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时间:2022-07-26 11:12:29

导语: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摘要】为促进食品科学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结合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创新创业训练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贺州学院是桂东北地区唯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高校[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2012年获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2014年获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2018年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广西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当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站在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学科的新起点,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通过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建设,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提升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实践证明,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脱离行业需求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难以培养出企业等社会单位需要的多样化人才。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关注较多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覆盖面,对如何结合各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探讨的较少,故无法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应用性、创新性很强的一类专业,通过深入探索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途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贺州学院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员和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众创空间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018年进入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华南区30强;2016年和2017年均进入《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全国本科高校300强。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下,秉承学校“双创型”应用人才培养的宗旨,对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培养目标定位于立足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能够适应现代食品工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食品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食品工程技术解决食品工程复杂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除了需要达到最低160学分的总学分外,还要另外完成至少5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为打破课堂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教学和科研资源的转化不足,无法带动学生创新创业的快速发展的状况,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融入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内容融入专业教学的教学计划、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与管理等环节[4],不管是在在专业理论教育还是专业实践教育中都应充分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需求的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

2多层次、递进式、贯穿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使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进入第一课堂,保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不断线,在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中均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大学一期间开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I-II(通识教育课程)、入学教育(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讲解及意识的培养。我院先后与广州市达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贺州市正丰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贺州市华博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广西益谱检测枝术有限公司、广西桂林锐德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梧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三合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贺州市检验检测中心、正大食品(来宾)有限公司等地方及周边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每年邀请1-2位行业专家进校开展讲座与创新创业经验分享会,充分利用食品相关企事业资源开展学生创新创业的“入门”理论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I”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起指引作用,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思考,在学生心里面先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与就业指导II”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充分了解“何为创业”“何为创新”“团队组成要求”等创新创业相关的系列概念,通过学习能对创新创业有更系统、全面的认知;同时,利用翻转课堂,充分跟学生互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动力与能力。以专业(核心/一流)课程为载体,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进行本专业创新创业的“强化”能力教育,构建符合“重视基础、强化能力、崇尚创新”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大二开设认知实习(专业教育实践)、食品创新创业综合实训I-II(专业教育实践)、食品工艺学(专业核心课程)、果蔬贮运学(专业课程,区一流课程)、食品添加剂(专业课程,区一流课程),通过认知实习,让学生下沉到企业了解当前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及企业生产管理运营模式,培养创业能力。我校可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学实验室面积约6000m2,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可借助已有的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广西康养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如:借助我校用友新道VBSE创业基础教学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开展“食品创新创业综合实训I”课程,重点激发与提升学生创业能力,教学内容涵盖了市场调研、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商业计划书组成及撰写要点、路演PPT制作要点及讲解技巧等,通过课程实训,使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的嵌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中;在开设“食品创新创业综合实训II”课程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的省级科研平台开展创新类项目训练,重点挖掘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内容涵盖创新点的挖掘,创新方案设计,创新方案实施,创新研究成果展示等。在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食品加工综合实训基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的“实操”体验教育。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承担创新创业训练、从业技能训练、产物分离、产品开发与试制、产品检测任务;利用果酒工厂生产教学系统、大型分析检测仪器仿真软件、果蔬加工仿真软件等虚拟仿真软件可模拟与食品相关工厂生产及管理,并开展一定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通过快检技术实验室实现生产线的“加工-检测”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训。大三开设“食品加工综合实训”“食品质量管理综合实训”“食品工厂课程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注重创新创业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嵌入,利用果酒中试生产线、果蔬饮料中试生产线,开设以果蔬加工、果蔬工艺、果蔬发酵、食品包装等单元操作作为基础的食品加工综合实训课,利用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进行食品质量管理综合实训课程的检测内容的授课;实训课程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生产配方和工艺参数的设计,并研制开发地方特色果酒、果蔬饮料,学生需要完成上述系列的训练任务就需要充分调动并整合大一、大二所学的相关课程知识才能顺利完成,而在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学生也就充分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操”体验。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并感受“身临其境”的机会,如:借用虚拟仿真平台开展“食品工厂课程设计”的创新创业类教学,效果显著;“食品加工综合实训”和“食品质量管理综合实训”课程可让学生全面体验和感受果酒、饮料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产的零对接,鼓励学生将专业技能和开展科研相结合,达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目标,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帮助学生转化、孵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把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与企业产品、新技术应用纳入实践教学活动,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四期间主要引导学生在共同搭建的校企平台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协同培养企业急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每年有30余名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共同创建的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毕业实习,在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过程中,创新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同时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协同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鼓励多方位开展创新创业训练

通过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来推动老师和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学院在教师教学管理及学生教育管理上应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不仅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培养,对老师的培养也要重视[5]。学生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对成功案例和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充分挖掘学生身边有关食品领域创新创业的典型事迹,对校友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度报道,并邀请当事人参与面对面的分享会,达到增加学生创新创业的勇气与信心;加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的宣传,以竞赛为载体,通过各类赛事活动,增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和兴趣;每学期邀请1-2名相关企事业单位人员来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活动;在四年大学期间至少为学生提供2-3次到企业参观、交流的机会;依托创新创业学院、产教融合等平台加大对学生的学科竞赛训练力度。教师方面,鼓励年轻教师多下企业,借助带队实习机会,深入企业开展学习调研,注重“校-校”“校-企”之间的交流学习,为在课堂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每年安排一线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及相关学术会议,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创新创业能力及意识。我校针对学生及指导老师均制定了“互联网+”、挑战杯及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的奖励措施、学分置换管理办法等,并出台了“贺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广西一流学科(培育)建设成果激励办法”,通过相关激励措施调动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多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科竞赛及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多方位获得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进而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达到能力明显提高的效果。同时,学生在开展各方面的创新创业训练过程中,产出的一些科研成果又能很好的助推一流专业的建设。通过奖励政策的实施证明,近几年创新能力逐步提高,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申报(授权)国家专利、竞赛获奖等数量大幅度上升,且高水平、高质量、高奖项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近五年,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奖60项,其中“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级银奖1项,区级金项1项、银奖5项、铜奖15项、最佳创意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13项、区级13项,广西大学生食品学科创新创业大赛一、二、三等奖各4项,全国大学生食品工程虚拟仿真大赛5项,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国际大学生创意大赛三等奖1项;学生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15篇、授权发明专利10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

4结论

通过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获得了显著提升,完成了贺州学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培养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质量食品类专业人才,有效促进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婷,陈振林,段振华,等.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加工综合实训”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农产品加工,2018(11):91-93.

[2]雍莉莉,侯彦舟.内涵发展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24):51-53.

[3]洪福,赵丽洲,战颂.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6):112-116.

[4]那雪姣,刘云香.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4):235-237.

[5]吴祥为,汤婕,张晓伟,等.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5):104-108.

作者:郭婷 邹颖 陈益能 陈振林 谢冬娣 谭韩英 陈伟玲 韦建设 单位:贺州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张家界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