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生态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时间:2022-07-18 08:49:14

导语:信息化生态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化生态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摘要:为了解决新形势下信息化生态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本文以当前企业信息化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提出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策略,希望可以为今后我国现代企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生态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

在当前现代经济市场条件下,企业在运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多方面风险,面对这一局面,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把握当前局势,注意对风险进行有效调控,尤其对于经济转型期来说,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发展新形势,要科学面对经营环境及我国企业内部生态变化,从而构建起更为完善的企业内控体系。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进行了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

对于企业生态环境这一概念来说,其是指与运行主体相对的客体,并且与主体互相依存。例如,将生物作为主体,则会出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明显差异,而环境则是与生物相对应的客体,通常也称之为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生态环境所包括的内容较为宽泛,也是制约生物成长、发育、繁衍的多种环境因子总和。如果将人类作为主体,生态环境则具有一定复杂性,是制约人类生存及发展的客观因素。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对当前企业生态环境进行描述,即制约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多种环境因子总和。对于企业生态环境来说,其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有信用体系、法律制度、融资体系等,这些属于外部环境条件。此外,还包括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及考评方式等[1]。整体来看,企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复杂性,想要构建起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存在较大难度,需要以当前信息化环境为依托,从而实现对企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信息化内部控制生态环境

企业的信息化内部控制生态环境是当前企业生态环境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企业应该根据当前自身发展情况,从管理方式、经营特点等方面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从而为企业创建更为完善的信息化、商务化、智能化生态环境。对于信息化生态环境来说,其主要是指当前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环境,这一环境体系具有复杂性,尤其对于商务智能型生态环境来说,可以将其看作是当前企业生态环境的高级阶段。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越来越深入,这也明显加快了我国企业业务管理及运转效率,为企业业务自动化水平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2]。在当前的宏观环境背景之下,信息化技术在企业中的渗透越来越深入,使得企业由传统型的内控生态环境开始逐渐向信息化生态环境转变,也正是因为信息化生态环境成了企业内部主流生态,使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有所提升。

二、企业生态环境演进中的主要风险环节体现

(一)信息系统规划建设的治理风险

在当前信息化生态环境视角之下,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需要实现各个环节的沟通连接,从而起到信息筛选及传递的作用,尤其对于当前信息网络化发展理念来说,其在当前企业经营中成了主要技术方向,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都是内部管理控制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生态环境下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看作是庞大的信息网络中一个节点,企业方面要懂得如何应用这些信息节点,从而为企业提供发展推动力[3]。同时,企业还应该构建起良好的控制框架,以当前行业环境及企业内部经营环境为依托,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种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界定经验风险

对于信息生态环境下的企业来说,其与传统企业发展存在一定不同,需要实现对经验风险的有效界定。从当前企业内部管理框架的运转情况来看,其在信息设定、框架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在信息化生态环境视角之下,应该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所涉及的法律风险、经营战略风险进行充分考虑,通过风险评估来明确企业发展现状,从而构建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这也是满足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关键路径。

(三)软件中内控机制漏洞风险

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企业生态环境塑造,应该对信息化软件进行科学利用,积极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但是在开展以软件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控工作时,内控机制可能存在漏洞,这也使得软件系统的整体运行风险较大,其运行情况也会受到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因此,在今后的信息化生态环境视角之下,尤其要注意对内控机制漏洞风险进行治理[4]。

三、传统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念及其局限性

想要摆脱传统企业内控生态环境影响,企业面对生产经营中的各环节时,要确定相应的风险因素,意识到企业风险防范内控框架制定是依赖于员工自身素质及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会牵制到企业生存法则。因此,今后企业方面要正视当前生态系统运行不稳定性因素,尤其要保证民主监督、分权制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企业应该利用当前的岗位及职责分离制度,通过程序控制、内外部监督、严厉问责的方式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可以落实到位[5]。从当前问责机制设定及执行情况来看,如果制度体系无法得到有效完善,则应该对这一责任机制的履行情况进行严格考评,通过这种方式及时发现当前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性风险,进而确定相应处罚措施。此外,在传统生态环境影响之下,企业的内控方法及理念具有固定化的特征,通常包括组织规划、实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存在,使得内控理念在于当前现代化信息环境对接时,经常会表现出局部适应能力不强或者完全不适应要求的现象。

四、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

在当前信息化生态环境下,想要有效提升企业内控成效,企业方面应该将实施内部控制作为判断这一环境经营管理情况的关键,尤其要关注当前信息系统本身的内控工作开展情况,确定完善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机制。在进行企业内控框架与流程构建时,应该明确具体环节,即信息与沟通——内控标准与内控目标——内控环境建设——风险界定与评估——战略决策与目标确定控制——人员选择、IT治理——信息系统规划、系统维护——软件系统内部机制内嵌——监督与问责[6]。在开展信息化生态环境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确定企业内控标准及目标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框架构建时,应该确定体系要达到的目标、内控标准等要素,其中,要利用内控体系实现对资产安全、经营目标、战略目标的有效发掘。总目标的建设与执行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由于企业内控体系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牵扯到一系列措施,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也是当前企业内控工作开展的根本依据。因此,面对信息化生态环境,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该体现出整体性,确定学习型自组织控制机制,这也是响应过程观与风险观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进行内控标准及目标设定时,企业应该有一定耐心,将内控目标设定作为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企业内控标准中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等都应该适当高于当前国家标准及行业平均标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使其满足国内外市场当前需要及潜在需求。

