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辑在影视剧的运用

时间:2022-07-21 08:43:36

导语:剪辑在影视剧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剪辑在影视剧的运用

摘要:剪辑影视艺术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探索剪辑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影视作品的审美品质和艺术效果,促进影视艺术创作的优化发展。本文在简要解读剪辑点选择、剪辑节奏控制和站在观众视角等剪辑原则的基础上,从影视剧中剪辑的应用角度加以分析,希望能深化对剪辑应用的理解,推动影视剧剪辑的创新。

关键词:剪辑;影视剧;电影;电视剧

剪辑是对包含影像与声音的镜头的筛选和组合,以期连贯而流畅地讲述有意义的故事的过程。作为影视制作创造性工作的最后一环,剪辑也是对编剧、导演、摄像等工作的再次创作,是影视作品的“最后一稿”。从用剪子切断胶片到数码剪辑的盛行,剪辑形式不断灵活突破。在技术持续迭新的今天,不断探索剪辑技术的实践应用对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重视剪辑能促进影视艺术创作的高效发展和系统创新。

一、剪辑的重要价值

剪辑对影视艺术创作具有革命性的价值。剪辑大师沃尔特·默奇曾这样描述剪辑的影响力:发现了电影可以分段地、不连续地拍摄,这对于电影而言类似于发现了飞翔的奥秘,电影从此挣脱了时间和地点这“大地”的束缚。[1]自1930年第五届奥斯卡金像奖首次设置最佳剪辑作为奖项之一,影视行业内外对剪辑的关注度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攀升,探索剪辑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对影视艺术创作意义重大。结合影视艺术的发展情况,剪辑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其一,影视作品这一“视听故事”通过剪辑才得以流畅讲述。剪辑常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镜头自然流动,使观众全身心地沉浸在影视故事中。其二,剪辑能打破镜头中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剪辑能让时光留驻,也能让时光飞逝;能在狭小的房间将信息挖掘到极致,也能从沙丘瞬间跳转到海洋。其三,剪辑能唤起观众的强烈情感。剪辑将镜头、剪辑点、剪辑节奏等元素组合匹配,形成最大化的情感冲击。探索剪辑在影视创作中的实践和创新,对剪辑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能提升影视作品的审美价值,促进影视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二、影视剧剪辑工作中的重要方法

在影视剧创作中,剪辑兼具技术性与创意性。这要求剪辑师熟知、善用剪辑的“视觉语法”,即视觉建构的基本准则。[2]剪辑师也需要创新甚至颠覆剪辑技艺,不断赋予剪辑新的艺术生命力。国内外多有剪辑相关著作总结要点,如汤普森与鲍恩的“好剪辑六要素”[2]、沃尔特·默奇的剪辑的六条原则[1],以及周新霞教授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剪辑点”[3]。其中,剪辑在实践中尤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法。

(一)抓住剪辑点

剪辑点是进行顺片、粗剪和精剪工序时的要素。之所以要“抓住”剪辑点,是因为剪辑点精确到画面稍纵即逝的一帧。首先,剪辑点要保证动作、对话、视线等变化的流畅度。这要求剪辑师熟练掌握连贯剪辑,这也是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在好莱坞盛行的经典剪辑技巧。通过连贯剪辑,观众完全不会意识到镜头的变换,因此这种方式也被称为“无缝”剪辑。其次,剪辑点要将前后两个镜头中的信息有机结合。影像与音响分别代表镜头中的视觉与听觉信息,而各个剪辑点需要将大量的声画信息隐形粘合,从而让每一帧都能表达其不可替代的意义。最后,剪辑点的抓取也常依赖于剪辑师的个人创造力。通常,剪辑师不参与前期工作,因此他们能理智、冷静地立足故事本身,综合各类素材,进行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创作。每一次剪辑点的抓取,已不仅是两段影像的拼接再现,而且是第三种意义的创造。这第三种意义深入主题,甚至是基于主题的有意味的延伸。

(二)控制剪辑节奏

节奏是按不同的长度和幅度(即心理冲击)关系将镜头连接起来产生的。[4]剪辑节奏是影视作品与观众情绪之间的桥梁。首先,剪辑师需要严格把控镜头的变换速度。剪辑要为每组镜头的组合选用适度、符合叙事逻辑、推动情节发展的变换速度,从而“操控”叙事时空,营造精妙得当的节奏。其次,从对每个镜头长度的控制上来看,一是要控制镜头中包含信息停留的时间,二是要控制每个镜头内容展开的速度。在影视作品中时常出现的慢放与加速度镜头都是剪辑节奏的诠释。剪辑师需要根据情节,结合剧中的人物心理与观众心理来决定镜头展开的速度,而且要保证速度能传达意义。如慢放经常被用于表现细节信息、渲染紧张气氛,而加速度常用以展现时光流逝或突出动作的始料未及。

