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时间:2022-07-20 09:27:42
导语: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课程改革大潮下,诸多先进理念、方法和手段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加快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模式伴随课程改革发生了新变化,为促进学生专业素质、技术学习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人才培养中,语文学科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对学生学习其他专业学科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对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语文教育工作的意义,并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质量;方法;路径
从整体角度看,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的作用,是学生深入地学习、理解其他学科内容的基础,更能使其在学习活动、实践中提升个人道德、人文素养,为其成为综合型、就业型人才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发挥语文教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读写能力,为其学习核心技术、参与专业项目实践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推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部分教师设定的目标、使用的授课风格未能达到理想化教学效果,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本文对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在阐明语文教育价值意义的基础上,探讨高质量语文课堂教学的构建方法和路径。
一、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理念先进性不足
受到教师积累的授课经验、个人经历的影响,语文教育理念停留在既定阶段。当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未能完全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教育理论系统,使得教师缺乏开展教学的理论指导。再加上没有升学压力,教师的授课理念更偏向于普高,未能与学校培养目标进行充分结合,对培养对象的特点了解不足,具体的教育行动和行为并未进行深入思考。在具体体现上,不论是教学策略、内容还是评价,部分教师容易照搬普高的方式,难以有限展现技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限制了语文教学活动效果的提高。
(二)课程观未能体现办学特色
在强调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的观念下,技校教育更追求学生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具体教育行为上偏向于专业技术和技能,将学生能否获得技能竞赛奖项、顺利走向职业岗位视为重要任务。但是,在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品质上,学校和教师对这些内容缺乏充足的重视。在杜威看来,训练与教育是不同的概念,前者侧重获取某种技能,使得个人天生的才能得以发挥,而后者重在学习态度、责任感的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在做好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兼顾职业从业素养的培养,打造职业导向与人文教育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体现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在无形中培养其人格、品行。
(三)教学评价方式有待优化
在技校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多围绕人才培养和发展方向进行评价,专业知识课、专业技能课占据了较大的评价比重,甚至将学生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对基础课程的评价结果缺乏重视。比如,在语文教学评价方式上,多选取普通中学的评价手段和办法,以书面考核进行测定学生各个学期的成绩,围绕分数界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未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型技能人才。
二、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表达创作能力提高
对技校学生而言,语言表达是个人学习和发展的必备素质,需要具备精准且规范地表达语言的能力。通过实施语言文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表达场景。由于个人情感经历、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不同学生在分析和解读同一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高质量文学作品的支持下,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思想视角去思考问题、表达看法或进行语言创作。在不同的教学板块中,学生们都可以将个人想法与文学手段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表达或创作形式呈现出来,进而提升其语言表达和创作能力。
(二)促进语言审美境界提高
在技校语文教材中,不论是散文还是古典诗词,都蕴藏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诸多文学作品中,将社会美、自然美上升艺术美的层面,以多种写作手法和描写方式展现了生动的美,能够给学生带来审美趣味。通过加强语文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美学、哲学角度品读作品的语言美和艺术美,促使其掌握在生活工作中发现美的能力。正如生活中的事物具有两种可供对比的要素,如黑暗与光明、美与丑等。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和阅读贯穿中外古今的优秀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关注和了解人物的性格、矛盾,引导其形成正面的思想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美、关注美、创造美,提升个人的审美境界。
(三)促进正确个人认知的形成
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主要是围绕不断认识自我的为核心。从某方面看,文学作品不仅是现实生活和语言艺术的结合,更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在以往既定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的思维、思想很难得到自由地发展,其自我认知水平往往有待提高。在古诗词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会将自身高尚的情操、情感和心理以诗歌传递。例如,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能够以“悲”的感情基调传递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执着追求,这也是激励技校学生不断追求人生价值的重要语句。通过解读文学作品或语句的哲理,能够让学生去发现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动地树立长远发展的自信心,为未来职业和发展道路指引方向。
三、提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一)定位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说”“写”能力
