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少儿工作与方言保护传承思路

时间:2022-07-26 09:12:07

导语:图书馆少儿工作与方言保护传承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图书馆少儿工作与方言保护传承思路

赣州话由来

赣州是一座建于西汉初年的古城,距今已有2100年的历史,在汉唐时期是岭北的军事重镇。赣州也是江西保存文物古迹最多的一座城市。这里有“江南第一石窟”——通天岩石窟,全国唯一的宋代砖城——赣州古城墙,堪称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福寿沟,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北宋砖塔,中国“八景文化发祥地”——八境台,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文庙等。赣州,简称“虔”,别称“赣南”,位于赣江上游,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韶关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和抚州市。赣州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区最多的地级市,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省总面积23.6%。2021年户籍总人口为984.02万人,下辖5区15县,其中代管2县级市。赣州话通行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区、信丰县县城以及两地周边地区,属于西南官话分支。通俗地说,西南官话就是明清时期的“普通话”。赣州市地理位置特殊,城市居民因南来北往的官员、商人、脚夫、手工业工人等而不断发生变化,还有大量外地军人的入驻使赣州话变成西南官话。赣州自唐代起便成了客家汉族民系的主要聚居地,生活在这里的800多万客家人,使用的是中国八大方言之一的客家话。赣州城内居民使用赣州话,赣州郊区和周围县居民则是客家话。在800多万人都使用客家方言的“领土”内,赣州话被“全包围”,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赣州方言岛。根据庄初升(1996)方言岛的定义:“历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迁入操另一种方言的人的地盘,他们所带来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围下,就如大海上的岛屿,即通常所说的‘方言岛’,赣州话属于典型的方言岛。”[1]

赣州话现状

人口结构变化赣州话方言岛是由于赣州市在历史上的特殊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其也是历史积淀的结果。随着赣州市的发展以及普通话的推广,各县移居至赣州城内的人口比例逐年攀升,城内原住居民越来越少,人口结构的变化大大缩小了本地人使用赣州话的适用范围。赣州话深受客家话的同化和渗透,日常用语中有些词汇和语音明显与客家话相同。现如今,使用地道赣州话的多为老城区居民,而且大多都是上了年岁的老人。普通话推广的影响国家倡导社会大众学习使用普通话,学校是普及和推广的重要场所之一。据教育部消息,2020年全国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历史性实现了“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的目标。但是方言使用领域萎缩,出现“方言危机”。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赣州话的地位被不断削弱,同时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不利于赣州方言的代际传承。在“新赣州”家庭中,赣州话不再是常用的沟通语言,这使“新赣州人”的后代接触和掌握赣州话的可能性逐渐减小。现在“80”后、“90”后大多都不太使用方言,很多家长也不用方言与孩子交流,这导致使用方言交流的比例大大降低。在很多家庭都可以看到一个常态化的现象:祖04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馆藏建设CollectionConstruction辈和父辈之间用方言交流或爸爸和妈妈用方言交流,但与孩子交流都使用普通话。家长们认为方言不必特意学习,可顺其自然。所以在很多使用方言交流的场合,很多孩子会听、能听,但不会说。方言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在语言传承上呈现出萎缩的趋势。地域文化自信不够地域文化自信是对本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并由此形成的一种文化自觉坚守、认同心理和行为。祝畹瑾认为人们选择使用某一种语言形式,背后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对语言的价值评判方面,社会力量对人的影响尤其大[2]。赣州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自信程度不足,并没有将本土文化深刻于心,这增加了方言保护与传承的难度。反观本土文化自信较强的地区,其方言普及程度也高。赣州话推广首先要让赣州民众意识到赣州话处于濒危状态,以及赣州话有不可复制的地域特性。保护与传播赣州话,需对自身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只有实现文化认同,才能增强地域文化自信。赣州话保护的意义赣州话是赣州地域文化的直接标志有些地域文化只有使用当地的方言才能解释说明。地域性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见证,所以方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赣州话语气平缓,发音柔和,语流音变不十分活跃,尖团音区分严格,且赣州话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赣州话的形成不仅是因为赣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有赣州历史变迁与语言接触等缘由。赣州话因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对提高民众的自觉保护意识,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认同,坚定本土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是表达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工具方言是地方文化特色的表现。无论哪一种方言消失,对语言文化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同时也就失去了对当地历史及民俗文化探究的一条有效途径。赣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赣州话加以重视并施以有效保护措施,上下合力,多方联动,有利于赣州话进一步发展。