(三)从观众的视角出发

无论是剪辑点的抓取,还是剪辑节奏的控制,都离不开在剪辑过程中融入对观众视角的理解。在剪辑时,为了使影视作品实现高品质的艺术传达,剪辑师常要考虑观众的感受。首先,考虑作品受众的差异性,再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剪辑思路。其次,思考观众的需要,照顾观众的情绪。基于受众特点与作品主题,剪辑师需要时刻问自己:观众需要看到什么?观众一定不能看到什么?观众看到了这个画面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思考或情绪?这又是否是影片想传达的?剪辑决定需要这些问题的答案来共同推动,这样才能保证影视作品的艺术传达价值。

三、以影视剧为例简析剪辑的运用

世界电影类大奖如美国奥斯卡、英国电影学院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类奖项如艾美奖等,均设最佳剪辑奖。由此可见影视工业对剪辑的重视程度。不断更新的传媒手段让影视剧的呈现形式愈加丰富,也逐渐模糊了电影与电视剧这两类艺术作品的分界线。在过去的十年间,电影工业不断探索剪辑的创新应用,国内外电视剧创作也皆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电影化趋势。下面对近年剪辑在影视剧中应用与创新的突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为剪辑工作提供更有意义的指导。

(一)蒙太奇的灵活应用

蒙太奇发展至今,已不仅是一种剪辑技法,而且演化成了一种剪辑思维。影视作品在持续地探索蒙太奇的创新应用,不断打破蒙太奇的形式“天花板”。2013年詹姆斯·弗兰科自导自演的美国影片《我弥留之际》改编自威廉·福克纳的同名小说。原书中的叙述视角多达15个,59个章节全部以第一人称叙述。这种叙述视角不停切换的特性,被影片中的“分屏”蒙太奇诠释。影片密集地使用分屏蒙太奇这一平行叙事的方式,让观众同时以不同视角看到同一事实,这种剪辑手法抓住了影片的主题精髓。同时进行的多重叙事让观众沉浸于真相的探索,参与谜题的破解。这种剪辑手法自带“部分事实”的意味,创意性地完成了多视角的“合唱”任务。2019年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不仅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亚洲电影,也是第一部获此殊荣的非英语电影。剪辑与摄像、声效、配乐等合作,引导观众跟随影片精准的节奏在故事的跌宕中冲浪。在影片40分钟处的一段结构紧凑的蒙太奇中,穷人家庭在三次成功欺骗富人家庭雇用穷人家庭里的儿子、妹妹和父亲之后,试图用同样的方法再次演绎第四次骗局,把母亲带进来。在骗局的准备过程中,儿子需要和父亲照着剧本排练。在骗局真正展开时,由于两段台词一模一样,剪辑师杨劲莫与导演合作,通过富有创意的交叉蒙太奇,省去了大段在拍摄时重复的台词,让两个场景穿越时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2020年的网络悬疑剧《隐秘的角落》擅用对比蒙太奇,处理不同镜头的交汇与同一镜头的不同阐释。在第一集中,成人线、孩子线、警察线这三条看似毫无关系的故事线通过交叉叙事在末尾以一出谋杀案高潮交汇,让观众在不断切换视角、持续地猜测后,于结尾恍然大悟,达到观看体验的峰值。通过对比蒙太奇实现的对同一“事实”的不同演绎在本剧第6集50分钟处与第11集的末尾“彩蛋”处登峰造极。这两处明显同属一组拍摄镜头,皆呈现剧中父亲听录音、抽自己耳光这个画面,却能通过隐藏信息、穿插新视角的剪辑方式,表达截然不同的人物情感,用强烈的对比撕开真相。此外,将其设置在第11集最末这一位置,也更能给观众强烈的反转之感,实现了“曲终人未散”的效果。蒙太奇对声音剪辑的创意应用也值得关注。在美国电视剧《绝命毒师》第四季季终集,第35分钟到第38分钟的蒙太奇对每一次声音的使用都融入了剪辑巧思。本段在开端使用音乐渲染恢宏气氛,到渐入佳境时仅留紧张的鼓点突出关门、脚步、轮椅转动等细节声效,营造箭在弦上的紧绷感。随着第一组对话出现,剪辑上彻底打破了声音的主客体关系,频繁使用在说话人说话时呈现另一方反映画面的剪辑手法。其中,最富创意的当属一组拖椅子的镜头。主人公拖椅子的刺耳吱嘎声率先出现,此时画面却对应另一方的面部特写,因此观众对声音的来源毫无头绪,突发的声音如重锤般敲打观众的神经。而后紧接主人公镇静拖椅子的画面,形成声音与画面的强烈对比,展现了勾人心弦的张力。

