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时间:2022-07-18 10:38:48

导语: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中的一大主体,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与引领作用。现阶段,国有企业在规模上越来越庞大,业务和运营结构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社会、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内、外整体形势波动加剧,市场竞争更是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必须要重视并切实做好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通过财务内部控制确保自身财务资产安全,优化自身财务资产配置,规避各种可能发生的风险,从而增强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生存力,实现更加长远、稳定的发展,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本文首先阐述了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主要就如何改进和优化国企财务内部控制,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为相关工作的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作用;问题;对策

国企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民生水平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为此,应当将国企的财务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关键课题,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一方面既要正确认识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意义,客观剖析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另一方面更要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优化对策,以提高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国企的长远、稳定发展,使其能够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及作用意义

(一)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按《新会计大辞典》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来看,国企财务内部控制是国企在自身的管理、运营尤其是财务活动中,通过制定相关制度、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自身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廉洁性,以及财务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防止发生财务风险[1]。

(二)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意义

1.确保国企的财务资产安全对于国企来说,财务资产是重要的财务组成部分,也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并且还直接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能受到侵犯[2],诸如贪污、盗窃、挪用企业财务资产的行为,绝对不能在国企中出现。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能够对国企内的所有管理、运营以及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管,避免各种非法手段可能对国企财务资产造成的损失,从而确保国企的财务资产安全,同时保证国企的廉洁性、自律性。让国企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创造者、维护者。2.确保国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现阶段,我国的市场与社会环境都越来越开放,为了鼓励市场经济发展,国家一方面放宽了对企业市场活动的限制,但另一方面又不断加强了对企业的政策及法律约束,用以规范市场的秩序。即使是国有企业,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这样才能真正地融入市场,实现更好的发展,如若不然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损坏其社会形象[3]。而在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之下,国企所有的财务活动,以及与财务相关的任何管理及业务运营活动,都可以得到规范,保证其符合国家的政策、法律,确保国企各项活动的合法性。而且在财务内部控制系统中,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一切都更有利于企业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发展。3.优化国企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开放、多变的市场环境,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及风险,即使是国有企业,也非常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受到重创,如在决策上出现失误,或是发生财务风险,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企必须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生存力,这样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形势,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4]。通过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这些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层更加科学的作出市场决策,优化企业的战略布局,以及财务资产和人力资源等资产配置,如此便可以在整体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和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二、当前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忽视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企都无一例外地非常注重自身的发展问题,尤其是在业务方面,进行了多个方面的升级、优化,以适应如今的市场环境。不可否认,国企在这方面的努力,确实增强了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的发展动力,构建起了企业自身的市场优势。但与此同时,国企却对财务内部控制不够重视,忽视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投入不足,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受阻较大。

(二)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充分、内部沟通不畅

如今的国有企业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业务多样,因此其涉及到的与财务资产相关的环节也显著增多,而且相当的琐碎,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对所有的这些信息进行集中的监管,才能达到财务内部控制的目标。但现目前国企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并不充分,未能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帮助快速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财务及各项活动数据,导致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下降、成效降低。而且国企内部也没有依靠信息化技术,建立起高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导致内部沟通不畅,这进一步引起了很多内控问题的出现,如很多内控措施的实施和执行不能做到高效、准确,或是在一些内部的协调上不能做到科学、合理,总之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推进[5]。

(三)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

国企财务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相辅相成的,如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强化内部控制力度,而通过内部控制,由可以为内部审计提供详实的依据。从实践角度来讲,国企内部审计需要以实物、账务、规则、责任人为对象,审查、评价所有相关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合法性以及效益,这本身就与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的重叠。但当前诸多国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落实并不到位,如内部审计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人员赋能和奖惩机制不合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过程管理弱化等等,这不仅仅妨碍了内部审计的效用、职能发挥,同时也对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四)财务风险管理及会计管理弱化

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帮助企业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财务资产的安全性,以及高效率、高效益的财务流通运转。但在现实中,国企财务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的力度弱化,如对风险的评估不全面、分析不科学、预警不精确等等。而且在会计管理方面,情况同样是如此,会计是企业财务活动、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也密切相关。但由于会计规章制度不健全、岗位的设置不合理,未形成会计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所以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不甚规范,财务风险也较大。

