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提质增效措施
时间:2022-07-25 11:37:03
导语:高中化学提质增效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印发,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负担,其根本策略在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从而强化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因此,“双减”政策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如何还值得深入探讨。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致力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注重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这便要求教师在讲解教材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拓展。同时,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应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此外,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各学科教学均要注重凸显学生于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继而在确保高效教学效率的同时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已经不适合“双减”政策下高中化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目标。因此,通过对以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下列几个问题:
(一)传统观念束缚教师的教学
当前,诸多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影响甚深,以致实际教学过程仍是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而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则往往是以题海战术为主。殊不知,大量重复的练习不仅收效甚微,且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以致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无论是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是不切实际的题海战术,均严重阻碍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无创新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已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仅无法展现自我,更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久而久之,学生也将成为学习的机器,即便记住了知识表面也无法深入了解知识背景。不仅如此,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缺乏学习兴趣的高中化学课堂自然难以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忽略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包含了大量实验性的内容,且大多数化学知识也均是从实验中得来。但现实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了节省教学时间而跳过实验步骤,大多数需要实验的内容也通常是由教师口头讲述或仅是在课堂中加以演示。殊不知学生本对实验有着浓厚兴趣,但这仅存的兴趣亦被教师所剥夺,继而只能如机械般死记硬背而对知识全然不理解。更严重的是,学生无法借助直观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也将导致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枯燥且乏味,长此以往,势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产生严重影响。
二、“双减”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提质增效的措施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由此可见,“双减”政策不仅是教育的政策,同时也是一项“国策”。“双减”政策直击应试教育的功利、短视要害,其中指出需要进一步凸显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双减”政策的提出要求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必须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有效强化高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更新教学观念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不仅要革新传统的教育思想,还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通过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一来彰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二来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如针对有机推断题的学习,教师可在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最终的解答,并赋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又如,针对“弱电解质中电离平衡”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可在具体教学前围绕章节知识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题目,如“电解质的概念”“有哪些常见的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有何差别”等。在问题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而此间,教师亦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思考问题,如此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继而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微课把散乱的知识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当前微课逐步被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且因高中化学知识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且高中化学各知识点之间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故基于微课来展开教学,不仅能为学生直观呈现知识点的关联性,还能化抽象为具象,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不仅如此,基于微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还能提前整理教材并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而后以微视频的方式将之带入课堂,如此教学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与理解。如在讲解“物质分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物质组成以及物质分类方法等一众重点知识制作成微视频,并在视频中同步介绍诸多常见物质的具体分类方法与判定的依据,如碘、氧化物、单质等。如此将方便学生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将微视频只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观看,帮助学生攻克学习中尚未理解的难题,继而确保理想的学习成效。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复习,引导学生巩固化学知识
复习亦是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成绩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复习不仅能让学生获知自身当前尚有哪些不足,还能帮助学生梳理平日遗漏的知识点,以此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学习更上一层楼。通过借助信息技术的产物为学生提供有用的学习资料,如微课、学习通等。如此将能让学生清楚掌握章节知识的重难点,继而在保证复习有效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成绩。如针对“化学反应及能量”的具体教学,教师便可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如在日常授课后,教师可将当堂课的学习资料借助网络交互App传输至学习平台,学生则可从平台中获取复习的相关资料并借此审视自身是否有遗漏。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势必能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如此,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任何的困难都可借助平台及时向教师请教,而通过搜集学生的问题反馈,教师亦能获知学生当前尚未掌握的那部分知识,以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继而也能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
实验作为高中化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亦不可小觑。对此,为提升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亦可从实验教学入手。而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可首先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针对开放性的问题,不同学生可能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但无论结论如何,教师均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加以验证。考虑到并非所有学校均有完善的设备与实验环境,故当学校无法保障每一名学生均能获得亲身参与实验的机会时,教师便应肩负起讲解实验的责任。同时,对有能力开展实验的学校,教师亦需提前告知学生实验过程所需关注的要点,一来避免学生因错误操作而导致身体损伤,二来则是为了降低学生实验失败的概率,以免学生产生挫败感并因此而丧失参与实验的兴趣与积极性。如在氯气性质实验学习中,因氯气和氢气混合可于光照或点燃的情况下发生爆炸反应,而金属钠、红磷、铁丝、铜丝等均可于氯气里剧烈燃烧,且各自生成NaCl、PCl3与PCl5、FeCl3、CuCl2。我们在这一实验探究过程里则可自主提出问题与猜想:①实验结果是否会有相同物质生成?②反应后产生的Cl2属于氧化剂还是还原剂?③为何Cl2具备这种性质?随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备好实验材料,对所提问题进行探索,得出最终结论,而这一动手验证操作的过程又可使我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又如化学焰色反应里,由于酒精灯火焰呈现出黄色,钾火焰需隔钴玻璃才能看到,并且除铜元素外,其他焰色分辨较难,那么我们即可试想能否以小组的形式或自主探究出不应用铂丝的实验方案。此后则各自分工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展开操作分析,并提出假设:是否是酒精灯的灯头灯芯不干净或酒精不纯等原因所以才使火焰呈黄色。随着假设的提出即可动手操作验证,并将洁净脱脂棉以无水酒精湿润,用干净镊子夹脱脂棉来替代铂丝完成实验;我们在实验探究时还想到了把烧杯内的无水酒精点燃,用药匙或玻璃棒沾少量试样洒于火焰内灼烧,这两种方法的使用最后都让焰色时间得到了延长,且钾元素焰色无需钴玻璃即可观察。随后,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时,教师亦需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引,如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过程需要关注的事项,避免学生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身体损伤。当然,除了个人实验外,教师亦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为小组每一名成员分配相应的工作,如有的成员负责记录实验结果,有的成员负责操作实验的某一步骤等。在此期间,教师需进行巡回指导来确保实验的顺利完成。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小组分享各自的实验结论并在小组间进行对比,而后思考为何以同样的步骤开展实验,结果却会出现差异。经历了上述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势必能从实验中获得成就感,继而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总之,基于“双减”政策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及时革新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思想,更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问题,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革新教学方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最后,新课程改革还要求各学科教学均要注重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此,教师亦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此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继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
作者:徐加刚 单位:江苏省溧阳中学
- 上一篇:财务共享模式与企业财务管理转型意义
- 下一篇: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联动改革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