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7-22 10:45:55

导语:预防性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预防性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影响。方法将2020年5—10月烟台山医院进行常规管理的医疗设备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医院进行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的医疗设备作为观察组。两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达标情况、医疗设备管理效果及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设备开机率、故障自修率均高于对照组,管理费用增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提升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医疗设备;设备管理质量

医疗设备是医院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师对患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主要工具,其运转情况对医院功能的发挥具有直接促进或阻碍作用[1],故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及存放等管理,对于保障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2-3]。以往临床普遍采用预防性管理原则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旨在通过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检测,发现故障征兆,防止故障发生,但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20年5—10月我院进行常规管理的医疗设备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我院进行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的医疗设备作为观察组。两组所管理医疗设备相同,共634台,其中,血气分析仪60台,呼吸机48台,除颤仪8台,输液泵212台,高频电刀40台,吸痰设备82台,心电监护仪184台;两组管理人员相同,共24名;两组使用人员相同,共45名。1.2方法对照组医疗设备进行常规管理:依照我院现有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日常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检查,采用现有的医疗设备问题处理应急方案等对医疗设备出现的各类问题给予处置。观察组医疗设备进行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1)建立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小组:由护士长组织建立,组员涵盖护理组长及全体护理人员;建立小组后,全体组员通过会议共同探讨和分析医疗设备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不同设备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并制定相关预防性管理方法;我院医疗设备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维护技能不足、检查维护不规范、医疗设备存放不合理。(2)制定基于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的医疗设备检查、维护及存放规范:在组长牵头下,依照设备不同风险评估等级、用途及属性制定不同的检查维护标准,如按风险等级分为每月或每季度检查一次,按使用频次或属性每日或每周进行维护,以及不同的维护标准等细节;在医疗设备存放方面,将方便使用人员拿取和归位的作为首要目标,按照设备的使用频率、存取难易程度、数量等指标,按不同权重计算后进行分类摆放,并做好标识,以方便使用人员识别。(3)通过使用档案化管理加强基于风险评估式的预防性管理:在实施档案化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医疗设备风险分析相关内容的规整,及时进行完备的记录,以掌握并确认设备的当前状态,支撑测试、校准及维修等工作的开展;同时加强各科室及使用人员对设备使用情况的记录和管理,准确填写《设备故障及维护保养记录》,为后续的风险分析、维护管理及设备使用提供连续的书面依据。(4)制定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由组长牵头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讲解基于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要点;每月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检验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技能水平,对考核不达标的组员进行强化培训后再次考核,直至通过为止。1.3观察指标(1)研究期间,每个月对我院医疗设备进行检查,统计并比较两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达标情况。(2)比较两组医疗设备管理效果,包括设备开机率、故障自修率及管理费用增长情况;其中,故障自修率及管理费用增长情况使用我院医疗设备维修记录单进行统计。(3)采用我院自拟的《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评价使用人员对研究期间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满意程度,分数越高,表示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管理的满意度越高。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达标情况比较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医疗设备管理效果比较观察组设备开机率、故障自修率均高于对照组,管理费用增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按照检修时机的不同,医疗设备的管理可分为事后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改善性维护;由于预防性维护可减少停机对临床检查、治疗及医院声誉度造成的损失等,且总成本较低,故成为临床普遍采用的医疗设备维护原则,而基于该维护原则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被称为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管理[4-5]。不过,由于医疗设备维护、检查及保存不规范,医疗设备管理人员意识、技术水平不到位等原因,临床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医疗设备预防性管理办法难以满足实际临床需求,仍有增加医患纠纷、降低临床医疗质量的情况发生[6]。因此,提高医疗设备管理水平,保障医院对患者诊疗工作的正常稳定开展,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7]。相关研究指出,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是基于风险评估的预防性管理方法,通过事前对医疗设备有关的风险指标进行分析评估,并加以不同权重,可更有重点、更明确地按照风险大小对医疗设备进行合理的预见性维护[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月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设备开机率、故障自修率均高于对照组,管理费用增长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可通过对不同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事先评估,并按照评估结果中显示的风险大小,对医疗设备进行不同的检修和维护,可降低具备高风险的医疗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显著减少因突然故障导致的停机,避免临床诊治工作的中断;而且,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可提高其风险管理意识,同时提高其管理医疗设备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使其能更好地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维修,改善由人员理论或实践水平不足导致的设备管理欠缺;此外,该管理方法可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改善使用人员的使用体验,进而可提高使用人员对医疗设备管理情况的满意度。综上所述,风险分析式预防性管理可有效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提升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对医疗设备维护情况的满意度。

作者:于明涛 单位:烟台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