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25 11:23:41

导语:公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公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的建设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独立学院相对于公办高校有着更为独特鲜明的社会化与多元化办学特征,因此近几年来教育部针对独立学院的转设也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教育部出台了有关政策,提倡独立学院的转设,并且希望独立学院能够尽快完成转设工作。在进行相关一系列转设的过程当中,高效的财务管理是确保转设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的进一步成长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设;公办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各方面的直接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公办高校高等教育而言其要求更为严格,但是也更具有发展的前景。这一巨大的进步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迎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有关政策,要对民办高校的转设进行重点关注,将民办高校的学校教育指导作为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的重点。其中,有关民办高校转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也有所涉及,对财务管理问题的探索同时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独立学院与公办学院的性质有所不同,独立学院基本上是属于自支自收的事业单位,不同于公办高校可以得到国家的教育经费补贴。虽然民办高校最初的学校经费来自国家财政,但是由于其资产关系的复杂性,在进行转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财务管理方面引起重视,建立好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资产的全面分割。本文对转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探究,提出对应解决对策,让高校可以更健康地发展。

一、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常见的财务管理问题

(一)资产与产权性质关系的复杂性

独立学院在进行转设时,其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学校建设过程当中,有多方进行出资。一方面是对应的公立学校对其进行出资,另一方面相关的国家财政组织以及社会人士也可以参与到其中,由组织或者个人进行出资。这样一来,财务的资产管理就会变得比较复杂,不同产权以及组织的资产在转设过程中共同进行组合,让转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变得复杂。通过对绝大多数的民办高校转设过程的财务管理进行探究,发现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独立学院进行转设的过程当中,等到与母体脱离之后,母体所拥有的资产与独立学院所拥有的资产总是会存在概念不清以及资产混合复杂的情况。就某些省份的独立学院来说,受到当时政策的限制以及土地的影响,只能以母体资产的名义对相关学校土地进行区域购置和土地建设。因此,在转设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资产并不能进行完全脱离,资产仍旧未完全过户。有些独立学院的合作办学方和投资人之间在签署有关协议的时候,因为协议当中并未明确规定最后的资产所属人,以及对于独立学院增值资产如何进行分配也并未明确说明,所以,很容易在产权的归属问题上产生争议,从而影响独立学院的转设,导致独立学院转设时部分资产产生流失,以及造成一定无形资产的贬值。如果在转设的过程当中,独立学院的运营者对资产的问题存在一定的疑虑,也会对转设过程中财产管理的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转设的过程当中出现以上的任何一类问题,都会对独立学院合法人的资产落实以及财产权确认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投资渠道过于固定

对于独立学院的经营而言,主要的收入来源渠道大致有三个。第一个是来自社会资源的民营企业资本投入,第二是高于普通公办学校的学宿费收入,第三个是来自一些金融机构的经济贷款项目扶持。在学校管理以及运营方面,独立学院与公办学院存在很大的差异。公办学校受到国家财政的扶持,可以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进行学校经济运营。但是独立学院在财政性质上属于自给自足的主体,没有国家的财政扶持,主要需要依靠自身的学宿费收入进行运营。因此独立学院在财政经济运营中,只有保持持续良好的运营才能获得可持续性的资金。不过,受到教育公益性质特殊性的限制,独立学院的运营经济大头不应该是经济收益而应该更多地考虑教育的公益性质,所以造成大部分人都不愿意进行股份投资,并且投资人也不能随意撤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稳定运营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但是投资渠道也因此受限。

(三)无形资产评估和最终利益的结算不均衡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独立学院与母体院校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资产的相关评估以及资产清算。国家有关政策明确要求,合作办学的学院,在进行转设过程中,需要对无形资产中双方所占的比例进行明确划分,并按照有关法律条例进行严格执行。不过,现实情况是很多独立学院现有的办学协议当中并未写明资产比例,也没有针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价格评估。这样将会导致独立学院的各方利益主体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致使获得的价值大不相同,从而产生利益纠纷以及争执。独立院校虽然也是国家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具有教育公益性,但是资本重头来源于民间资本,所以在对资金的投入以及产出上所追求的效益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更加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公益性质。所以,各个民营企业之间一定会存在资本经济的恶性竞争。如果未按照相关的条例进行严格要求,就会让这种恶性竞争问题愈发严重。

