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创新方法

时间:2022-07-25 11:44:56

导语: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创新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创新方法

医学期刊是医学研究成果传递、交流与共享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国内医学界加强技术深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2021年为例,国内医疗结构、医学专家共计发表国际性论文24086篇,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为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营造浓厚的医学研究氛围,需要继续发挥医学期刊的作用与优势,通过科技赋能,推动编辑手段创新,搭建全新医学期刊编辑平台。

一、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

系统分析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特点,明确大数据技术对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性,有助于从业人员快速转换思路,建立起大数据技术与医学期刊编辑之间的内在关联,为后续编辑方法创新提供方向性引导。作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发掘、评估、处置及应用,通过技术要素集约化应用,对体量庞大的不完整数据及模糊数据进行科学处理,逐步搭建起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数据规律的完整呈现[1]。现阶段,随着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在统计分析、情报检索、专家系统、在线分析、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功能模块的辅助下,可以实现数据信息合理化应用,满足不同行业对内部数据的应用需求,对行业健康平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在医学期刊编辑过程中,从业人员往往沿用传统的编辑思路与编辑方法,开展期刊选题、内容编辑及校对出版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为保证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保证医学期刊符合医学研究发展要求,帮助医护人员准确把握科研新动向,从业人员通过与相关实验室、专题会议等主体进行定期沟通,掌握医学科研动态,并根据受众群体的偏好,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整选题方向,开展编辑工作[2]。这种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周期较长,选题与受众群体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加之期刊表现方式较为单一,覆盖范围相对有限,无形之中限制了医学期刊科研价值的发挥。大数据技术与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全面结合,能实现非结构性数据科学处置,提取高质量信息,如编辑人员从电子邮件、网站日志、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渠道,不断获取系列数据信息,通过定向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把握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进而提升选题与受众之间的联系性,提升期刊选题的针对性,增强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有效缩短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周期,降低编辑成本,加速实现期刊编辑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3]。与传统模式相比,大数据技术融入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可以强化编辑工作的实时性,为期刊编辑提供信息支撑,更好地满足医学期刊转型要求,持续发掘期刊科研价值,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与公信力。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作用价值,从业人员需要切实转换思路,通过期刊主题的界定、期刊内容的选择及期刊发行形式的丰富,推动编辑体系转型升级。

二、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方法

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要求从业人员精准把握医学期刊编辑工作总体定位,采取系列举措,持续创新期刊编辑工作方法,全面发掘医学期刊的科研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一)定向调整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思路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在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的过程中,为持续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加快期刊编辑体系转型进程,编辑人员需要率先做好期刊编辑思路转换工作,在确保期刊内容严谨性、新颖性的前提下,确定编辑工作重心,突出编辑核心要素,推动后续医学期刊编辑创新工作有序开展。一方面,编辑人员需要树立数据化思维,厘清大数据技术在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数据横向获取,做好期刊主题确立与期刊内容选择,尤其在期刊主题确立过程中,要在大数据技术与研究主体选择之间建立起稳定联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内容优势,增强受众群体的阅读黏性[4]。另一方面,编辑人员要树立编辑标准,以严谨性为工作指南,定向评估期刊刊发内容,开展内容检测,科学防范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要建立健全高效工作体系,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在确保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质量的前提下,压缩编辑流程,简化编辑方法,将期刊编辑工作周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期刊内容的有效更新,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医学知识迭代升级的基本要求,为医学期刊科研价值的全面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科学优化医学期刊编辑流程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优化环节,应当持续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期刊选题策划、组稿过程、内容审核等流程作出相应调整,借助流程重构,提升医学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确保内容编辑效率,推动编辑成果多元化呈现。具体来看,大数据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转变了期刊选题策划的原有方式,将编辑主导过渡为受众需求主导,实现期刊内容供给与信息获取需求精准对接。在较长时间内,医学期刊主题方向主要由编委会策划,策划过程中,难以完全摆脱个人的主观性、随机性、盲目性。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扭转了这种局面,数据信息深度介入,辅助编委会客观选择,定向完成内容选择[5]。以《医学信息学》为例,医学信息工作在国内起步较晚,研究成果较为不足,为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该期刊编委会在主题确立环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微信公众号、浏览器等渠道,分析受众群体信息获取需求,并进行研究热点持续追踪,实现学术成果溯源,全面呈现国内国际研究热点。2020年开始,《医学信息学》相继进行了医学大数据、医学知识组织、“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医学信息专题介绍,持续满足受众群体获取医学信息的需求,确保期刊选题质量。期刊主题确定后,编辑人员还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组稿过程优化系列工作,简化编辑流程,提升编辑效率。以往医学期刊组稿主要采取会议参与、专家评委沟通、科研信息获取、课题持续追踪等方式,组稿周期较长,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研究热点。要改变这一局面,技术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主题追踪,及时更新研究热点及重要信息,确保期刊内容组稿水平,降低编辑人员的组稿压力。例如,各医学研究机构在获取系列研究成果后,往往会发布到科研网站、阅读平台上供公众阅读。在医学期刊组稿过程中,编辑人员通过大数据赋能,对科研网站、阅读平台等渠道进行数据发掘与整合分析,可实现对医学科研热点的全面应用,完整获取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研究人员等具体信息。系统掌握各项数据后,编辑人员可以制订组稿计划,为组稿工作提供信息支撑。在组稿过程中,要利用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在各类数据的支持下,编辑人员可以及时与相关作者进行沟通,深入交流意见,定向开展期刊组稿修改调整工作,确保终审通过率[6]。在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中,为保持期刊严谨性,避免抄袭情况的发生,在内容刊发前,需要做好内容质量把控及查重工作,借助不同学术检测系统开展文章检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医学期刊编辑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规模庞大、对比高效的数据库,便于刊发内容查重检测工作,有效防范刊发内容抄袭、伪造及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并形成相应的检测报告,标注抄袭位置。