图书馆少儿工作方言传承保护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在数字化阅读的趋势下,晋江市图书馆通过“为您读书”方言有声志愿服务,将馆藏地方文献中的闽南民间故事、闽南童谣加工制作成方言有声阅读资源,可以有效激活地方文献的利用方式,打造图书馆阅读品牌,开辟地方文献阅读服务新模式[3]。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笔者认为方言传承与普通话发展并不矛盾。方言是本地文化的传承,情感的纽带,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丰富的词汇和俚语,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方言传承的缺失会让年轻一代不能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淡化家乡的概念。因此,图书馆应立足于本地文化特色,做好方言保护与传承工作,吸引更多的少儿读者关注和传承地方文化。目前赣州市图书馆尚未开设方言保护与传承工作,以下是笔者关于方言推广的几点建议。拓宽赣州话保护与传承的途径第一,赣州话的保护成果多以学者个人出版,很少在完整地、系统地展示赣州方言保护成果的大众平台上出版。图书馆可以搭建赣州话保护与传承活动平台。例如为低龄儿童开设赣话儿歌汇活动,可以选择朗朗上口的方言童谣、儿歌等作为推广内容,在儿歌的感染下,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增强其对赣州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如方言童谣“肥牯子肥,挑大肥,走到南门口,碰到一条蛇,吓得肥牯子打倒回”“高牯子高,吃发糕,矮牯子矮,吃牛奶”配上插图,可以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边玩一边读,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方言[4]。第二,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可以邀请赣州本土文化研究学者开设赣语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从赣州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宣传赣州文化,推广方言,如赣州街谣“夜(一)光山、二码头、三潮井、狮(四)姑岭、五道庙、六合铺、七姑庙、八角井、九曲巷、侍(十)臣坊”,让孩子们通过街谣了解赣州城十处街巷子的名字和赣州的街市地貌,进一步学习了解赣州更多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知识,体会方言的语调、用词、用句之美。还可以通过在年节开展有方言特色的主题活动,引导孩子们感受方言的魅力。通过讲风俗故事、风俗习惯,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还能深刻体会浓厚的节日氛围和浓赣州文化底蕴,进一步激发其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保护方言的行列中来。第三,打造良好的方言文化氛围。方言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是对地方文化的诠释。可以在本馆专门开设方言文化墙,赣州话地方色彩很浓,方言中有的富含童趣,比如石头称“鹅卵古子”,蜘蛛称“恰拉”,吃饭为“切饭”,黑为“灭灭乌”,这样子是“酱子”,不要为“表”……将赣州的俚语、日常用语和卡通人物以及各种形状色彩的图形等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和宣传推广的作用,从而为儿童营造一个浓厚的方言氛围。方言墙上的作品要常常更换、月月更新,以增添方言文化氛围,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其学习热情[5]。注重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图书馆要立足于本土特色方言文化,要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基础。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随时随地都在接收新媒体信息。首先,图书馆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新媒体技术推广团队,以保证方言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开展和实施,提升方言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质量。新媒体技术团队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采取让人们更易接受的新媒体语言开展相关宣传与解读活动。运用动画、短视频、专题图解、趣味问答、有奖竞答等形式,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激发人们学习方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其次,利用新媒体打造特色少儿方言阅读活动品牌。如利用微信平台,面向社会招募方言志愿者,要求是熟悉赣州话且发音准确。征集方言音频,自制高质量的方言科普推文和音视频作品,传播赣州话知识;通过方言教学、方言小故事、方言配音等方式,提升少儿读者学习赣州话的体验,为方言保护与传承搭建多方互动的交流平台,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赣州话的保护与传承[6]。打造赣州方言文创产品打造符合地方文化的产品首先要了解它的文化。历史悠久的赣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无论地理还是人文,都是赣州延续发展的根本。从这些文化中体会赣州的“韵味”,挖掘和整理赣州方言文化,找出能够视觉化、童趣化、时尚化的词语,打造赣州方言文创品牌。可收集本地谚语、谜语、歇后语、民歌民谣等,以文创产品这一载体进行宣传,编辑成书,记录方言的发展历史,整理成适合儿童观看的漫画书或绘本;用日常用语、方言词汇、方言俚语等通过字体编排进行艺术化处理,设计文化衫、帆布袋、明信片等作为本馆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既能反映赣州话的语言特点,又能够充分展示赣州文化,同时还能激发儿童对赣州话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赣州话的保护与传承。构建文旅融合“图书馆+旅游”方言研学活动构建“图书馆+旅游”研学活动,将方言保护传承与旅游文化结合起来。赣州又叫宋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方言文化融入文化旅游活动中,既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涵,又达到了保护与传承赣州话的目的。例如,可以尝试依托“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三山五岭八境台、宋代古城墙、福寿沟博物馆、魏家大院等文化遗迹建立一条宋文化旅游线路,将赣州话渗透到导游的解说当中,充分发挥赣州话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话语特点。方言研学活动可以让孩子们从赣州的历史发展中了解赣州,学习赣州话。方言保护和传承不再局限于静态的文化遗存层面,而是达到了更为理想的保护与传承的效果。这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赣州的情怀,使其更好地感受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建设方言数据库中国是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有很多方言趋于濒危或面临消亡,保护方言刻不容缓。服务地方文化、开展特色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点方向之一,搜集方言,除了编辑成书,更要着力建设方言数据库[7]。公共图书馆肩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同时也承担着参与社会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任。近年来,方言资源问题备受关注,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北京语言大学的“北京口语语料查询系统”、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研发的“中国方言文化典藏多媒体资料库”等。方言数据库的建设对语言保护、语言发展、语言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方言数据库,一定要与本地方言专家通力合作,收集书面及口语各方面资料,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及文献,这样才能让方言通过图书、音频、视频等各种载体形式长久地保存下来。有研究学者指出:“方言是语言的活化石,承载了一个地方从古至今的人文地理、风俗民情,保留了一个地方几乎所有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可恢复的历史记忆,不能再生的文化基因。”只有不忘文化根本,历史悠久的地方文化才能绽放出崭新的光彩。如何在保护地方文化特色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同时开辟地方方言保护与传承服务新模式,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启庚.赣州城区方言岛的形成与濒危[J].农家参谋,2020(01):208.

[2]祝畹瑾.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王筠筠.立足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方言有声阅读品牌——以晋江市图书馆“为您读书”方言有声志愿服务为例[J].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3(01):45-47+23.

[4]黄妙贤.地方图书馆本土文化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基于广州图书馆的实证分析[J].新世纪图书馆,2016(07):51-55.

[5]田磊.关于图书馆阅读推广几个问题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25(02):96-101.

[6]王德银,李明.图书馆有声读物资源建设及其推广[J].晋图学刊,2016(05):7-10+24.

[7]通拉嘎.闽南方言专家数据库建设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7(03):84-88.

作者:曾征 单位:赣州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