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
时间:2022-07-25 11:25:48
导语:高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当前高中教学当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在此情况之下,高中化学教学重点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各高中学校以及化学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纳入了化学教学工作当中。化学核心素养不仅是针对学生化学知识、能力、水平的培养,同时也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加强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化学核心素养概述
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理念应运而生,高中化学教育方向也发生了调整,相关教育研究人员以及从业人员始终坚持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索和研究。在以往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当前高中化学课程特点,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内容已经逐渐明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指的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对事物展开观察,发现一定条件下物质表面的形态变化情况以及特点,并且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到物质的性质、组成以及结构等。(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指的是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物质处于不断运动状态,并且这种物质变化是有条件要求的,还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即具备相应证据收集、推理能力以及模型认知能力,能够运用不同模型解释相应化学现象,还可以自主构建模型,以此辅助解决各类问题。(4)实验研究与创新意识。这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相应的实验过程,同时还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操作以及相关数据收集等,同时具备创新意识。(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生需要具备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并具备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其不仅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而且还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也相对较大,不仅学习质量效果相对较差,而且解题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则打开了教学的新思路,帮助教师实现对教学目标和培养重点的重新规划,不仅能够实现化学知识的有效传递,同时还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具备化学素养,能够更加系统、深入地对化学知识进行梳理。此外,在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引导之下,还需要学生逐渐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发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高中生由于学业压力较大,所学的知识内容较多,而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精力有限,学习热情也相对较低,学习过程更像是完成任务。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则更强调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们开发了情境创设这种新的方式。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点在于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连接在一起,以此改变学生对化学的刻板印象,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以实际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内容以及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以此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化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在生活经验和对生活不懈的探索之下形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在学习“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与酒有关的生活情境,如介绍与酒相关的文化、常见品种酒的酒精含量,以及咏酒的诗篇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酒的好奇心,进而顺其自然地引入教学内容。
(二)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重视实验的课程,很多化学原理也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因此,化学实验在整个教材中的占比相对较大,相较于传统“灌输式”、单纯的讲学式教学方法,实验有着更为直观、明显的教学效果以及说服力。实践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强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体验和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思考实验过程和原理等,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对实现核心素养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和意义。除此之外,化学实验还有效转变了学生角色,增强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感,有效落实了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要求。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证据推理以及模型构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验证,加强学生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对实验操作标准程度等的关注,规范学生的实验意识,实现对学生科学精神以及责任感的培养。然后再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优化实验设计,进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考。
(三)强化问题引导
问题引导实际上就是以任务的形式驱动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同时还可以借助趣味问题和任务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对促进课堂互动、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有着积极作用。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之下,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学习,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保障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以实际生活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分类问题或者事例切入,如“如何在超市中快速找到你想要购买的商品?”然后进一步进行提问:“试列举生活中分类的例子。”以此逐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使其体会到分类法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引,设置相应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实验探索和思考。例如,在进行“化学能与热能”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情况、规律为驱动问题,进而展开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相应问题,这不仅可以明确实验的目的性,还能够实现对学生实践、思考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借此机会培养学生将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应用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意识,使学生对化学能相关的社会问题、生活问题等进行客观判断,建立正确的能源观念。
(四)引入化学历史
化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其漫长的过程,历经了无数科学家和学者的共同努力,才形成了如今繁荣的局面。化学史的引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化学知识,实现知识的拓展,而且还能够通过这些化学家的伟大事迹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钦佩之情,并产生献身科学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事业的决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社会责任感,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五)增加课堂讨论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而课堂讨论则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除此之外,课堂讨论环节的科学设置,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以及展开交流的有效方式,而且通过合作讨论,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因此,在实际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安排相应课堂讨论环节。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回忆总结实际生活当中常见的分类情况和事例,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大家。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时组织讨论,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镀金金属是否属于合金”,并对小组讨论的结果作出解释。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观点也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这时学生就会通过讨论研究以及合作分析总结得出最后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六)借助思维导图
与初中化学相比,高中化学难度更大,而且知识范围更为广泛,内容繁多,同时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学习和解题难度都相对较大。在此情况之下,学生解题的准确率难以得到提高,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思维导图基于其本身的灵活性、趣味性特点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借助思维导图展开讲解,能够更加直观地梳理知识脉络和解题思路,学生也能够更加明确知识重点和解题的要点,有效解决题目当中的难点问题,并实现解题思维的调整和优化,有效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解题效率,提升解题能力。对于复杂例题,教师可以以框图的形式,将整个解题的思路和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相应知识的复习和总结。此外,思维导图除了具有直观、系统的特点之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提高化学能力。新时期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加强化学实验、借助问题和思维导图进行引导,同时还可以通过引入化学历史、增设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化学教学。相信随着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深入研究,化学教学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者:黎建英 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 上一篇:公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 下一篇:房地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