(二)“反剪辑”的剪辑思维

剪辑的意义在于打破了镜头的时空限制,常被谈及的“剪辑思维”也更多地指向蒙太奇这一需要拼接时空的剪辑手法。而近年,一系列“反剪辑”式的影片引起了业内外对技术的新一轮讨论。2014年《鸟人》横空出世,观众在走进电影院之前对电影的“伪一镜到底”式的表现手法一无所知,这一惊喜元素与长镜头和故事情节、人物心理的配合让观影体验无比震撼。虽观感是“无剪辑”,但这其中却体现了精巧的“反剪辑”式剪辑思维。这种思维被应用到了剧本、拍摄、特效等全创作流程。长镜头要求本片剪辑工作从剧本排演阶段就已开始,而后期剪辑工作更多地放在镜头速度的调整与和音响的配合。这一“反剪辑”的剪辑实验也鼓励电影人不断拓展剪辑形式的可能性。使用类似技术、同样“反剪辑”思路的还有2020年的战争电影《1917》。该片主要实施了动作转场、遮挡转场和摇晃镜头转场来隐藏剪辑点。[5]这种由精巧的剪辑点设计而达到的“一镜到底”感保持了观众与主角视线的统一,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极致地诠释了残酷战争中的个人未知命运这一影片主题。从技术角度来说,连续拍摄两个多小时的完美镜头非人力所及。以上两部影片虽更多表现了摄像与现场调度的精心编排,但其最终呈现效果与极具先锋性的“反剪辑”的剪辑思路密不可分,是剪辑形式较为激进的新探索。

(三)新技术对剪辑的影响

影视制作新技术的出现对剪辑的工作流程与方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2020年,美国电视剧《星球大战:曼达洛人》第一季中,50%的镜头都采用虚拟拍摄平台StageCraft和UE4平台实时交互拍摄完成。特效影视剧的拍摄方式已由传统的对着绿幕、蓝幕表演,进化为实时特效的生成。过去,在有大量视觉特效的影片里,剪辑师将面临大部分乃至全部画面都可能是临时图像或者完全没有图像的情况。[6]通过新的虚拟制作技术,剪辑师拿到的素材在视觉效果上基本与最终效果一致。过去,剪辑师需要在后期阶段频繁与特效部门协作,而新的虚拟制片技术让剪辑师在制作之初就介入剧作、表演、拍摄,与各部门协作。这变革了特效片的剪辑工作流程,也让特效片的剪辑工作更专注于故事本身。流媒体的可交互性挑战了传统的剪辑思路,同时也提高了剪辑难度。美国Netflix公司于2018年推出的《黑镜》系列剧集之特别集《黑镜:潘达斯奈基》是一部游戏式的互动剧集。观众可以自主选择剧情走向,并在一个个可改变的情节选择后,迎来不同的结局。这需要剪辑师用新的剪辑思路思考并做出大量的剪辑选择。该集一种结局的片长为40-90分钟,而若观众探索所有故事可能性,结局将多达12种,片长也长达312分钟。片中,每一次观众需要做出选择的瞬间,视觉上完全是流畅的,这意味着剪辑师需要在多个故事线的交汇之处,综合镜头布局、演员表演等多种因素,做出剪辑决定。这对剪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剪辑师需要将剪辑点定位到衔接不同故事线的完美一点,这其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创意组接镜头,或重复地在不同故事线中使用同一镜头。虽形式上标新立异,本片的内容却乏善可陈。观众只能做出“被安排的”选择,剧情也未能走向深刻的结局。因此,在新技术背景下,剪辑师应更多思考如何在新形式的影视作品中还原观众的沉浸式观看体验。

四、对国内影视剪辑工作的思考

近十年,国内的精良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尤其从2020年至今,《隐秘的角落》《开端》等口碑网剧在海内外赢得了超高口碑,但国内对剪辑这一工艺的关注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国内对影视技术的关注大多放在了摄像与特效,对专业剪辑的讨论仍不够充分。2009年周新霞教授在谈到剪辑创作时曾说:“因为(很多影视剧)没有专业的剪辑师,很多(剪辑)工作都是电脑操作员在做。”这一点在国内电视剧剪辑中尤为突出,不够专业的剪辑是“注水”影视作品的症结所在。想要国内影视剪辑工作向好发展,首先要对剪辑师的专业能力有更高要求。好的剪辑师是导演的创意伙伴,需要用与导演不同的视角,与导演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讲述契合作品主题的故事。好的剪辑师也应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力,让剪辑形式本身富有意蕴。影视行业的创新变革需要整个影视工业齐心推动,为剪辑这一重要工序提供创新的土壤。

五、结束语

在影视创作实践中,探索剪辑的应用能提高影视艺术创作的审美价值,使其艺术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在探究影视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从多角度探索和分析剪辑艺术的经典与创新应用,不断将剪辑这一“眨眼之间的”“无形的”影视工艺发挥到新的极致,促进影视艺术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电影剪辑的奥秘(第2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

[2]罗伊·汤普森,克里斯托弗·J·鲍恩.剪辑的语法(第2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3]周新霞.魅力·剪辑——影视剪辑思维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

[4]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5]王煜,冯晓媛.由《1917》透析影像本体论中“一镜到底”叙事[J].电影评介,2021(19):64-68.

[6]杨玉洁.从《奇幻森林》到《曼达洛人》看虚拟制作的演化[J].影视制作,2020,26(06):14-23.

作者:张月明 单位:北京猿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