要正确定位语文教学在技校人才培养中占据的目标和地位,确保语文教学发挥对技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在培养社会人才的导向下,语文教育要将文化育人和技术手段统一。在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上,必须要突出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创新精神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其一,要做好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汉语能力,流畅地完成表达和写字,还要具备基本的人文素养,有理有据地进行语言表达。其二,要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特点,使其形成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只有明确这样的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具备较强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为了贯彻以上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开展口语对话类训练活动,让学生们围绕课内外内容进行诵读活动、读书心得分享活动,也可以组织诗词比拼大会、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们以个人或小组单位进行语言能力比拼。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设定职业化写作活动。当前,企业招收人才的标准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更需要其具备策划活动、总结工作等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将模拟工作场景融入语文课堂,设定职场相关的语文写作任务。比如,在学生需要请假时,顺势开展请假条书写活动,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以及必备的要素等;在组织班级活动前,要求学生们围绕主题进行策划书的书写;在学期起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计划和总结。此外,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表达和写作能力训练。
(二)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有效运用课外资源
教师专业素质、语文素养和教育技能是影响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确保语文教学契合技校教育实际,需要教师在具备以上能力的同时,调查技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更好地运用教育技能,打造出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首先,教师要注重多方面能力提升,采取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以更加精准、创新的形式展现语文学习内容,还要将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及时从审美角度设置深度思考问题。同时,语文知识实用性极强,为构建活力课堂,教师在关注语言知识、语文技能传授的同时,要保证个人思想的先进性、敏锐性,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均能得到提高。通过整合多种类型的语文教学资源,可以实现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的交融,让学生在根据课文文字想象的同时,接触视听结合的动态语文世界,促使其语言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为此,教师要注重个人信息教育能力的提高,借助网络拓展课外资源的获取途径,以打造出契合学生兴趣的视频、课件资源,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自觉学习的主体。例如,在讲解“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围绕“工匠精神”设置微视频,让学生们观看我国在科技、医学等领域的大国工匠视频故事,呈现大国工匠执着探索、精益求精的工作片段,以声音、视频、图像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精神集中在课文主题上。其后,教师可以顺势出示“废寝忘食”“出类拔萃”等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分析,并自觉地结合视频总结工匠精神的内涵,让更多学生能够参与到动脑思考和总结的活动中,加强了整体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为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打下了基础。
(三)打破课内外界限,拓展语文交际活动
语文教学不应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中,还应搭建课内外互通教育教学渠道,让学生从封闭的语文世界中走出,将课堂学习经验与鲜活的生活事例结合,使得语文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地设置课外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语文环境,使其能够在学校实践、娱乐活动中发挥个人才能。只有实现全方面、多维度的语文教学覆盖,才能打破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界限。所以,教师应利用好教材中的“实践活动”板块,搭建课内外衔接和互联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社交媒体参与实践活动、加强语言交际,使得学生们获得趣味性强、参与感强的语文日常学习体验。比如,以“学会励志”这一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搭建多向互动的对话的平台,依托微博、微信、QQ等平台展开语文交际活动,让学生们在线上分享励志人物、个人事迹、努力的目标。这样,教师可以随时监督和观察学生的参与动态,并以评论、点赞等形式给予学生建议和鼓励。需要注意的是,新媒体渠道对语文教学内容、活动形式也提出了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时代发展动向革新活动形式和内容,避免出现大量枯燥知识点的灌输现象。为了保证课内外交际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新颖性,教师要发掘教材先进文化元素,以新媒体为传承和发展的载体,引导学生在课内了解诗词文化的同时,在课外搜集古典诗词中蕴藏的优秀文化内容。比如,在开展“学会传承”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打造为传统文化的教育阵地,将诗词歌赋、诗人故事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在具体实践环节,可以组织“诗词大赛”“美文朗诵”等活动,让学生选取教材中优秀作品和诗篇进行朗诵和竞赛。同时,在不同的节日,教师可以设置线上文学竞赛、朗诵活动,让学生们录制朗诵视频或以在线形式开展朗诵和赏析活动,使其深入地了解优秀文化的内涵,自觉地提升个人思想、文化境界。
(四)实施动态化教学,实施自主参与评价
动态化教学的实施,目的在于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主人,使其在多元活动形式下自主参与、积极思考。为了实现动态化教学,教师要从“主讲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角色,注重动态场景、气氛和环境的设置,让学生整个学习过程都处于活跃状态。对于缺乏活力的语文内容,教师可以设定课文背景,让学生们成为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演绎,以刺激学生学习热情。例如,在教授“雷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大家自由选取故事中的角色,开展课本剧演绎活动,使学生们积极地研究不同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特征,为编写课本剧、演绎课本剧做准备。这样,学生们可以一边阅读课文内容,一边分析各个故事情节间的关联,对其中矛盾的制造进行讨论。在进行课本剧演绎时,教师可以组织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演绎小组的表现,对各个细节的处理进行评价,也可以对角色性格演绎不到位之处给予建议。通过设定动态化、真实性的演绎情境,让学生们接触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角色,在自主参与评价的氛围中加深对角色性格的理解,促进整体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技工院校语文教学质量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彰显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的重要路径。因此,教师要结合技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结合学生发展特点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而言,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强化教师专业水平、开展课内外交际活动、实施动态化教学等方式,发挥语文基础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促进其个人思想道德素养、文学素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戈力.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方法[J].林区教学,2020(6).
[2]王坤.新媒体背景下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4).
[3]周雪梅.浅议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道”与“术”[J].职业,2016(15).
作者:谢一量
-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转型升级思路
- 下一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