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背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途径

时间:2022-07-22 11:52:21

导语:放管服背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放管服背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途径

摘要:“放管服”政策背景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逐年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然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仍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内控监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此,通过对2020年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分析及发放问卷调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得出高校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是推动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力量,“放管服”等一系列政策的优化,激励了科研人员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促进了科研事业发展。在我国,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国家下拨的80%的科研经费由高校及科研组织机构承担。然而在“放管服”政策背景的实施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仍存在预算编制不合理、报销项目与实际支出不符、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2020年高校科研经费收入与支出情况及调查问卷设置的内控制度状况的分析,发现高等学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从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有序展开。

一、“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概述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相关概述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指高校科技、财务等职能部门依据国家、地方及学校制定的有关科研经费法律、法规和章程对课题负责人在科研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保障高等学校科研经费高效合理合规使用。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按资金渠道分成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各种科研项目经费必须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同时接受学校相关部门的监督。纵向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按照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及学校规定的制度和要求编制预算,项目负责人及主管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责任。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项目负责人与第三方共同协作,有益于拓展教师实践经验,科研负责人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承担直接责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资金来源性质属于国家财政拨款资金,且项目承担单位为高校。纵向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级、省级、厅级及学校自行设立的科研项目等。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是指经费来源非本单位,大部分来源于企业,属于合作研究、委托及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服务、转让和研制生产等形式的社会单位和企业支持的科研经费。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

1.指导性强。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工作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相关规定进行,特别对于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2.区别性强。科研项目包含申报、立项、中期答辩及验收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要求不同,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对每个阶段出台相应的制度。3.协调性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需要财务、审计、资产及人事部门协调配合,高校必须协调统筹各部门资源和人力,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二、高校科研经费现状

2020年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共计2032所,科研经费共拨入2458.19亿元,比上年增加405.5亿元,支出经费2233.81亿元,比上年增加377.51亿元,资金使用率为90.87%。高等学校R&D成果应用经费拨入140.67亿元,占全年R&D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的51.24%,比上年增长了3.64%。从上可知,在放管服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我国财政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大。

(一)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

2020年高校科研经费收入来源于六方面,其中:其他政府部门专项费共975.39亿元,占总经费的39.68%;科研事业费共计135.5亿元,占全部资金的5.51%;来自主管部门专项费共479.34亿元,占全部资金的19.5%;企事业单位委托资金647.50亿元,占总经费的26.34%,比去年降低了0.66个百分点,各类收入中转为科研经费共204.02亿元,大约占8个百分点;其他来源的科研经费16.44亿元,占总投入的0.67%。从高校科研经费收入分布得出我国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总体上在增大,这有益于科研人员提高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同时,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有所下降,这就要求高校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出台激励政策激发高校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高校科研事业蓬勃发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的支出

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分别为内部支出和转拨给外单位的支出两大类。其中内部科研经费支出包含科研人员费、业务费、固定资产购置费、上缴税金及其他费用。2020年我国高校科研资金内部支出中:业务费支出1094.97亿元,占比为49.02%;科研人员费支出为430.33亿元,占总支出的19.26%;固定资产购置费为393.16亿元,占全部支出的17.6%;上交税金支出23.81亿元,占1.07个百分点,其他支出101.15亿元,该项支出占比4.53%左右。转拨给外单位的经费共计190.39亿元,大约占总支出的8.5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业务费、科研人员费及固定资产购置费占内部总支出的86%。但科研人员费用总体支出比较低,科技创新成果是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价值体现,为此应加大科研费用支出,提高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三、“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足

在“放管服”背景下,通过对我国高校2020年科研经费收支情况总体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科研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科技成果对促进国家经济自强自立发展施展了更大贡献。

(一)高校科研经费政策宣传不到位

通过对发放的10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发现有560人对政策不了解,400人知道政策但不清楚具体内容,40人对高校科研经费政策完全了解。为此,高校应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管理政策培训,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1.预算执行不严格。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对经费的使用是否合规、合法、合理。由于科研人员自身意识不强、课题项目特殊性以及专业限制,课题负责人在编制科研预算经费时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对各项目预算情况需求未认真考量及分析,结构分配不合理。同时,许多高校科研部门只对预算支出进行审核,对预算支出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往往忽略。当科研项目经费入账时,科研管理部门进行下账,项目负责人到财务处进行入账,财务处对经费进行管理,由于财务处不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不能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预算与实际经费支出存在偏差。2.科研固定资产管理不足。(1)科研人员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前期通常未对所需资产进行市场调研及论证,导致购买的资产与实际科研项目实用性关联不大。(2)科研人员对购买的固定资产办理资产登记手续后,由于购置的设备一般有项目负责人保管及使用,许多高校未出台《科研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导致科研项目结题后相关仪器设备未办理使用人移交手续,使得一些科研设备使用率低、无法共享、反复购买的现象经常发生。(3)大部分高校对科研无形资产管理淡化,导致无形资产转化未登记入账,形成了资产流失。3.报销不规范。(1)“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权限放宽,科研支出范围拓宽,这将使得科研人员误认为科研经费可以随意报销,加深了财务风险。比如报销的科研内容与课题实际不沾边,通过虚报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等。(2)报销手续原始凭证审核不严格。比如经费报账单日期与发票日期、验收单不符;差旅费中培训及调研未付相关文件或函;报销超过一年以上的票据;负责人签字存在代签现象;测试、咨询费未附合同等。4.合同签订不合规。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签订合同项目时,合同程序签订不规范,以二级单位的名义与合作方签订合同。5.科研结题管理有待完善。许多高等学校留有科研项目结题未结账的问题,结题资金长期挂账会造成资金闲置,资源浪费,也容易助长某些科研项目人员将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增加财务管理风险。

