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时间:2022-07-18 14:38:58

导语:黄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黄瓜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河北省是我国蔬菜生产大省,蔬菜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以上,仅次于山东省。黄瓜作为河北省蔬菜主栽品种,生产规模及产量均居国内前列,冀北以平泉黄瓜为主,冀南以馆陶黄瓜为主,平泉市作为冀北最重要的黄瓜产区,在产业规模及产业效益上发展迅速。承德市委市政府、平泉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政策及产业上,重发展谋发展,平泉黄瓜特色产业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围绕平泉黄瓜,笔者分析了平泉黄瓜的产业发展现状,并根据产业调研,提出了产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政策支持、标准化体系、轻简化生产、产业化服务、市场销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助力。

一、“平泉黄瓜”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冀北平泉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冬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年平均气温7.4℃,有利于蔬菜养分积累;市内有五大河流的发源地,分别是大凌河、老哈河、瀑河、老牛河、青龙河,全境无客水流入,河流无污染;平泉土壤大部分为沙壤土,富含有机质,肥力中上等,且无工业污染源。独特的地理位置、适宜的气候、清澈的水质、肥沃的土壤造就了平泉特有的气候和环境,生产出来的黄瓜质量好,全部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口感好,保存时间长,受到各地人们的青睐,平泉黄瓜产业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产品优势独特。平泉市设施黄瓜单品生产面积大,供货时间长。供应期为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7月份,每个供货周期供应时间达到9个月。因地处燕山山脉末端,四季明显昼夜温差较大,一般达到15~20℃,非常利于黄瓜干物质积累,干物质含量高,食用口感好;大棚多数建在山坡上,背风向阳,保温性能好,光照充足利于黄瓜生长;冬季寒冷干燥,最低气温达到-30℃,不利于病虫害传播,大大降低农药使用量,保证了食品安全。平泉黄瓜,瓜色深绿有光泽、瓜肉淡绿色、质脆味甜,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近年来,设施黄瓜产业在产业规模稳定提高的基础上,正在实现转型升级。实行了分户生产,集中管理,全面推行了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质量明显提高。3.科技优势突出。近年来,平泉市重视科技创新,先后成立平泉市蔬菜产业研究院、平泉市蔬菜育苗科技创新中心,多年来与中国农大、北京农林科学院、天津黄瓜研究所、河北农科院等部门密切联系,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100多个,新技术30多项。同时,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农技部门+专家团队+农民技术员”三位一体、合作互补的服务体系。伴随着中国北方设施黄瓜研发基地、院士工作站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平泉力争成为中国北方设施蔬菜重点示范基地、河北省最大的设施黄瓜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及专业技术人才输出示范基地。4.市场优势明显。平泉黄瓜年总产量已达到130万吨以上,建有4家大中型蔬菜外销批发市场,现有蔬菜经纪人380余人。平泉黄瓜市场价格高出同期同类产品每市斤0.3~0.5元。其中,榆树林子果蔬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80万吨,交易额25亿元,成为了全国冬季黄瓜价格形成中心。产品市场销路广,除直供京津及销往全国29省市区外,还出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平泉黄瓜”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第二大产业,每年提供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达到20%以上,设施黄瓜面积13.5万亩,设施大棚5万多个,年产设施黄瓜135万吨,产值37亿元,主要品种以密刺黄瓜为主,设施黄瓜规模和产量位居河北第一,是全国冬茬黄瓜的价格形成中心。与辽宁省的凌源市、赤峰市,共同组成中国北方最大的黄瓜生产基地。与国内最高端的黄瓜科研机构——天津农科院黄瓜研究所合作,建有平泉黄瓜研究所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平泉市建有5家蔬菜果品批发市场,38家较大规模蔬菜生产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榆树林子镇果蔬交易市场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黄瓜交易市场,享有北方黄瓜价格话语权。拥有“辽河源”“清水湾”“绿之源”等蔬菜品牌,“平泉黄瓜”已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建有年产1亿株集约化蔬菜育苗工厂1家。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创新推广了“一户一棚”产业种植模式。应用该模式的百亩以上扶贫园区100余个,已实现4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2018年平泉黄瓜成功申报河北省特色产业优势区,2020年,平泉黄瓜成功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产品。

二、“平泉黄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平泉市设施黄瓜生产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发展,设施规模及产量逐步增加。但市场竞争加剧、扶持力度较弱、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依然存在,并制约着平泉黄瓜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间接影响了科技带动及辐射推广作用的发挥。

