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群文阅读单元整合对策
时间:2022-07-14 09:04:16
导语:统编语文教材群文阅读单元整合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相比一般教学方法,以单元为出发点,进行群文资源整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提升语文课文教学效果,降低教学难度,切实增强学生课文阅读的主动性,形成浓厚的阅读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群文赏读能力。
一、高效整合单元课文的群文导读特点
(一)增强课文内容的针对性
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多数学生表现出课文理解能力欠佳、阅读速度较慢、阅读不主动等现象。在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教学教材内容,并未进行类似文章的补充。在单元课文整体教学中开展群文导读,有助于从相同文章、多个视角,高效调整学生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显著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达到课文整合、多篇文章导读的教育目的。
(二)提升群文导读的整合性
原有的单篇阅读讲读方式,表现出课文内容单调性,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削弱了学生的阅读主动性,降低了教学进度,无法保证学科教学质量。整合单元课文内容,调整教学方法,转变阅读角度,带给学生全新的阅读思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有效融合教学思想,可显著提高自身的阅读主动性,把握课文主旨。
(三)提高学生群文理解能力
多篇课文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可缩短各篇课文的讲解用时,加快课文讲读进程。相比原有的讲读过程,学生自主理解课文的能力不高,教师无法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存在学生阅读解析不到位、课文思想把握不牢固等阅读学习问题。教师采用单元多篇课文整合群读的教学方法,显著弥补了原有教学工作的不足,以学生阅读为出发点,积极开展阅读引导工作,能切实提升群文引读质量。
二、高效整合单元课文的群文导读方法
(一)制订阅读预习方案
1.单元预习教学的群文引导思路
设定预习方案,是高效进行阅读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阅读指导教师可针对单元讲解课文,设定预习方案,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以此准确把握整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在课文预习期间,梳理阅读技巧,形成阅读要领。比如,在阅读完成前期,教师以单元课文特点为视角,让学生通读单元各篇文章,写出单元文章的共同点,找出各篇文章的不同点;在阅读期间,写出课文中的陌生词汇,整理课文阅读的难点。此种预习方案可显著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单元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单元学习前,明确单元各篇课文的学习要点。在学生预习完成时,将预习结果在线提交给教师,教师结合每个学生对单元文章的理解情况、生字的认知情况调整教案,以此缩短单元教学用时,保障单元群文引读教学效果。
2.单元预习教学的教学实例
以统编三年级为例进行单元多篇文章的群文引读教学实践。教师在前期进行预习教案设计时,应把握单元中各篇文章的语文要素,合理进行课文讲解编排。语文要素包括生词、引读方法、阅读策略等。每个单元含有多个知识点,教师可采取难度叠加方式,梳理各篇课文的重要内容,以此保证群文引读质量和所用单元课文讲解用时合理。(1)在含有《赵州桥》的单元中,教师让学生对比《赵州桥》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2)两篇课文均采取了“总—分”的叙事方式,教师让学生写出两篇文章的结构特点。(3)学生在阅读后会概括出各段落内容,并说出两篇课文的首段有全文总述的特点。对此,教师结合学生群文对比答案的正确性,设定“总—分”结构的讲解时间。如果多数学生能够说出“总—分”文章结构特点,在讲解此种行文方式时,可适当控制讲解用时,提升群文引读效率。(4)教师让学生总结两篇课文首段内容的句式特点。课文中使用了“有的……有的……”的句式进行排比写作,以此丰富课文内容。比如,《纸的发明》课文中使用此种排比句式,呈现了造纸的动态流程。教师可让学生进行排比内容的提炼,进行流程书写,感受排比句式的写作特点,达到群文引读的目的。
