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7-22 11:11:04
导语:分组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会计教学工作为响应社会发展趋势,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注重对学生会计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培养出较多的应用型人才,该现象也是会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所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式较为多变,高校会计教学工作也应不断变革,建立完整的会计教学体系,注重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教育方向。基于此,本文阐述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必要性、改革目的,并深入探究该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方案,希望可以为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加快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
会计基础工作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还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税收有密切的关系。将会计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能够实现高效会计教学,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从当前会计实际教学效果来看,会计信息化教学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专业会计人才需求。一般来说,分组教学法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涉及教学工作的始终。教师将分组教学法引入教学实践,对教学活动予以细致划分,注重教学流程,深入分析学生的潜力以及特性,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分组教学法概述
(一)分组教学法概述
在新课改的发展理念下,为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有效地调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开展因材施教,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分组教学法进行采用是一种有效且新颖的教学模式,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为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分组教学法的采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分组教学法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与能力,让能力强学习好的学生带动能力低成绩差的学生,两者形成互补,鼓励学生间互相帮助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现阶段,我国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被动学习,无法对自己进行相应约束,难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不好学习方法[1]。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教学课时受到严重的影响,许多教师都对此感到不适应,认为课时紧张,无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加大了对学生的管理。为顺应新形势,造就教学高层次格局,教师若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对学生进行要求,这就使得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无法继续深入学习,而成绩差能力低的学生却无法完全消化课堂知识。因此,针对这一情况的产生,学习应根据不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效实施分组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存在以下四个优点,分别是:1.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提高了学生间的合作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全面发展;2.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3.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全面落实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展分层次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4.帮助学生全面综合素质进行提高与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二)分组教学法的应用标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被分为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优等生是指学生成绩好且学习能力较强,有较强的自律性与认知性;中等生则是指在学习能力等方面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需要家长的不断督促以及教师的及时引导指导,才可以努力学习趋向优等生;而学困生则是指学习成绩较差,进度落后,能力不足,对学习的知识吸收具有一定的困难性与局限性的学生。在运用分组教学法时,教师应先对学生有所了解,清晰地认识学生的能力与实际情况。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现象应对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进行分组时,可以适当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将互补作用充分发挥。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分为一组,即为优等生组、中等生组和学困生组。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优等生组可在一起对发散性的思维问题进行有效探讨;中等生组则可在组内对较难问题任务进行研究讨论;而学困生则由于学习基础较差,教师根据这一情况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三)分组教学法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开展分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教师不再是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是拓宽自身思维,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为每位学生都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及空间,给予学生间充足的交流空间,这不仅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间进行有效互动时,还可以增添师生间的情谊,激发学生的课堂活跃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效率[2]。不仅如此,分组教学法还可对学生间相互协作精神进行有效提高,在丰富学生教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增进学生间友谊,培养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提高学生的凝聚力。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
(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市场需求
目前,对于会计专业学生培养,主要都是以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为培养目的,会计教学主要针对会计理论以及实践教学学习为主。会计教学主要由两大课程体系组成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计算机相关应用课程体系。但目前教学现状普遍对计算机相关课程不太重视,许多高校虽对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进行开设,但二者融合力度不够,使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能力不足。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有所提高。由基础会计操作能力向会计管理与决策方向进行转变发展,现阶段各个高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难以满足市场所需的实际要求。
(二)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
会计学信息化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仍有不足,虽然许多高校会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进行有效改革,通过对实践课程的所占比例进行适当调整,但实践课程的教学仍有所欠缺。当学生遇见实际会计问题时,学生难以将自身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能力。高校虽对会计课程设置过多,但整体课程设置过于笼统,核心课程不够突出,会计课程内容重复率过高,缺乏特色的信息化建设。学生难以全面地、系统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仅仅只是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简单的信息化操作,对学生整体培养都存在着极大的不利。