(三)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仍有一些高等学校未建立科技、财务、资产及审计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科研信息没有实现共享,科技处和财务处不能够动态的了解科研经费的预算批复、实际收入、支出与结余情况,同时科研人员在报销设备申报、采购及入账、验收时需在不同的部门之间递交资料,审计部门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跟踪管理。

(四)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重立项,轻执行,忽效果”的问题,许多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绩效考评体制。在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上往往从科研收入金额、发表的论文级别及专利申请数量等进行考核,忽略了对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经费使用及成果创新等方面的考虑,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公平和合理性。(五)监管不到位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倾向于科研项目申请、使用、验收,校内审计部门无法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拨入、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使得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无法形成监管合力,弱化了审计对科研经费的监督评价效果。

四“放管服”背景下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科研政策宣传力度

高校财务处和科技处、资产管理处应通过部门网站、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科研经费最新政策法规及学院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解读,财务处应设置专门的科研经费报账窗口,同时及时更新网站,组织科研人员进行财务报账等知识的培训;科技处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及验收政策等提供学习交流与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处应加强科研人员对仪器设备采购等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信息对接不畅。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1.科学规范的编制预算经费。首先在项目申报之前项目负责人要认真阅读科研管理文件并对特殊情况支出要进行实地调研再进行预算编制;其次,学校科技和财务部门要对科研负责人编制的预算经费进行稽核;第三,国家应简化预算编制科目,财务处要对报销的预算支出设置对应的会计科目,并严格规定每项支出的限额;第四,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将预算经费的调剂权力下放。2.加强资产的科研管理体系建设。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于项目负责人购置的仪器设备等要出台《高校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有资产仪器设备申报、采购、验收、登记、使用及处置等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对于大额购入的实验消耗品要进行招标。定期对使用的资产进行盘点,盘查相同性能的资产是否重复购买,高校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要及时做好资产领用申请人的变更、调拨手续的办理。同时,科技处和资产管理处要信息共通,无形资产的科研成果转化要进行公示、资产登记和账务处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3.加强高校管理层顶层设计,推动科研财务部门助理岗位设置,提高科研服务水平。一方面,高校管理层要针对存在的科研问题进行相关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的出台及补充,鼓励特殊科研项目实行包干制试点。例如调研差旅费需附相关证明材料及调研成果;科研经费要及时报销等;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财务部门要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在“放管服”背景下,我国国办发〔2021〕32号文件指出:高校财务部门要设立相对固定的财务助理窗口,这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科研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校应推进科研财务助理政策的落实,通过制定实施方方案,结合科研助理所系人力成本费用,制定详细的岗位管理办法。学校财务处、科技处及各系部、项目负责人应建立QQ群、微信群等信息平台,以便增强办事效率,简化流程,节约时间。4.高校应加强科研合同管理。高校科研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合同条款,严格按照学校合同审批管理规定签订合同,维护《合同法》及《民法典》的严肃性,同时学校法律顾问对科研项目合同要认真审核,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5.改进科研结题资金管理。项目负责人完成科研项目结题后,对于结余资金应加强管理,超过规定期限资金收回,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快科研资金使用进度。

(三)高校应创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高校应利用数据化、云计算等当代信息化手段,加快信息化平台管理建设。财务、科技、资产管理及审计等部门要实现信息共享。科技部门协同财务处建立专门的科研软件系统,从项目申报、审查、立项、中期答辩、结题及验收等事项实现数据一体化。各职能部门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查询各个节点的项目是否合规、合理及合法,实现科研资金过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课题负责人也可以通过科研平台准确了解科研项目进展情况。

(四)健全科研经费绩效管理系统

1.建立个人科研诚信档案备查簿,并由专人保管。科研诚信档案要涉及到有关联的每个职能部门,根据科研经费的收支、科研成果、绩效成果转化评价等具体内容实现对科研诚信档案内容的全过程记录。对失信者给与通报或惩罚,严重者没收科研经费,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学术信用能力。2.科研管理部门要强化科研绩效导向,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化,科研绩效管理指标不仅要考量发表论文、专著、专利及立项经费数额等指标,还要注重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差异化的绩效管理评价机制。同时,要加强科研资源向有结果运用强的项目和优秀团队人员倾斜。3.完善科研经费绩效激励机制,提高间接费用在绩效支出中的比例,同时高校应结合所在地区生活保障水平、科研项目类型、科研项目组人员结构、单位绩效实际发放水平等,向系部、人事及科技申请动态科研绩效工资,激发科研创新人员的活力。

(五)强化内控监督管理,督促落实

科研管理部门要在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合同规定的期限内下拨经费,转变服务意识,加强专项与日常监督贯通合力,切实保证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科研、财务、资产及审计部门要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跟踪指导,采取专项及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科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整改,推动科研整改结果的运用,实现信息确认和共享。同时针对内控管理风险的薄弱环节,审计部门可以联合其他职能部门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控制和评估,实现重点监督,规范管理。高校纪委监察部应加强科研负责人的监督问责机制,对相关重大科研设备采购及事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师生监督。

参考文献:

[1]王清华.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1,37(05):50-53.

[2]尤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7):113-114.

[3]刘沐霖.“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20.

[4]王秀婷,宋克茜,赵琳.高校科研经费报销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21(22):163-164.

作者:康晓琴 康微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