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

时间:2022-07-21 11:10:51

导语: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与防控策略

摘要:畜牧养殖业是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与高密度养殖模式的发展,畜牧疾病防治技术的提升仍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以动物疾病为研究对象,发现饲养场所环境较差、饲养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因素导致我国动物疾病发生日益严重,严重制约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提出采取选择合适的饲养场所、加强饲料管理、完善疫苗体系、加强畜牧养殖人员培训等措施,制定动物疾病的科学防治方案,为动物疾病的精准防治以及畜牧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防控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畜牧产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市场需求量较以往有明显增长,由此畜牧产业在各地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养殖动物的种类及规模得到迅速扩张。我国的畜牧养殖业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提升畜牧养殖人员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事业的同时,也导致其动物疾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轻则影响养殖经济效益、重则危害产业发展,致使养殖户血本无归。

1动物疾病的主要种类

动物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致病因子在动物生长过程中对其进行侵染以及危害而引起,按照致病因素可以将动物疾病分为三类,即寄生虫类、传染病类以及普通类。

1.1寄生虫类

寄生虫类动物疾病是由有害寄生虫在动物体内进行侵染、破坏而引起的疾病,通常会通过动物粪便以及未腐熟的农作物秸秆进行传播。正常情况下,寄生虫与动物处于“共生状态”,该类寄生虫病以混合感染居多,寄生部位广泛,宿主的肌肉、肝脏、肠胃等都是可以寄生的部位,表面上看在短时间内对宿主造成的危害性不大,但是一旦寄生虫的数量过多或者动物本身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则容易导致寄生虫对于寄主(畜牧)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以田间福寿螺为例,其滋生的大量肝片吸虫被养殖动物误食后,最终造成病畜急性死亡,常见的寄生虫疾病包括蠕虫病、焦虫病等,其危害不容小觑。此外由于寄生虫可以长期寄存于动物体内,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药性,因此防治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如果在寄生虫未发生之前或者发生初期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则往往错过最佳的防治时机,降低防治效果。

1.2普通类

普通类疫病是指在动物生长过程中由于外伤或者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其体质较弱而引起类似于动物“普通感冒”的疫病。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天气昼夜温差较大,而畜牧养殖场所并未采取及时的保暖措施,容易导致动物受到“风寒”而生病;二是动物喂养过程中,其饲料的筛选相对不严格,并未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容易引起动物腹泻现象。此类疫病在整个动物生长过程中所占有的比例相对较大,但是其治疗起来相对比较容易,采取常规的防治措施即可治愈。

1.3传染类疫病

此类疫病一般由传染性极强的病原微生物侵染动物而引起的可以在畜牧之间快速传播的一类疫病,比如近年来,非洲猪瘟在我国大肆传播,引起生猪大量病死,导致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其他疫病不同,传染类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性严重等问题,一旦暴发往往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部分传染性动物疾病可能传播给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针对这类疫病,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从而将危害降到最低。

2动物疾病的发生诱因

2.1动物自身原因

实践证明,即便动物养殖人员已经采取了相对良好的防疫措施,同样也无法完全杜绝动物疾病的发生,这往往是由动物本身原因导致,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受母体影响,部分动物在刚刚出生的时候,即携带某种病原菌,动物生长到某一个时间段,容易发病;二是畜牧养殖人员在幼崽引进的过程中,并未采取相对完善的流程对其进行健康监测,导致部分体质较弱的动物引入,其对于本土的生长环境适应性较差,容易出现患病情况的发生。

2.2饲养环境因素

当前阶段,我国部分饲养场动物生长环境较差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一是部分养殖场在动物引进之前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彻底的消毒,导致部分病原微生物残留,而由于动物幼崽抵御病原生物的能力较弱,且对于新生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往往导致在刚刚引入的时候,便大面积发生动物疾病,造成极大的损失;二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由于卫生环境的清理不彻底,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传播,最终引起动物疾病的扩散。

2.3人为因素影响

人为因素是导致动物疾病发生和传播的最主要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部分规模畜牧养殖场是从小规模散养模式转换而来,其饲养员缺乏系统性专业培训,在动物饲养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从而引发动物疾病;二是部分动物养殖场对于饲料的监管不严格,且存在不同年龄的动物采用相同规格饲料喂养的弊端,导致其无法满足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引起动物的生命体征较弱,容易发生动物疾病;三是由于我国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相对缺乏,在动物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存在部分诊断失误现象,从而错过动物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容易导致动物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3动物疾病科学防治策略研究

3.1选择合适的畜牧养殖场所

选择良好畜牧养殖场所,为动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抑制动物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在动物养殖选择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通风性良好原则,大部分引起动物疾病的病原菌在封闭的场所内可以快速传播,因此在建造动物养殖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通风窗口以及通风设施的建造,并且保持每天通风2h以上,从而为动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干净卫生原则,动物粪便是导致疾病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对动物养殖场所进行定期的卫生清理,同时要在下风口的位置设置专门的畜禽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车间,为动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3.2重视消毒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消杀工作不到位就会直接导致动物疾病频繁出现乃至大范围蔓延,因此重视消毒工作,给养殖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就变得至关重要。绝大多数养殖场都选用较为简单的管理模式,就极其容易让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增大患病概率。有关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防治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的监管,严格按照规范养殖,从而预防疾病发生与扩散。养殖过程需要仔细,对待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仔细管理,根据不同的条件来适当调整饲养方式。特别在生产阶段要做好环境保障,必须及时做好产中工作以及产后保护等措施,要及时对各类生产工具全面查杀,并定时对生产区做好消毒;对动物幼崽的管理也要科学,适当采取措施以提升利用效率。

3.3加强饲料管理

加强饲料管理,满足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全营养供给,增强其体制,是抵御动物疾病的有效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依据动物的年龄,选择从正规厂家采购饲料;二是为防止饲料出现霉变,应定期对饲料进行晾晒;三是在投喂过程中,应注意每次要适量,避免动物一次摄入过多饲料而引起肠胃疾病。

3.4完善疫苗防疫体系

采取疫苗的方式是针对动物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增强动物整体免疫性的最好办法。随着各类疫苗的研发与推广,养殖者逐步对疫苗认识加强,并对疾病方式有了更深理解,越来越重视疫苗的作用。但是,要借助疫苗的办法来做好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将疫苗本身与当地养殖环境所结合,各地的畜牧部门应联合畜牧养殖人员共同建立切实有效的疫苗防疫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当地畜牧部门应依据本地区动物养殖的种类,在动物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进行实地推广;二是动物养殖人员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应对疫苗的种类、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接种时间等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从而为动物疫苗接种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三是适当辅以抗生素进行治疗,从而实现动物疾病的长效防治。

3.5加强宣传研发力度

当下畜牧养殖多以规模化为主,防疫意识不足、饲养方式不当等问题依旧存在,因此在对动物疾病的防控上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一是相关工作人员借助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宣传,以漫画、视频等形式推送至养殖户群体手机中,帮助其深入了解动物疾病防治工作知识,从而扩大影响力;二是发动研究所、学校、政府等各类企事业机关单位的作用,充分利用周边积极因素,以张贴宣传海报、开展知识培训讲座等形式,逐步转变养殖人员的传统理念;三是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广部门可以设立相应的实验实践中心,积极邀请农民参观,提高推广环节的说服力,让农民朋友真真切切的看到先进技术在动物疾病防治上带来的效益,以此达到科学的疾病防控目的。

作者:孟换换 单位:山东省寿光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