(二)完善教案设计
1.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自主梳理群文阅读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先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在课前,教师掌握学生对单元课文的理解状态后,梳理单元各篇文章的阅读指导重点,包括重点情节、精彩段落等。完整规划课程单元引读教案后,进行教学资源的延伸,如作者资料、同类文章等,形成不具约束力的教案内容,拓展教案设计的内容。借助多种形式,强化课文引读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群文阅读技能。比如,在教学诗歌单元时,教师可添加作者生平、诗歌寓意、相关的其他诗歌作品等,进行多篇诗歌的对比赏析,促使学生感受诗歌内容,领会各篇诗歌的情感思想。在对比赏析完成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深入解读诗歌含义。在延伸知识、阅读技巧的引导下,提高学生诗歌群文赏读的主动性,保证诗歌教学质量,切实强化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
2.教学设计与实践
在教学设计期间,单元多篇课文的引读教学应把握引读层次,划分阅读指导难度,形成精准群文设计方案,显著强化学生群文理解能力。对于三年级学生,教师可进行三级难度设计:(1)基础课文理解;(2)重点段落赏析;(3)精彩段落背诵。①教师在进行课文引读时,可采取“默读”形式,让学生通读单元内的各篇文章。②教师可设计引读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出发点,理解单元各篇课文内容。比如,《掌声》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给出“掌”字的解读,提示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综合给出解读。阅读单元内其他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自主找出中心词汇进行解读。③在文字解读时,学生将“掌”字划分成“尚”“手”两个字,说明“掌”代表高尚行为,对应单元主题内容,诠释了“美好品质”的含义。④教师带领学生梳理单元内各篇文章的“美好品质”,塑造学生优异品质。教师借助单元课文的整体引读过程,逐步塑造学生品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认识,顺应单元群文引读的教学需求。
(三)进行关联内容的整合阅读
1.整合单元关联内容的群文引读思想
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会面临多种阅读问题,如无法把握文章中心内容、对各篇文章有不理解的内容。教师在进行单元多篇文章的群文引读时,应找出各篇文章的相同点,让学生形成阅读积累意识,使其自主形成阅读认识,提高学生自主赏读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在进行单元文章引读时,可采取小组交流形式,让学生说出单元各篇文章的共同写作特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采取板书设计时,记录学生所述的写作共同点;结合共同点,教师进行相同内容的合并处理,逐一进行课文结构、课文脉络的延伸,引入相同课文,进行扩展教学。借助“交流—整理—化简—延展”的群文引读思路,逐步强化学生课文自读能力,切实增强学生的课文赏读素养。
2.整合单元关联内容的群文引读实例
在单元群文引读时,语文指导教师可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形成课文学习支架,加强学生阅读指导。比如,《纸的发明》课文中,学生对各种纸特点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可使用图表形式,带领学生梳理课文内容:(1)龟甲、兽骨等,具有纸质笨重、携带不便利的特点;(2)绢帛,具有携带便利、成本较高的特点;(3)麻纸,具有纸张的粗糙性、书写的困难性等特点;(4)蔡伦纸,具有原料易得、纸张规模生产、成本较低、携带便捷等优势。经过图表对比,学生可准确理解课文内容。针对同单元其他课文的难懂段落,教师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思维引导,以此达到单元群文引读效果,降低单元课文的赏读难度,带给学生优质的内容梳理技巧。