(五)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缺少科学性

全面预算管理是执行和落实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不仅可以帮助国企降低生产生成,同时还能够切实、有效的优化企业财务资产分配,让国企的财务资产得到最安全、最高效的利用。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缺少科学性,如对全面预算的编制并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客观需求,对预算的执行也不到位等等,并没有发挥出全面预算管理对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国企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优化对策

(一)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与投入力度

国企应当以全局性、战略性的思维和眼光来看待财务内部控制,深入、正确地认识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意义,尤其是财务内部控制对自身生存、发展的深远影响。从而加强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与投入力度,建立专门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机构,予以专业、优质的人员配置,专司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划与实施,明确财务内部控制的职能、制度、程序,为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推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6]。再者,要做好对企业内部所有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开展。

(二)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畅通企业内部沟通

为了能够适应如今难度越来越高、数据信息量越来越大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国企必须要加强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打造专门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该平台要在权限上独立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但是在逻辑上要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相连,其目的是为了随时收集、检索财务数据信息,保证企业的财务活动随时都处在财务内部控制的监管之下。除此之外,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还需要与进销存系统、ERP系统、AI办公系统等连接企业,从而做到对企业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实时监控。这样一来,在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中,就可以对企业的一切生产、运营、管理以及任何的财务活动等,进行实时、动态的数据信息监管。基于监控到的数据信息,再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各项财务制度、预算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准确的进行整改和责任追求,有助于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落实。还可以逐步尝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逐步地应用于财务内部控制,借助其智能化的高运算能力,从大量的企业数据信息中,提取出有价值的线索和参考,为财务内部控制的推进以及企业的决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要基于信息化技术,畅通企业内部沟通,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高效协调,特别是要将信息化技术嵌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与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监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哪一环节的内控工作不到位,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三)大力落实国企内部审计

落实国企内部审计,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国企应当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符合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规范性、有序性。其次,要针对审计工作,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责权体系,以国家对审计工作作出的相关法律规定为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职能、职权,以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如果在其审计工作实践当中,出现了任何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情况,便需要严格的进行责任追求,或按企业内部制度进行处理,或移交国家法律处理。再者,应采取全过程管控的审计模式,将审计工作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整个阶段。事前要根据审计目的制定详细的审计方案,事中严格执行审计计划,事后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科学合理运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用单独一章对如何运用内部审计结果做了明确规定,国企应当严格遵照执行,体现出内部审计的作用、意义。

(四)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及会计管理

在财务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方面,国企需要根据自身的所在行业、市场前景、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等,全面梳理自身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对财务风险项进行精准识别。同时,还要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财务风险进行精准的评估,如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财务风险可能所致的损失等等。并提前针对各项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以便在财务风险来临之前就提前作出响应,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或是将财务风险可能所致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在会计管理方面,国企必须要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置专业会计人员,建立会计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如要明确财务人员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并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执行各项规范的要求,确保会计系统控制的设计能够达到内部控制要求的目标。严格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规范的填制原始凭证,对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而会计人员应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保证所有的账实完全真实、对应,任何的报表、数据,都准确、可靠。

(五)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

在国企在财务内部控制中,要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科学性。重点是要对全面预算进行科学的编制,要基于企业未来的生产、发展和战略部署,结合企业既往历年的运营及财务数据,以及对未来市场的变化预测等,制定合理的全面预算目标,对全面预算进行细致的指标分配,细化到各个部门、环节、岗位。既要保证预算指标能够满足企业的正常财务需求,又要“降耗增效”,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然后便是要严格的执行全面预算指标,动态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对客观原因所致的超预算,可以灵活的调整指标,而对主观原因,或是原因不明所引起的超预算,则必须要严厉的考核、追责,保证最终能够顺利达成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结语

当前,国企应当重视并切实做好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客观剖析自身在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完善对策,以提高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成效,发挥出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用,促进和保障自身的长远、稳定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燕,罗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初探[J].财会学习,2021(23):7–9.

[2]莫晓晓.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1):118–119.

[3]赵晓维.高质量发展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20(01):76–77.

[4]易莎.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与优化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1(15):106–108.

[5]李文亚.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挑战与突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7):85–86.

[6]赵保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协同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J].中国审计评论,2020(01):30–39.

作者:惠瑞瑞 单位:华山国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