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时间:2022-07-21 08:57:20

导语: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化教学如何提升教学效果

摘要:因材施教,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有效调动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目标、教学理念、改革思路、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在改革中重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条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机械制造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动手能力较强、缺乏理论学习兴趣、喜欢互动式学习方式、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的特点,鉴于此,巧妙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有效调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高职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是旨在培养高职学生扎实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熟练的机床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专业性较强,枯燥难懂,学生课堂听课率不高,因此,本文尝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并期望为相关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1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信息化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比如spoc/mooc线上课程、资源库等;二是信息化工具辅助课堂教学,比如智慧课堂、雨课堂的互动功能、手机投屏、二维码、VR、虚拟仿真技术等;三是信息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如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为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线上学习”“课堂互动”“实训操作”三部分。“线上学习”分别在课前课后开展,强调利用信息化资源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课堂互动”强调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决教学重难点,其中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主要为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实训操作”强调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将机床操作关键技术要领示范视频拍成视频,教师演示机床操作时利用手机投屏辅助教学等,以此来解决教学情境难再现、教学扎堆难观看的弊端,提升技能学习效果。

2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改革

2.1.1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加工方法,熟悉加工设备和工装夹具的使用方法,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制定各种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原则和要点;具有分析影响机械加工产品质量各种因素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标准,了解机械加工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2.1.2教学内容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内容大多枯燥抽象,尤其是零件工艺设计部分,但是,选取来自企业的项目,将企业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典型的工作任务项目,将企业现实工作案例与课题理论学习相融合,就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使学习的知识与岗位工作内容有效结合,使得知识更新速度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将加强教学内容实用性和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校企合作共开发轴类零件加工项目、套类零件加工项目、盘类零件加工项目、箱体零件加工项目和减速器装配项目等五个学习情景任务。

2.2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由原来的教室集中教学,学院实训中心实训教学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线上学习、一体化教室和实训中心三部分。线上学习:建设符合需求的MOOC课程,通过预先复习,铺垫好学习的基础,通过视频、PPT和教案等进行知识点学习,体验感受,积累感性认识,初步学习知识技能,便于课堂内化。一体化教室:教师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职教云智慧课堂强大的互动功能、机床工人模拟手游、加工动画演示等,师生讨论解决重点、难点,达到内化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实训中心:有理论知识作为基础,通过代表性教学加工项目,进行实践操作,借助手机投屏、二维码技术等提升教学质量,通过“空中课堂”将“课堂延伸到企业车间”,提高实际运用,学以致用。

2.3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学业评价体系改革

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教学要授予学生具有生产加工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所以传统的“一次性考核”的终结性评价存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现象,不能提高学生平时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制定合理的学业评价体系是机械制造与工艺编制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统计功能,该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60%,终结性评价即期末终结考核占40%。

3信息化教学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逐步建成反映课程特点的信息化拓展资源

信息化拓展资源旨在开阔视野、认识机械制造业发展史、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潜移默化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拓宽学生专业领域知识等,可以是视频资源也可以是文献资料,最终整合成素材资源库、专题讲座库、案例库课程专业知识检索系统等资源。

3.2不断优化课程教学微课视频模块集

根据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核心概念,将知识点碎片化,并整合成微课资源,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微课视频模块集。

3.3不断优化符合“信息化”课程教学特征的教学设计

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信息化”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信息化”网络学习资源。课程设计、教学互动和呈现方式要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3.4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开放共享

在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吸收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嘉兴技师学院、嘉兴广播电视大学等院校课程建设的优质资源,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动态更新课程资源,保持每年15%的更新率。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争取兄弟院校在合作、共赢、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在线开放共享课程的互认。利用嘉兴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学的优势,促进在线开放共享课程对社会相关从业人员的开放。

4结束语

通过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收集学生、教师、督导和企业专家的反馈意见,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进行修正和完善,使之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并能为相关高职院校课堂革命提供一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其港.职业院校信息素质网络教育平台的功能结构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19(14):248-250.

[2]方坤礼,蒋晓英.机械工艺装备实训课“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10(04):181-183.

[3]杨永青.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方法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21,42(05):88-91.

[4]于悟然.信息化教学在机械制造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0(30):83-84.

[5]乐伟伟.关于信息化教学在高职机械制造类课程中的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2):96.

作者:郜峰 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