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内部控制途径

时间:2022-07-19 11:05:31

导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内部控制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内部控制途径

摘要:现代化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需要从资金投入与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本文从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意义出发,深度剖析了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旨在为推动基层医疗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对满足人们对健康的基本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财务管理质量的方式,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范围大、分布散,导致内部管理工作长期存在较多的问题。基于此,应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期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和困境。

一、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制度在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确保医疗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作为基层医疗单位,不仅需要重视资金的长期、稳定投入,更需要做好机构内部的控制与管理工作。通过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整体医疗服务效能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能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与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重视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有利于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的经营,保证自身经营活动能够完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行,防止发生财务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基层医疗机构环境。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的基础在于监督机制与审计机制的建立,通过对医疗机构内部人员进行合理的约束,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医疗机构的发展对质量体系的建立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确保相关机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发挥其积极作用。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能够更加明确地将信息内容进行充分展示。当财务报告整体质量相对较高时,基层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也更强。另一方面,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文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医疗机构自身的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财务文件的可靠性相对较低,极易发生财务危机,因此,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成为构建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必要保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使得医疗机构内部人员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共同体。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各部门对自身业务相当熟悉、更要适当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流程,提升内部控制的建设质量。所以,应重视内部控制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意识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提高财务部门的整体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促进医疗机构实现稳定、健康发展[1]。

二、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现状

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内部意识不足,相关机制不够科学合理。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内部控制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高质量的管理。但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部分医疗单位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忽视其积极的作用,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因而容易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产生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多数基层医疗机构重视外部的服务而导致内部管理的精力不足。其二,缺少专业人员。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来说,人力资源的缺乏是影响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的重要因素,现阶段,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但基层医疗单位整体经营资金较为有限,在人才引进方面无法投入大量的资金,除此之外,多数的机构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忽视了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三,内部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财务监督管理的缺位,进而影响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日常的工作重点是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得到顺利落实,如果未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的监督,则极易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工作出现问题。同时,尽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设立相关的财务监督管理部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监督效力较低,财务乱象问题突出。相关问责机制未能及时发挥作用、权责不明导致单位各部门之间时常发生推诿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制度流于形式而滋生投机行为,无法实现有效内部牵制,责任未能具体落实到个人。除此之外,现代化的信息时代,技术不断发展不仅改变着信息的内外部的传递方式,更能改变着基层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的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需要确保医疗机构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能够有效形成信息交流平台。而平台若要发挥真正的作用,需要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以及各部门员工的配合。与此同时,重视财务风险,通过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并将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运营状态。以往的财务工作内容简单、结构单一、重复性强。内部控制体制机制的有效建立,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够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内部走向,增强财务管理价值[2]。

三、实施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组织机构,重视人才培养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向公众提供更完善精细的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需求。因此,在进行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方面,需要重视相关组织机构的建立,从而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得到合理、科学的控制。但同时,也应意识到基层医疗机构依然面临着分布广、范围较大等问题。因此,容易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在此背景下,需要做好工作职责的划分,加强重点管理。注重财务管理岗位的整体统筹规划,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应合理划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岗位职责的最大化,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做好技术型人才的岗位安排,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对财务管理、会计监督等岗位提高重视程度,确保各岗位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实力,能够熟练掌握各项财务、会计技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行业的相关制度规定。合理、科学引进财务人才,提高准入门槛,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工作的落实,通过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和培训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重视人才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在财务基础知识、预算执行等方面加强培训,为人才提供日常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的基础培训。建立健全相关风险预警制度,确保医疗机构在市场条件下,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调整有效规避风险,同时增强风险责任意识,通过整合数据资源、评估风险等级等方式,为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与助力。聘请行业专家依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以及风险临界指标的确认。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合理规范资金利用率,有效规避风险。与此同时,在进行会计监督机制的人员引进方面,应重视其专业性,使其能够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发展,逐步提高人员的数量。当前,社会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基层医疗机构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就要从自身出发,努力培训专业化的技术性人才,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招聘成本[3]。

(二)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式。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作为财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拥有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心态,积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学习理念和意识。愿意并主动向行业优秀机构财务管理方式学习,将重点放在财务的有效管理和内部控制,掌握优秀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与自身工作内容相结合,提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当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向优秀人才请教、虚心学习,进而有效解决相关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合理预判财务风险。加强控制,完善自身的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的落实。在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开展相关活动时应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工作,不得违法违规。其二,会计人员在开展业务时应确保相关金额输入完整、准确,相关制度编制报告则需要与财务制度相一致。其三,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资产的管理,同时做好资产记录,确保各项制度和事件能够得到良好的衔接。其四,确保会计账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应确保会计账务和实际支出的数据保持一致,做好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始终保持正常的运转状态。其五,会计监督人员应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不断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为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优化与完善,进一步发挥外部监督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作为外部监督管理部门,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监督与检查,采取定期巡查的方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高对监督的重视程度,确保各项政策和制度能够得到充分落实,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外部监督管理部门应重视制度的建设,不断优化制度执行部门,不断改进和完善执行部门的工作内容,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制度的创新性和完善性,选择更加灵活、方便的方式进行制度的有效应用,进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质量。做好制度执行监察部门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升级为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带来新的契机。所以,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利用各种信息化资源,确保监督结果能够实时性的公布,提高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和透明性,确保相关工作的公正、公开。对于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制定可充分向社会征询意见,从而保证基层医疗机构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提高工作管理质量与水平[4]。

(四)改变思想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为公众,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积极改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针对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的服务,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与观念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作用,一旦管理者缺乏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则容易出现财务工作落实、开展不到位等问题。当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整体认知度较高时,对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一方面,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实践中,应加强宣传工作和引导工作,使得机构内部各人员能够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对于宣传方式的选择,以宣传栏或开展会议的方式为主。另一方面,则应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为确保政策制度的有效落实,需要管理者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头作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事,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

(五)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需要重视与基层民众的联系,另一方面,为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需要基层医疗机构管理者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通常情况下,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决策者,管理者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优化,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而营造和谐的财务管理氛围。另外,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落实方面,应加强思想引导力度,选派专门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进行有效宣传和引导,确保单位内部员工对内部控制有更深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质量[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之提升,因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方面不仅转变思想观念,更需要意识到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人才培养、完善组织机构等方式,不断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应做好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应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管理理念的更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2):53–54.

[2]申丽华.医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完善策略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7):123–124.

[3]李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监管策略探讨[J].现代商业,2020(09):182–183.

[4]吴笑然.浅谈如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J].财经界,2019(34):150–151.

[5]巩序玲.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9(32):201.

作者:张飞明 单位:惠安县崇武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