅读,而且有专业的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来演示这些与书目内容有直接联系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在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导下完成对特定书目的阅读。阅读结束后,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特点来完成阅读中包含的文化的分享活动,这些分享活动可如下具体安排:例如三年级同学之间可分享“秋天的童话故事”这一个章节的内容,将所有学生的已经阅读的秋天的童话这个主题展示出来。这些童话中包含着积极的情感认知和生活哲理。四年级可围绕“民族英雄的绘本故事”来谈岳飞小时候的故事、陆游和子女之间的温情故事,让学生自愿汇报,教师做特色点评。学生积极探索故事中包含的核心文化———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心的豪迈文化,结合自己阅读的书目积极反思,深入思考别人阅读后与自己阅读后感想有哪些差异。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特定分析,从而将浅层次的文化发展成为深层次的爱国情感。这样的阅读形式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将小语文定位在大文化的视野中,从而真正实现大文化下的小语文教学,为更多的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机会,让文化阅读成为本校学生语文文化学习的优势,凸显核心素养下的文化育人优势。
(四)基于大文化赏析理念构建文化赏析教学的特色化育人课堂
在小学生的语文文化学习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来设计出以大文化赏析理念为核心的文化赏析教学,具体的课堂育人形式如下面的案例所示:语文教师可围绕“孝文化”这个主题搜集资料,并利用搜集到的主题文化来举办特定主题的“文化赏析教学的特色化育人课堂”,具体可将课堂设计成“兄弟和睦篇”“子女孝敬篇”“孝悌篇”等核心篇目,然后再围绕这些篇目展开富有特色的阅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引导,使得学生对“孝文化的内涵”有更深的认识和分析。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教学,文化教学一直都是核心点,想要激发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就要构建完善的阅读教学策略。结合大文化教育理念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需求,构建了四个层面的阅读教学策略,从多个方面探明了文化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工作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誉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22).
[2]张平和.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2019.
作者:张明骁 单位:甘肃省镇原县平泉镇赤马小学
- 上一篇:大女主艺术传统研究
- 下一篇:统编版语文栏目解读及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