(一)种植结构单一,同质化趋势明显

虽然密刺黄瓜是我国黄瓜销售的主要品种,但是口感黄瓜、水果黄瓜、华南型黄瓜以及地方特色黄瓜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受当地气候影响,平泉设施温室普遍种植一大茬黄瓜,种植结构单一。黄瓜种苗普遍从本地及周边育苗基地购买,品种较为混杂,产品的品质及商品率得不到保障,因此存在较大的风险;不仅如此,平泉黄瓜种植密刺黄瓜类型与辽宁、内蒙、山东等省际和省内廊坊、馆陶等产区的竞争冲突明显,品种同质化的倾向较为明显,进一步提高了市场风险。

(二)劳动力年龄结构失衡,生产成本增加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京津等地区工作,留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多数种植农户的年龄在45岁以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受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失衡,多数农户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认识及掌握程度不够,尤其在温室生产的精细化管理上,在机械化生产、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较为随意,在增产增效方面潜力挖掘不够。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生产资料及土地流转费用的增加,进一步促使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及农户生产经营压力增大。

(三)扶持力度较弱,蔬菜生产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保障

近年来随着产业园区、示范园区的发展,设施黄瓜生产逐具规模化,但是受省市项目资金支持较少、县级项目资金整合使用,设施黄瓜生产获得的资金支持越来越少,同时平泉形成的“一户一棚”的生产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影响标准的统一化及品牌的打造。

(四)标准化生产力度不强,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由于政策等方面的原因,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存在较多问题,不及时、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强时有发生,为整个蔬菜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埋下隐患。优质、抗病、丰产黄瓜品种的需求;新建温室及旧棚室更新换代,对结构性能及节地、保温性能更好建筑材料的需求;由于黄瓜的植物学特点,其种植和采收相对于其他大宗蔬菜机械化使用率低,几乎全靠人工管理,费工费时的问题;棚室多年种植黄瓜出现的连作障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等一些列技术难题有待解决。

(五)利益机制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

目前平泉市虽然有了几个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但依然采用的是“农户+市场+经销商”为主要销售模式,农户到市场直接批发给经销商。在这种模式下,相对较大的中间商,农户获得信息的速度及谈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虽然近年来政府在信息发布方面也在不断努力,但是目前农户对信息不对称,使得农户对实力中等的经销商较为依赖,往往在价格方面很被动,很难获得更高的利润。

三、“平泉黄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产业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围绕平泉黄瓜产业做大做强,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将原来单纯的棚室建设补贴转为全产业链的针对性补贴。积极整合县区资金,通过市场运作,政府补贴引导,农民自筹,为平泉黄瓜产业发展注入资金活力。扶持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其在农资购买、技术服务、产品销售、冷链物流等方面为农户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共同发展。加大仓储保鲜及深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农产品(黄瓜)的存储期限,尤其是招商引资一批净菜加工企业,推动黄瓜产品净菜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生产优质安全精品黄瓜

进一步推广黄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和水平。一是加快技术创新与集成。主要包括:加快引进筛选适宜我市的黄瓜优良品种,集成示范推广设施结构优化、集约化育苗、合理使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设施土壤消毒活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轻简栽培等技术,切实提高生态栽培水平。二是加快推进蔬菜生产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蔬菜生产田间管理档案,生产者责任档案,蔬菜种植、加工处理、包装及销售信息的数字化编码,蔬菜生育周期的信息化管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蔬菜产品产销的可追溯。三是完善技术规范,制定品质标准,根据产品特性分级包装、分类销售。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品质安全。

(三)推动智能化、轻简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一是生产轻简化。开发和引进蔬菜田间管理机具和机械,提高机械化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用工成本。二是生产智能化。推动设施蔬菜应用互联网+,提高设施内环境指标自动化检测和调控能力,实现设施蔬菜的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精准化管理。三是发挥大数据在蔬菜产业中的应用。抓住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落地承德的机遇,组建承德市蔬菜产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土肥、植保、气象、测绘、农情监测、行业数据等共享,推行市场行情、种植技术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模式。

(四)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是加强“平泉黄瓜”品牌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同步推“平泉黄瓜”销售与品牌营销,加大蔬菜产品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承德蔬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拓宽销售渠道。鼓励本地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走出去”积极发展直营销售,扩大产销对接,激励经营主体在京、津等重要消费市场地区建立直销配送网络;政策引导,引进京、津企业到承德建立产品供应基地和初加工基地,推动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

(五)强化产业化服务组织,提高技术支撑

一是培育生产服务型组织。在蔬菜集群化发展基地,采用市场化机制,重点培育设施建造维护、设备开发租赁、病虫统防统治、投入品供应、集约化育苗、劳务派遣、农机作业、田头预冷、冷链运输和产品自检代理等专业机构,提高承接外包服务能力,为规模化园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提供支撑。二是打造强有力的产业技术支撑力量。充分发挥国家、省、市、县四级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引进优新技术成果,加快成果在本地的示范推广。尤其围绕平泉黄瓜,开展技术攻关,着力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作者:刘斯超 孙景明 毛向宏 郑鹏婧 杨振成 王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