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创新发展及创新方向

时间:2022-07-27 09:01:55

导语:应急科普创新发展及创新方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急科普创新发展及创新方向

摘要:本文结合《“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深入分析应急科普的现实意义,阐述其新时期的内涵功能和重点任务,并从安全文化视角,提出理念、内容、模式创新方向,以期通过新时期应急科普工作,推动安全价值理念真正转化为公众行为自觉。

应急科普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与人民的美好生活和社会安宁紧密相联,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内容,对于推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正式印发,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十四五”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其中,特别将“应急科普宣教工程建设”作为“社会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划。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面对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如何推动应急科普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支撑功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时代应急科普工作重点

基于应急管理的工作需求,本文所指的应急科普是基于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和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在事件发生过程以及常态生活中展开的科学普及工作。它是通过常态化、高频次的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使公众了解安全知识技能,从而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并具有应用处理实际突发问题、参与危机事件处置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四个基本要素,即:

(一)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宗旨

应急管理是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民生大事。应急科普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应急管理工作成效不能仅仅以客观指标为考核标准,还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主观感受,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直接最现实的“国之大者”,把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应急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形式的通俗性、手段的多样性,充分发挥应急科普的普与惠的作用。2022年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主会场活动现场。决于国民素质特别是广大劳动者素质。事故致因理论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薄弱也一直是我国自然灾害受损严重的因素之一。因此,应急科普要以社会公众为主要对象,通过广泛而充分的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应急技能传授,达到教育、引领、服务群众的目的,使社会中绝大多数个体都拥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和意识,并且做到主动行为、处置得当,培育全社会懂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真正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二)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作为主要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同时,安全生产正处于爬坡过坎期,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生产生活高度关联,各类承灾体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大幅增加。因此,应急科普应贯穿于防、抗、救、治全过程,既包括灾害事故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常识,让公众知道正在面临或可能面临的危机,提升安全意识和能力;也包括逃生避险和自救互救技能,让公众明白面对这样的灾害应该怎么办;再就是事故原因解读,让公众能够参与遇到隐患治理工作中来。且整个过程强调“预”字当先,从而使应急和常态下的科普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闭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增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深度,提升全社会应急准备。在突发事件来临时,达到自动预防、有效避险、科学处置、快速重建。

(三)以共建共治共享作为基本模式

应急管理涵盖在社会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离不开相关部门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应急科普也不例外。多次的突发事件已经充分印证,协同联动是应急科普发展的重要趋势。要推动应急科普与社会的密切互动和深度对接,改变过多依赖行政化手段推动模式,打破部门和领域壁垒,吸纳社会各界参与,积极培育、丰富应急科普的社会细胞和市场元素,在应急科普基础建设、传播网络构建、文化产品研发等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同受益的运作体系,逐步延展成全社会提升安全整体水平的共同节奏。

标新时代应急科普创新方向

未来,应急科普需要更加突出理念引领,强化内容、形式、模式创新,真正让安全价值理念转化为公众行为自觉,让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一)强化理念价值引领

应急科普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知识普及,下一阶段若要更好的发挥其对应急管理的支撑作用,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实现价值引领、观念引领、文化引领,将应急文化、安全文化等作为一种普适的价值理念在全社会传播推广,在传授知识、教授方法的同时,逐步过渡为树立科学观念、涵养科学精神和营造社会氛围,让接受应急知识成为公众理性思维和行动的底层逻辑和自觉习惯。

(二)强化精准智能传播

强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等理念,利用舆情监测、数据反馈、兴趣引领等技术手段,推进应急科普智慧化发展。提供充满人文关怀、及时精准的科普产品,以更加人性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姿态去贴近大众。提升精准化应急科普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重点人群和地区科普内容推送,充分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内容、渠道、时间与受众的精准匹配。

(三)强化载体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中央主要媒体开设专题专栏等,不断普及安全知识。推进各类安全体验场馆基地建设,推动各类安全体验专区优化升级改造,积极打造线上体验场馆、应急科普共享平台等,不断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将应急科普内容纳入科技馆常态展教内容或在各专题展区中嵌入应急知识,引导推动各地广泛将安全元素融入社区公园、广场、乡村服务场所等公共设施,促进浸入式、体验式安全教育常态化、大众化、有效化。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经接近创新型国家的门槛。未来,应急科普需要聚焦重点、久久为功,通过不断创新应急科普工作实践,推动全社会安全文明程度提升!

作者:胡春梓 郁晓霞 单位: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安全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