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与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研究

时间:2022-07-27 08:33:49

导语:语文教材与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文教材与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研究

内容摘要:文言文注释是教材助读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对辅助课程教学颇为有益。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的主要内容有注音释义、语法用字和文化常识三大类;经考查及归纳,其注释具有内容涵盖面比较广、注重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解释以及内容顺应时代变化的特点;并且探讨了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古代游记;文言文注释;语文教材;古代散文

现行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游记共9篇,占古代散文的45%,古代游记在初中语文古代散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在现实的古代游记教学中,这些距今久远的篇目在词义、语法等方面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障碍。因此研究此类注释,助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颇有意义。

一.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的主要内容

注释作为教科书助读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辅助师生开展高效教学的重要工具。对文言基础相对薄弱的初中生而言,教材中的注释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通晓古今异义。笔者这里将古代游记散文注释划分为注音释义类、语法用字类及文化常识类。

(一)注音释义类

“文字之鲜能通,妄谓通其语言;语言之鲜能通,妄谓通其心志。”[1]古代游记注释的内容主要有注音标识类和词句解释类。这里以部编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一课的注释为例介绍古代游记注释标注读音的情况。《小石潭记》一课共有10处编者作了注音标识,它们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为生僻字注音;二是为多音字注音。在这一课中编者为“篁”“坻”“嵁”“翕”等字的读音作了相关注释,它们都是并不常见的生字。另外还有“犬牙差互”的“差(cī)”和“悄怆幽邃”的“悄(qiǎo)”等多音字的读音也作了标注。除上述两种注音的注释外,还有如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的“要”,编者为其读音注释为“yāo”,同“邀请”的“邀”,这类为通假字注音的情况。解字是基础,释义就是解字的进一步推进。“章句不辨,义理莫明。离析章句的目的,就是为了明其义理。”[2]笔者发现古代游记注释中主要有解释词语、解释短语和解释句义三类。此处以部编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一课为例说明。《岳阳楼记》一课中编者共给出了50例注释,其中15例为句义注释,16例为短语注释,18例是词语注释。这里选取几例进行简要分析。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注:不因外物和自己的处境变化而悲喜。②把酒临风注:端着酒,迎着风。③胜状注:胜景,美景。胜,美好。这几处分别是教材注释的几种类型,例①是典型的解释句义,采用直译的方法,译句和原句几乎是一一对应的,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习得全文的大意;例②是短语注释,这类注释在游记散文中比较常见,为学生理解句义提供了便利;例③是解释词语,这是课下注释最多的部分,也是学生理解短语、句义的前提,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语法用字类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构成语言的三大基本要素,古文亦不例外。尽管语法是语言中相对稳定的要素,但因时代久远,古文中常会出现一些与当今语法规则不符的现象。这里认为古代游记选篇中的语法注释分为词法注释和句法注释两类。①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注: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②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注: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③乃大惊。《桃花源记》注:于是,就。④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注:竟然,居然。以上四例中,前两例是对词类活用现象做出的注释,分别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和意动用法。编者采用“均作”“对……感到……”的句式将其与其他注释加以区分,便于学生理解。后两例是对虚词“乃”做的相关注释,③④中“乃”都是用作副词,不过③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而④则是表示前后两句在情理上是完全逆转相背离的,编者为“乃”作了不同含义的注释,希望能够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①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注: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②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注: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谁与归,就是“与谁归”。示例①是为省略句注释,编者在用括号标注省略成分的同时也强调了该句的句式特点;示例②是为倒装句所作的注释,其为宾语前置句,编者作注时在解释大意的同时还依照现代汉语的规则还原了语序。在部编教材中关于此类的句法现象皆有注释,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结合注释来准确地把握句义。用古代文言文写作与用现代白话文写作是有着很大区别的,社会用字习惯有非常大的不同,在古文作品中就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用字现象。教材中古代游记类文注释中就存在古今异字现象。①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注: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②窥谷忘反。(同上)注:反,同“返”,返回。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注:属,同“嘱”,嘱托。以上三个示例皆是用“同”字点明古字的今字,与古字相比今字更为我们所熟识,也更容易代入句中进行翻译。