(三)高效搭建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平台

医学期刊编辑平台搭建环节,编辑人员需要做好受众数据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将单一纸质期刊转化为多元化期刊承载平台,将期刊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作为呈现路径,通过路径规划,对期刊主题与内容作出调整,开展必要的学术资源整合,有侧重地开展知识呈现。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掘读者阅读习惯,根据阅读习惯对读者进行文章推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医学期刊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不定期开展信息推送,发布相关信息后,可以从后台获取网站关注人数、关注人数变化情况、文章累积浏览次数等信息,根据上述数据,逐步搭建医学期刊编辑平台,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期刊编辑工作。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7%,手机仍是上网的最主要设备。编辑人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大数据技术,完成对上述群体医学信息获取需求的有效采集,根据用户信息获取偏好,定向调整期刊主题、内容,提高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动态化水平,实现期刊内容与期刊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大数据时代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注意事项

为消除医学期刊编辑盲区,真正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优势,探讨全新编辑生态构建方法,在做好编辑工作创新的同时,还需要消除认知盲区,补齐工作短板,确保大数据技术与期刊编辑工作的融合水平。医学期刊编辑工作与大数据技术融合环节,需要人力资源发挥优势,组建完备的专业编辑人才队伍,通过高素质从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持续增强人才优势,为后续编辑创新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医学期刊应当着眼自身发展要求,设立人才引进计划,通过与高等院校开展编辑人才培养计划,在专业知识引导下,持续提升人才职业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稳步优化编辑人员年龄结构、学历构成,拓展医学期刊发展潜力[7]。同时,要制订培训计划,综合各类要素,细化编辑技能培训要求,设立培训主题及培训考核标准,对医学期刊编辑人员培训效果进行量化评估,确保培训成效,帮助编辑人员全面掌握大数据技术应用方式,确保大数据技术在编辑工作中的合理化应用,有效消除应用盲区,降低工作不足。需要充分考虑到现阶段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目标、有计划地制定培训方案,培训过程中着重提升期刊编辑人员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确保期刊编辑人员可以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应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确定考核标准,开展细致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编辑人员相应的物质奖励或进行岗位晋升,从而提高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速度,确保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能力、专业水平符合期刊编辑信息化转型应用的相关要求。除了做好上述工作之外,医学期刊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组建专业化运作团队,升级硬件系统,推动大数据技术优势全面发挥,为编辑流程的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8]。同时加强技术调研,医学期刊可以组织人员进行技术调研,通过与技术团队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掌握大数据技术优势、注意事项,从技术层面出发,设定完整的技术应用流程,确保编辑创新工作稳步开展。大部分期刊在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工作制度上相对落后,编辑人员不够重视,也没有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相关规章制度。为保证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工作跟上编辑人员发展的脚步,应该及时优化调整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措施,结合编辑人员实际标准,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工作制度,协调好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职责,加强期刊编辑人员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撰写的监管,保证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行文方式、格式正确,按照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的权限,对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进行管控,保证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为推动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及调整,通过这种方式,确保编辑人员管理部门期刊大数据信息涉密管理的效果,有效防范数据丢失,提升信息数据管理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四、结语

医学期刊作为医学研究成果交流、共享的重要载体,在公共医学领域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持续提高医学期刊的科研水平,厚植期刊生命力与影响力,有必要综合各项考量,厘清期刊编辑流程,优化调整编辑方案。文章着眼于实际,在大数据视域背景下,系统探讨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路径与方法,旨在实现期刊编辑体系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