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综合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情况分析

时间:2022-07-15 09:08:46

导语:三级综合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情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级综合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情况,探讨全科门诊在三甲医院的作用及发展。方法:选择2020年9月1—30日在我院全科门诊就诊的2156人次就诊病例为观察对象,通过门诊系统导出的就诊信息,对就诊患者性别、年龄、所属地区、诊断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全部就诊患者中女1130人次(52.4%);男1026人次(47.6%),有统计学差异(P<0.05);就诊患者所属区域以医院所在地区为主(80.9%),同时辐射重庆周围省市;年龄>60岁1133人次(52.6%);诊断≥2个1556人次(72.2%);第1次就诊患者共529人次(24.5%)。结论:综合医院全科门诊特点为年龄分布范围宽,地域分布范围广,老年患者多,共病现象较普遍,以慢病管理为主,兼顾诊治及分诊工作。是全科医师培训的良好实践平台。

关键词:全科门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诊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疾病谱也随之变化,人民对就医以及疾病的治疗、管理都有了更高的要求[1]。以人为中心的全人照顾理念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全科医学的发展正因顺应社会发展,逐渐被重视。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门诊和全科医学科病房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门诊的定位和发展现况有待分析和总结,力求切实发挥其功能。目前,关于全科医学门诊的功能定义主要涵盖症状学及未分化疾病治疗分诊、单病续治、慢性病管理、亚健康人群管理、健康咨询等。此外,全科门诊也是全科规范化培训学员学习接诊患者的实践场地,是提高规培学员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学习环节[2]。本次调查对我院全科医学门诊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观察对象选取2020年9月1—30日我院全科门诊就诊的2156人次就诊病例为观察对象。1.2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所属地区、诊断以及就诊疾病的种数、是否为初诊。就诊人次以每人每就诊1次记录为1人次。近3年未在全科门诊就诊视为初诊。1.3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性别分布情况所有患者中女1130人次(52.4%);男性1026人次(47.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P<0.05)。2.2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就诊患者年龄为0~98岁;平均年龄59.6岁;中位数62岁。≥60岁共1133人次(52.6%),呈负偏态分布。≥60岁与<60岁就诊人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61,P<0.05)。2.3就诊患者所在地域分布情况就诊患者所属地区分布于22个省、直辖市。前3位分别为重庆1745人次(80.9%);四川省217人次(10.1%);贵州省95人次(4.4%)。医院所在地区重庆市沙坪坝688人次(占总人次31.9%;占重庆市就诊人次39.4%)。2.4就诊诊断情况所有患者中有2个及以上诊断的为1556人次(72.2%);3个及以上诊断的为1074人次(49.8%);4个及以上诊断的为615人次(28.5%);5个及以上诊断的为289人次(13.4%)。2.5全科门诊初诊情况在我院全科门诊的初诊的为529人次(24.5%),初诊自定义为通过门诊微机系统查询自2018年1月1日后第1次在我院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由专科诊治后转全科继续治疗的共有226人次全科门诊初诊患者中以症状就诊的共有110例,其中未确诊患者38例、门诊确诊45例、转专科确诊16例、住院确诊11例。未确诊患者38例中主诉“疼痛”9例;“乏力”6例;“头晕”5例;“胸闷、水肿、咳嗽”各3例;“腹胀”2例,其他各1例。