(四)财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独立学院特殊的财政运营机制,让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企业以及商业化管理的模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权利集团化分配。通常情况下,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需要经过学校大股东的决策,并且这种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我国现在大多数的私立学院的资产产权是偏向股份制管理的,更重视法人所享有的产权而忽略出资人所享有的所有权益。这就会导致举办方会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整体的利益,决策也会更偏向个人的利益,从而对学校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而言,因少了政府财政的扶持及保障,不少独立学院会通过借助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的方式来维持学院的正常运行,这便会产生一定的金融贷款风险。因此,总的来说,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机制是存在诸多问题的,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并予以解决。

二、独立学院进行转设前的财务管理具体特征

(一)财务资金来源

独立学院的财务资金来源有很多形式,其财务资金也拥有多元化的特征,既有民营企业出资,也有各类型股份制管理企业出资,还有国企、合作院校追加投资,同时还会包括一些与独立院校合作的综合类教育院校出资。因此,就资产的投入方面来看,独立院校的资金来源相对于普通公立本科高等院校来说要复杂得多。这些资本投入资金的复杂性,让独立院校进行转设时资金所属关系变得更为复杂,确定明确的产权有一定的难度。

(二)财务管理模式

对当前我国独立院校普遍的财务架构模式进行分析,很多独立学院都属于集团领导权益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董事会的形式作为独立院校的最高级代表的模式居多。董事会既是最高的权利行策机构,同时也是最终的决策者。学院作为财务管理的组织,负责对财务的预算编制以及审核进行监督,决策交给董事会进行管理。这样的集权型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降低整个学校的经济运营成本的,免除了较大的财政风险。不过,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部门之间的灵活管理以及创新能力,董事会支出多少财政资金,各部门之间就会按照相应的资金进行工作分配。这让各方办学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不再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参与到办学模式的调整中来,让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不能实现真正的独立。

(三)预算控制机制

因为公办院校财政资金支持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参照有关管理条例不能保证学校持续经营的稳定性。所以,独立院校必须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开发,避免造成浪费,从而发挥出它更大的价值。独立院校每年都会针对学校的运行和发展情况,制定严格的预算,并且最终由董事会进行决议,才能确定最终是否通过。这样精准的控制支出预算的方式可以为学校的教育办学省下一大笔支出,让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能够落到实处,为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受到独立院校的“民办”特殊性限制,在进行预算方案制定时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有关贫困项目资金,所以可能在经济支出上面会更加节省。

(四)合作办学风险

独立学院没有政府方面的资金保障与支持,为了保证学校办学的正常运行以及达到国家教育部门对办学的硬性指标,必然会借助于有关金融机构的贷款项目,学校是非营利性机构,进行金融大规模贷款合作办学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定程度上要确保学校能够扩大经营规模以及吸收优秀资源,需要优化配置,将合作办学风险降到最低。

三、独立学院转设的可行性对策

(一)建立健全产权分配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靠完善健全的产权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例如,达到管理制度分配的合理化以及平衡化,将民间资本所组成的董事会进行责任分散,联合各部门共同进行学校资本的管理运作。首先,将学校的校长与一线教学的老师联结起来,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形成专门的评估小组对教学实施结果进行评测。其次,由学校的法人代表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单独进行分配管理,不同的小组参与不同的分配任务。这样,各种自由与权利既彼此依赖,又必须互相监督,能够共同参与管理学校的运行。目前,独立院校需依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财务核算,普通高等院校与独立院校性质不同,这两种主体采用相同财务制度核算,会在统一的市场中造成混乱,不利于学院转设的快速发展。因此,转设过程中设置为非营利组织的独立学院建议参考《民间非营利组织账务处理》,转化为营利性的独立学院则根据办学规模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二)不断完善投资和管理体系