(三)缺乏系统化的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在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时,普遍缺少系统性的实践教学。现阶段,我国许多高校对会计的教学仍然只是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授课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分割,不利于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率与质量。由于会计岗位极其重要,许多企事业单位对于学生的实习并不接受,这一现象增加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难度,使其无法进行有效开展。此外,我国各个高校大多都采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但是,由于实训的教材以及设备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这就使得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做到有效培养,并且效果不能满足实训需求。
(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教师资质是会计专业教学的硬伤,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每年会招收超过200人的财务、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但高校普遍配备的教师却不会超过两人。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每年各个高校的财务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化专业的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愈加严重。各个高校中,大部分会计教师都具有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由于受到长此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普遍对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所偏重,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则较为忽略。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证书。高校教师的绩效与考核大多都是以课时为主,普遍忽略信息化的实践性教学。而对于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开展,大多也都是以实际工作为主,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教学,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信息化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五)定位模糊
本科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定位极其模糊,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部分学生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部分学生深造读研。这就使得本科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目标无法清晰定位。此外,会计信息化不仅需要涉及会计软件系统做账,还会设计到会计软件系统的构建与开发。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于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大纲并未规定,所以本科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目标难以统一。计算机最早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每当革新技术或新的软件系统推出时,开发商都是最先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中。这就使得高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水平普遍落后于企业的实际应用,部分公司甚至会自主编撰软件系统或辅助编撰教材。高校并未对这类教材或软件进行直接使用,但是,会将这类材料作为辅助,市面上还有许多会计信息化教材都是依此进行编撰。通过使用这类教材进行教学,学生通常只能学习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三、分组教学法在会计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新规划教学目标
分组教学的前提是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建立,为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应对会计信息化专业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确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专业知识教学进行规划和安排,使学生可以对重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此外,高校应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学生在对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方面有所学习外,还需不断提高会计信息化管理能力。强化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的有效融合,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使会计信息化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以培养适合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会计人才素养。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不断革新,应掌握并熟练运用常见会计软件完成会计日常工作,并通过信息处理的角度去处理会计工作,对其信息化条件以及会计财务制度进行掌握并设计相应方法。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在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同时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努力实现组内知识互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对会计信息化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对知识进行相应考核,使学生充分理解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应先对教学计划进行完善,努力实现教学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开展互动式教学[3]。这一方法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流程账务处理知识的学习。会计业务流程的账务处理是会计教学的重点。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任课教师要结合所授知识与学生的理解准备案例,案例的选择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既能充分体现所教授内容又能让学生易于理解,要让学生听得懂,获得成就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当中。
(三)加强教学实践
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开展内容。情景教学法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更加快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这种方法的学习效果更为持久,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票据结算方式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汇票、本票、支票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师生互动。又例如,教师在讲解完银行汇票的处理流程后,选取四名学生分别扮演收款人、付款人、双方的开户银行,让学生在情景中把银行汇票的结算流程演示出来,教师在该过程中给予指导。通过这种情景模拟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地掌握所教授的知识。然后还可以再将所有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扮演收款方、付款方、双方的开户银行,再次模拟这个过程,让所有同学参与其中,最后进行实践,以达到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情境教学法除了在学校模拟场景,也可带学生到一些职能机构去参观体验,如税务机关、银行等,请相关专业人员为学生讲解演示一些税务、银行的知识和业务。这种实践也会让学生收获不一样的体验,更好地掌握课堂教学中抽象的知识,有些知识教师在课堂讲十遍还不如学生去现场实践一次,所以教师对不同的知识要选用不同的方法。
四、结论
会计信息化课程属于理实一体课程,主要基于财务软件的企业业务信息化处理,对学生的财务基础和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针对课程属性、高校学生特质和教学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三个方面构建任务驱动下分组竞技教学策略,对于提升财务信息化处理技能、团队合作、人际沟通和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任务驱动,教学和课堂实训目标明确。小组竞技,课堂氛围融洽,学生课堂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充分验证。
参考文献
[1]翟梓琪.多措并举促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N].中国会计报,2022-01-14(13).
[2]屈璐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21(24):123-125.
[3]刘红娅.分组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新课程,2021(22):175.
作者:黄士嘉 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 上一篇:商务英语对国际营销的作用
- 下一篇:产业分工对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