(三)文化常识类

教材内的文化常识类注释主要包括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名物制度及史实典故等内容的介绍,笔者整理了部编教材中的古代游记选篇注释,这里将其分为题解背景注释和名物史实注释两类。在部编教材中,题解背景注释是作为一篇课文的第一则注释呈现的,在古代游记散文注释中,按照先后顺序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选文出处、篇题解析、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①篇目:《桃花源记》注: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②篇目:《岳阳楼记》注: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③篇目:《三峡》注: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注释①是古人编纂或作注的专著,注释②和注释③是今人辑录作注的专著,注释③特殊的一点是选文时有所删节,因此用“节选自”字样来注释说明。由此三例注释我们可以看出,编者在注释课文出处时都会具体点明课文所属著作的出版社和出版年份等信息,此外,针对《水经注》此类知名的专著,编者还在题解注释中详细阐述其主要内容、成书情况和文学成就等信息,这为学生课下查找相关的参考书目提供了依据。篇题是一篇文章最提纲挈领的部分,教材编者非常重视对选文篇题的注释。教材中古代游记选篇注释中有关篇题解析的只有一例:篇目:《小石潭记》注: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通过上则篇题注释,我们可以了解课文题目的变化,并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题解背景注释通常还包括对作家作品的介绍。一般来说,编者在注释作者时都会涉及生卒年、字号籍贯、文学成就三个方面。以《答谢中书书》一课的注释为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有《陶隐居集》”,可以看出这是部编本教材作者简介注释的典型范式。除上述三部分内容外,部编教材中还有一些古诗文篇目的题解背景注释中有背景介绍注释,本文所研究的篇目中就有《记承天寺夜游》一课的注释中写道“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编者在注释时特意介绍了文章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在学习时理解作者的主观情感。古人读诗可以不用注释,但今人读诗不能没有注释。陈永正先生说过,“诗中的名物典故,于古人是常识,于今人则不能通晓。”[3]所以对名物制度进行注释十分必要。广义上的名物范围极广,它不仅包括“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4],还包括人名、地名、官职名等。教材古代游记散文注释中关于名物制度的注释共有11处,主要是关于人名和地名两类,以下列举2例作简要阐述。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注:滕子京(991-1047),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②庐陵欧阳修也。《醉翁亭记》注: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①是对人名的解释,②是对地名的注释。编者特意在注释中点明,是为了让学生们分清它们的具体所指,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古代地理文化知识。史实典故注释是教材注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梳理的古代游记散文注释中有关于典故出处的注释有1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注:语出《诗经·大雅·早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意为鸢鸟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教材中的典故注释,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历史、知晓原意的基础上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以上是对部编本教材古代游记散文注释内容的举例分析,从注音释义、语法用字和文化常识三个方面,可以发现教材注释的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便利。所以,一线的师生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注释,达到古文教与学的多元高效。

二.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的主要特点

在上一部分中,笔者已经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游记注释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根据分类的情况,我们可以归纳出古代游记注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涵盖面比较广

通过上述的梳理,可以看出部编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入的古代游记篇目均是各朝各代文质兼美的精品名篇,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其注释内容也类型多样,从解释字词音义、讲解语法现象到介绍文化常识,可谓是应有尽有。这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还能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与古景古物之美的感悟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注重对历史文化背景的解释

由于时间久远、背景复杂,古代很多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还有历史背景与今天都有很大的差异,若不给出注释,我们很难理解其中的要义。据统计,在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古代游记注释中,涉及到历史文化背景的注释有近四十条,超过注释总量的16%,这足以看出教材编者对此类注释的重视。此类注释的文化含量较高,体现了教材注释的人文性,突出了古代游记语言优美、形式多样的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非常有助益的。

(三)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

除了以上两点,古代游记注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释内容的量与时代和学段有密切的联系。从注释的时代分布来看,无论是整体还是单篇,古代游记注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古时期。上古时段的古文语言陌生度偏高,因而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初中阶段这个时期的古文选篇相对较少,篇幅也较短,才使上古时段注释量低于中古时期。从学段分布看,学段上升篇幅加长,注释量也随之递增,如八年级上册古代游记注释最多的是《三峡》,有27条,八年级下册最多的是《桃花源记》,43条,九年级上册最多的是《岳阳楼记》,50条。《三峡》和《桃花源记》都是魏晋时期的骈体文作品,其中《三峡》属于记实类游记,这类游记是用生动的语言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描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游记散文的类型,学习其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因此注释量并不多;《桃花源记》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我们并不知道文中所描写的“世外桃源”是否真实存在,文中有许多地方与今人的理解并不相同,因此注释量相对增多了。《岳阳楼记》是写景抒情类游记,此类游记的特点是既注重景色的描写,也注重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部编教材在选编时偏重此类文体,因此它是提高初中生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的注释量最大是有理可据的。

三.古代游记选篇注释的应用对策

作为文言文篇目的重要辅助工具,注释既是扫除语言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链接古今文化的一条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注释对于文言文的重要性几乎称得上是人尽皆知,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能够在课程教学中合理且有效地利用注释的却并不多,加之部编教材中的注释调整较大,为一线师生的教学造成了诸多阻碍。下面就从师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古代游记注释在教学中的应用。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仔细研读教材,这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是年轻一代的培育者,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5]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要比现代文教学困难,这是由于时代的不同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仔细研读教材,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它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注释的态度,重视注释在古代游记教学中的作用,主动引导学生从注释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其次要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善于运用不同的工具手段来补充对古代游记注释的理解。还要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教材中的注释,例如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一课将“岸芷汀兰,郁郁青青”中的“郁郁”一词译为“形容草木茂盛”,笔者认为此处注释不够完善。在《辞源》和《古代汉语词典》中的“郁郁”皆有“香气发散”“香气浓烈”这一义项,而且在《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耀兮,纷郁郁而畅美。”就有李贤注:“郁郁,香气也”。“沅有芷兮澧有兰”,“芷”和“兰”都是典型的香草,自然用“郁郁”去形容它们香气发越,笔者认为这里将“郁郁”的注释改为“形容草木茂盛。一说,形容芳香”,更为符合。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资料,互相交流,对此类情况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注释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文言文注释的能力。鉴于对注释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应当首先克服对文言文的恐惧,接纳注释给予我们的信息,善于从注释的角度去解读整篇文章,学会运用注释来预习课文,并且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大胆地提出质疑,利用相关资料和工具小心进行求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清)戴震.戴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3.

[2]郭芹纳.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5.

[3]陈永正.诗注要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58.

[4]崔高维校点.周礼[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17.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44.

作者:饶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