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扶贫存在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18 09:19:43
导语:生态扶贫存在问题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态扶贫作为一项需政府引导、社会融合、贫困地区通力合作的系统性工程,各地根据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措施逐渐走出困境。本文分析了生态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扶贫方式、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后期成果保障等方面,从国家与地方政策完善、资金来源、人才储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生态扶贫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扶贫;问题;建议
1生态扶贫的概念
生态扶贫是指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把精准扶贫与生态保护进行有机结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一种绿色扶贫理念和方式。从本质上来讲,生态扶贫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嵌入到扶贫事业中,通过理念、技术、产业和组织的集成革新,如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等举措,实现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的过程[1-2]。
2生态扶贫的有效途径
2.1生态工程扶贫
政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在全国范围内投资实施了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风沙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等重大生态项目。当地政府通过成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或村民自建等模式,采取以工代赈方式,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工程建设,从而获取劳务报酬,提高家庭收入。
2.2生态劳务与就业扶贫
政府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公益林补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及生态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项目,挖掘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就业岗位,让有劳动能力且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管护员以及防火队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吸纳其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尤其是生态保护区的游牧民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为其创造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贫困农牧民向生态工人转变,通过获得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收入,提高其收入水平。
2.3生态产业扶贫
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优势,通过调整、升级产业结构,重新整合该地区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以及人力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把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率的产业向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的生态产业转化,例如发展生物资源开发、生态农业与加工、生态旅游、特色林产业、特色种养业、光伏产业等,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2.4生态补偿扶贫
在退耕还林还草、草原生态保护等重大生态项目中,通过政府补偿,包括资金补偿、物质补偿、政策补偿等手段,减少农户保护生态的成本,在分配补助资金时,可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以此鼓励贫困人口积极参与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
2.5生态搬迁扶贫
对于自然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居环境相对恶劣的贫困地区,充分征求居民意愿后,在不破坏原有土地的基础上,通过集体搬迁、提供一定数量经济适用房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式,帮助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困境。
3生态扶贫的显著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很多地区相继开展的生态扶贫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从全旗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生态护林员,通过为他们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接种森林脑炎疫苗等方式,增强他们对护林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当地林业局表示,自聘用护林员至今,辖区内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生态破坏等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拓宽了贫困户增收致富途径,实现了森林资源管护与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双赢。此外,包头市固阳县采用发放退耕还林补贴的方式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3]。甘肃省面对因地理环境、传统观念以及制度落后等因素导致的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不协调发展的现状,分别从思想、政策、产业引导等方面全力展开工作,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的新思想、新理念,积极引导贫困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积极引导发展特色种植业、农家乐等产业,支持发展有机农业,使贫困人口从中获得稳定收益[4]。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通过长期聘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造林队员、带动贫困户种植当地主导产业油茶、扩大公益林补偿面积,以及各乡镇和林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组建造林、防火消防队等方式给予贫困户更多补偿和就业机会,并帮助贫困户家庭发展林药、林菌、林畜、林油、林蜂等林下产业,不仅为家庭增收创收,也为地区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5]。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葵堌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立葵丘庄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流转土地种植桃、苹果、梨、杏、樱桃等果树,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让村民通过采摘园脱贫致富。葵堌堆村从3年前无集体土地、无集体收入、无集体资产、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困境中走出来,如今已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下一步将朝着打造成景色独有、产业多元、文化深厚、城乡一体的新型农村发展。
4存在的问题
4.1补偿方式单一,效果不佳
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小,资金全部来源于地方财政,在一些放牧地区,单纯地给牧民补偿资金只能解决他们眼前的困难,对他们长远谋生起不到任何作用,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是一条合适的“好路子”[6]。
4.2生态产业道阻且长
贫困山区财政资金不足、企业不愿意投资、基础设施落后、基础教育跟不上等问题是发展生态产业路上的重重难关;森林康养门槛太低,导致某些投资开发商发展时只管经济效益,违背康养基地建设的原则,导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旅游体验、生态科考等产业的发展也陷入困境。
4.3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近几年,地方林业部门所处位置偏僻艰苦、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凸显,导致招人难、留人更难,进而使林业部门人才队伍出现断层。在解决人才问题的同时,更要学会引导企业主动参与扶贫工作,撬动更多资源投向生态扶贫,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财政来解决扶贫问题。
4.4交通安全问题
在很多林业生态扶贫地区,虽然森林覆盖面积很大,但由于长期贫困,道路规划和设计比较落后,加上地形条件差、道路交通标志线不规范、常年雨水冲刷、路标材料承受值差、行车荷载超标、疏于管理与保护等因素造成路面行车环境恶劣,极大程度上影响行人安全和车辆往来。林业特色产品需要通过交通运输才能走向市场,交通不畅导致本就贫困的山村无法与其他地区有所联系,更别说进行招商引资、特色产品外销以及发展生态旅游等项目[7]。
5建议
5.1完善制度体系
政府应通过税收减免、银行贷款免息或低息等方式建立能够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资本政策制度体系。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多种优惠政策引导贫困人员积极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建立能够支撑贫困地区人口精准脱贫的长效动力机制[8]。
5.2拓宽资金来源
除获取国家补偿外,还应因地制宜,结合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等国家政策,拓展与农户、土地相关项目的合作,丰富资金来源和资源投入方式,建立“政府补贴+公司运作+基地种植+农户”等良性运作模式,实现更优、更适合当地的资源配置[9]。
5.3加大人才储备
首先,在教育上要加大优质资源配置,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事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回乡政策以及更好的待遇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技能教育、基础教育等达到扶智的目的。
5.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当地实际,协调处理山、水、林、田、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规划管理与道路、水利、市政管网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解决发展规划不长远、行路难、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垃圾处理率低、土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加强管理水平,提高标准化生产基地验收标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事后加强监督管理[6]。
作者:马书燕 刘瑞 邬博稳 李玉鹏 聂庭 王海燕 单位:菏泽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高平市林业局 清远市林业局 菏泽市林业局
- 上一篇:物理安全测评技术研究
- 下一篇:水稻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