独立学院受到特殊性质的限制,投资来源渠道十分受限,可获得的经济来源,如学杂费、民营资本投资以及金融贷款等都具有不确定性,不能稳定地获得资金投入。当面临生源下降或者资本撤资,或者找不到资本投资等情况时,就会造成经济运营的不稳定性,金融贷款困难境遇也会遇到。因此,需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投资来源渠道。同时,对于银行的金融贷款也需要采取合理的管理制度,确保金融贷款的合理进行。例如,开展分散式银行贷款,加强各部门对经费的使用管理,经费的自主使用需要通过财务部门的统筹安排等。加强独立学院财务规范,形成财务预算以及支出监督制度,采用合理的财务滚动模式对成本进行控制。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也是独立院校与母体院校脱离之后的有力运行基础,是独立院校进行清晰的产权分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同时,独立院校的财务管理组织还应该包含财务、财务审计、内部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小组,定期对学院的财务以及财务账目资金流入流出账单进行报告审查,这也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此外,相关的财务部门以及资金管理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联结,进行有效的沟通,将预算管理的资金进行相应的控制,体现出管理的价值。

(三)完善金融市场融资平台

在与母体学校分离以后,独立学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定代表,要面对市场竞争环境。在市场竞争环境影响之下,资本的恰当利用、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序的固定资产收益、市场需求等都会对独立学院的运作产生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此外,独立院校可借鉴其他企业的操作模式,慢慢建立符合独立院校自身条件的融资模式。市场竞争环境也能提升学校领导层的抗风险控制能力,刺激他们积极减轻独立学院转设中面对的主要资金压力,激励教师不断研究相关内容课题,为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资本理论基础。

(四)政府部门适当参与管理,提高自主办学能力

在独立学院进行公办学校的转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对其在财政资源方面进行大力扶持,让转设之后的公办院校在初始发展阶段能有一定的经济支持,能依靠国家经济扶持实现利益转设最大化,同时有利于其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制度的完善。独立学院转设后获得了更大的办学权利,还是如期上交开设院校高额的教学资源共享费,但脱离母体院校的“牌子”之后,学校的师资、生源等方面质量的提升也成了亟须解决的新问题。转设后的新本科高校应针对相应的领域,关注学校战略管理方面和定位,注重经济发展特色专业研究方向,找准学校的品牌定位,提高社会影响力,加强与当地人民政府的合作,加强两者之间关系的联结,获得更多的新兴产业政策的支持,扩大招生行业市场规模,以提高学费净收入,改善学校硬件基础设施,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师资配备,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转设过程中财务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独立院校的发展及不断成长壮大,离不开学校的规范管理以及社会的支持。按照《高等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条例,建立好法人治理模式,对独立运行模式的风险进行管理,保障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发展。独立学院的预算是学校有效发展的依据,应加强对在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预算,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有效避免学校经费紧张和财政危机的风险。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实行责任落实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经费使用部门,并且对学校部门经费使用绩效情况及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考核,实现财务管理全面统一发展。同时,国家相应的政策也应该有所倾斜,对独立院校的转设进行相应的资金及政策的支持,这对转设后的公办高校未来的建设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语

独立学院转公立高校过程中,财务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资产与产权性质关系的复杂性、投资渠道过于固定、无形资产评估和最终利益的结算不均衡、财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等,即使问题众多,但是在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支持推动以及学校的有效对策之下,一定能够尽快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治理机制,尽快完成转设工作,很好地促进学校的进一步成长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玲玲.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财经界,2019(14):126.

[2]蒋晓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0,17(4):91-92.

[3]张丽,郭金美,陈良凤.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其改进办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4-46.

[4]陈慧.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5):79-82.

[5]华兴夏.论独立学院财务管理创新机制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5):118-119.

作者: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