(二)把握当前企业内控要素,提升内控框架严谨性

内控环境营造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内容,由于信息系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环境,在传统的生态环境之下,完善的信息数据链、恰当的沟通方式都是内部控制中的关键要素。实际上,在进行内部环境要素确定时,应该选择一个适合的方面,从而彰显出当前企业内部运转的基础性、独特性。在目前信息化生态环境中,企业内控环境包含的方面较多,有企业使命与理念、企业价值观、沟通机制、人才聘用机制等多个要素,在进行内部环境营造时,应该对上述要素进行把握[7]。此外,在当前信息化生态环境视角下,应该将信息化理念渗入到企业每一个发展环节中,从而促使企业将自身经营与信息化体系进行连接,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发展浪潮中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内部控制框架。同时,还应该积极借鉴当前国外发展经验,确定当前企业自身的内控制度框架是否严谨,并对其进行积极优化,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生态环境。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信息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应该明确要点,要始终围绕着自身经营发展方案及发展战略来确定其可行性,以分析结果来作为企业科学发展支撑。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经营发展应该始终将内部管控体系建设及完善作为第一要素,进而确定科学的信息化内部控制框架[8]。

(三)完善信息化平台,打造新型企业生态环境

面对当前信息化发展新形势,企业应该以信息化系统构建作为发挥内控机制实际作用的关键。企业在今后发展中,应该建设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以此促进企业新型生态环境打造。需要企业对有关业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从而针对当前日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交流。在现代信息环境的引导之下,想要实现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有效融合,应该对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借助信息化平台来对多方面资源进行存储、整合,从而将其当作财务数据应用到科学研究及企业经营指导中。企业还应该利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来确定相应的控制、监督体系,从而为企业设定长远发展目标。现代企业的运转可以推动银行、供应商共同发展,可以实现对现有体系的优化。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实施时,应该积极契合现代企业运转发展需求,对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协作关系,从而强化当前企业预算的执行力度。现代企业还可以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来实现对企业当前业务及财务信息的整合,可以利用ERP信息系统、SAP信息系统等自动生成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这样可以更为精准地找出项目预算目标与实际情况的差异[9]。企业方面还应该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化技术深造,要安排专门的人员参与信息技术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对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数据整合思维、岗位责任意识进行培养,从而培养复合型人才,这样也可以达到对企业活动进行动态化监督的效果,降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重大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从而使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得到最大化体现。

(四)优化业务流程,构建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

今后,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应该不断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并且将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融入其中,对机制体制进行不断优化,进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完善,这也是提升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协调性的关键。当前,在开展信息化改造工作时,应该避免其中出现无效环节,进而影响整个流程的运行效率。可以看出,优化当前企业业务流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由企业信息部门及财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在原有的流程基础上制定出相应优化方案,从而保证方案的可执行性。此外,还应该做好信息搜集及处理工作,尤其要保证信息传递及反馈的及时性,通过多方面搜集市场竞争信息的方式来保证信息储存、传递、执行的效率,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出现操作失误现象[10]。从当前现代企业信息搜集与整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尚且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样可以使企业解决当前信息搜集与处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具体来说,建议企业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机制。对于企业来说,其是营利组织,主要运转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行业经济、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而企业的财务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当前自身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促使企业相关责任人作出更为正确的选择;另一方面,企业信息部门应该保证当前信息传递及反馈高效性,从而使得各项职责落实更为具体[11]。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企业想要在当前行业发展中获得先机,应该构建起与自身发展情况及行业运转情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框架,要以企业内部生态环境作为依托,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作为参考,从而实现对新形势的有效适应。企业应该以自身内控目标与标准确定作为出发点,开展环境营造、风险鉴定评估等工作,这样才能构建起适应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符合自身实际信息化生态的内部控制框架。此外,企业还应该将内部人才培养、提升自身市场竞争优势作为重点,通过对信息化生态环境的有效塑造来完善内部控制框架,实现对以往控制体系的阶段性优化。

参考文献

[1]郭宗文.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框架的探讨[C]//.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出版者不详],2010:147-152.

[2]程昔武,纪纲.信息化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与对策研究——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C]//.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出版者不详],2010:196-205.

[3]刘琴.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3.

[4]陈志斌.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会计研究,2017(01):30–37+92.

[5]郑芬.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J].商业观察,2021(18):79–81.

[6]王芹.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框架构建[J].财务管理研究,2021(11):124–127.

[7]尹泽西,史桂芬.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策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13–116.

[8]曹新泉.基于信息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研究[J].商业文化,2014(17):96.

[9]张贵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设计[J].财会通讯,2015(01):30–32.

[10]何萍.会计信息化下COBIT框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6(09):32–34.

[11]张静.信息化生态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8(06):35–36.

作者:郭京丽 单位: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