3讨论

三级综合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是临床二级专业学科,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全科医学后,我国的全科医学一直致力于全科医学服务模式和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三级综合医院的全科门诊是进行实践的最好平台;同时也是我国建立分级诊疗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3]。随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健康需求的逐步提高,患者看病需求愈来愈高。虽然三级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代表着当前专科最高的医学水平,但不是所有疾病都需要寻求专科治疗,这无疑加重了专科医生的负担,也影响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门诊接诊效率[4]。尤其对于共病患者而言[5],由于专科仅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共病患者往往需要在多个专科之间往返就诊,这不仅增加了医生的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时间和就医成本。而全科门诊能够很好地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管理,提供够全面综合的治疗方案。既能缓解专科医生的压力,也为广大共病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便捷的医疗服务[6]。本文结果显示,全科门诊患者性别分布女性较男性稍多,就诊的年龄分布跨度较大,最小年龄未满1岁,最大年龄98岁。0~18岁的未成年人占比较少,仅占1.2%,而老年患者占比较高,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就诊人数的52.6%,提示就诊年龄偏老龄化;共病患者多,有2个及2个以上诊断的患者就占72.2%。全科门诊患者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比例高[7],尤其是老年患者,共病情况亦比较普遍,≥60岁以上就诊患者中有2个及2个以上诊断的患者占85.5%,其中60岁以上患者排前10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59.8%)、高脂血症(44.7%)、糖尿病(39.1%)、冠心病(35.2%)、脑血管病(14.5%)、食道及胃十二指肠疾病(9.1%)、骨质疏松(7.7%)、失眠(6.6%)、慢性阻塞性肺病(5.2%),与邱艳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排序有不同,原因可能与地域、经济水平、样本量等有关。在老年患者中死亡率随着慢性病的数量增加而增加[9],可见全科门诊工作中慢性病管理是很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全科住陪医师需要掌握规范化诊疗的重点部分[10]。本文结果还发现,我院所在的重庆市沙坪坝区本区的就诊人次达到688人次,占总人次的31.9%;其中复诊患者604人次,占沙坪坝区总就诊人次的87.8%,其中慢性病占比96.5%。这些患者病情稳定,为什么不就近前往二级医院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医疗服呢?结合平时工作中了解的情况,其原因可能是:对既定治疗方案的信任、对医疗资源更高的期望以及利用[11]。这些原因导致他们选择一直在三级综合医院复诊随访。应该对这类患者的慢病管理、健康宣教给予重视,三级综合医院没有配备慢性病患者院外管理的功能,患者又不愿意就近接受管理,因此他们的健康管理存在不连续的问题。目前除局部的医联体有上下级医院的联系,许多三级综合医院全科与二级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患者的就诊资料也不能实现上下级医院联通,患者的管理,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存在不连续。因此三级综合医院的全科门诊应该逐步建立健全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有效沟通机制,尤其住培基地医院全科门诊应充分发挥与基层实践基地的联动效应,加强交流,有效开展双向转诊,让这类患者返回社区后的健康管理能够有保障、不中断[12]。此外因三级综合医院的特性,全科门诊的服务地域范围广。本文结果显示,我院全科门诊的患者来自全国21个省市。在立足于服务重庆本地区病患的情况下,也为重庆周边省市特别是贵州省、四川省的病患提供了医疗服务。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晚,发展及影响力还不够。本文中,第1次来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29人次,占总就诊人次的24.5%,多由咨询台、专科推荐或者患者本人不明白就诊科室自行前来就诊。其中由专科诊治后转全科继续治疗的226人次(42.7%),以症状就诊全科的110人次(20.8%),其他部分有咨询、体检、既往诊治明确来我院复诊等。以症状就诊后转往专科进一步诊治的31人次,占以症状就诊患者的28.2%。以症状就诊的患者最终有38例未确诊,其中疼痛、乏力、头晕排前3位,诊断较为困难,所占比例较高。由上可见我院全科与专科之间协作良好,但是我院全科门诊与基层全科门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还没有发挥明显作用,双向转诊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13],也可能是本研究的局限性,没有能够统计到基层转诊的数据。未确诊患者中有给予经验治疗的,也有仅就诊1次未确诊的,这些患者大多均未再复诊,后续情况不明。这也反映了双向转诊的重要性,如何给予患者连续性的照顾,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师迫切需要一个科学的平台保持沟通,并将流动的就诊人群连续不中断的管理起来。全科住陪医师培训也应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重点培训,为将来的执业打好基础。从比较低的初诊比例可以发现全科门诊的影响力还不够,无论是全科以外医务工作者还是就诊患者,普遍对全科门诊的认识较为片面,或者根部不了解全科门诊的功能[14]。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逐步了解全科医学,接受全科门诊,也需要全科医学的同仁们,不断努力提高全科门诊的服务能力,让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综上所述,全科门诊的特点为就诊年龄分布范围宽,地域分布范围广,以老年患者多,共病患者占比高,接诊情况有难有易,以慢性病管理为主,兼顾诊治及分诊工作。全科门诊灵活、综合处置能力强,为广大病患提供了确实有效的医疗服务。全科门诊综合性强的特点也为全科医学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作者:周志刚 张倩 单位:重庆市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