比如,在相同单元中的《赵州桥》课文中,学生标记了多个陌生词汇,包括“智”“慧”“县”“史”等。在课文目标中,要求学生抄写第三段内容,体会“赵州桥”的美感。课文内容旨在树立学生对中国遗产建筑的保护意识,通过《纸的发明》引导学生认纸文化,具有相同的课文功能。在单元群文引读中,教师可侧重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的美、“造纸术”的智慧、“名扬中外画作”的艺术,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文化自信。在课文讲解期间,教师可进行课文关联内容的补充,如桥梁图片、各类纸的画作等,以此增强学生对单元课文内容的赏读能力。在完成单元多篇文章引读后,教师进行传统文化讲解,从《清明》诗歌延伸各类节日,积极补充课文关联内容,强化学生对节日文化的认识。在完成节日讲解时,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从“清明”的节日、“造纸术”的发明、“赵州桥”的建筑、“画作”的创作等视角进行传统文化串联,以此塑造学生优质的文化认同思想,发挥单元群文引读功能。
(四)重点内容的对比阅读
1.群读方法
对比阅读方法较为关键,教师可结合班级学生的语文阅读实况,选择有效的对比阅读方法,增强学生阅读赏析能力。比如,重点段落对比阅读、重点词汇对比赏析,以此巩固学生所学内容,使其领会词句、内容的写作方法,形成优质的阅读技能,积极解决阅读问题。对比阅读教学可采取小组交流形式,对比作者写作手法,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点,教师给予评判与总结,促进学生深层次领会文章内容。
2.对比阅读实例分析
以《望天门山》《望洞庭》为例,进行单元内的对比阅读赏析。单元群读对比阅读问题一:“两首诗作者遥望的角度”。《望天门山》诗文中有“孤帆”内容,表示作者乘坐小船“遥望”天门山,与天门山逐渐靠近,是一种由远及近的遥望视角。《望洞庭》诗文中含有多个角度的“遥望”:近处望洞庭有水月、湖平等景象;遥望洞庭有山水景观,是一种由近及远的遥望视角。通过作者遥望角度的对比可知:文章书写可按照一定的视野角度,展现描述内容的层次性,增加内容阅读的清晰性。教师可给出学生一幅图画,远景有飞鸟、夕阳,中景是海浪、帆船,近景为花草、柳树,让学生分别选择一种遥望视角,完成写作练习,以此强化学生对两篇诗文的理解能力。对比阅读问题二:“两首诗的主题内容”。《望天门山》诗文主要描绘的是天门山与江水对峙的江河景色,表达作者对天门山江河景观的赞叹。《望洞庭》是使用轻快的描述方式,有效描绘出洞庭秋月图,表达作者对洞庭湖景观的赞扬情怀。此问题属于诗文相同点的对比阅读,两首诗均是对景色的赞美。对比阅读问题三:教师可让学生从诗文中找出作者表达景色喜爱的特殊字。《望天门山》的特殊字有“断”“楚”“孤”,三个字的使用突出了天门山江河景观的壮阔。《望洞庭湖》的特殊字“和”“磨”“翠”“螺”,侧重表达洞庭湖的美感。对比阅读特殊字的赏析方式,可增强学生对诗文词句的理解能力,使其掌握重点字词的用法。对比阅读问题四:教师从两首诗中各选出一句话,让学生进行对比赏析;《望天门山》选出“两岸青山”的诗句,《望洞庭湖》选出“湖光秋月”的诗句。学生对诗句进行重点翻译,感受两首诗写作方法的异同。相同点:均是描述景观的诗句;不同点:《望天门山》的取景为“两岸”“青山”“孤帆”,《望洞庭湖》的取景为“湖光”“秋月”“谭面”,取景的差异性奠定了诗文情怀的差别。经对比阅读发现:对比阅读教学,可引导学生进行诗文内容对比、写作内容对比、特殊字用法对比,感受不同字词的用法,提升学生多篇诗文的赏读能力,提高学生单元诗文的整体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对各篇诗文内容形成深刻的理解。
(五)整书阅读法
1.整书阅读的群读思想
整书阅读是选择篇幅较长的书籍,由同一作者书写多篇文章。整书阅读方法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大篇幅内容的理解能力,使其形成持续阅读、深入阅读的思想。比如,教师可选择名著书籍、名家作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一般情况下,较大篇幅的书籍含有多个篇目,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相当于阅读多篇文章。整本书中各章节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可补充教材内容,形成课内外知识链接体系。
2.整本书阅读教学实例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课程为例。课程学习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全集,进行多篇童话故事的群文阅读。课文内容主要讲解一名小女孩的贫困生活,在人们欢聚年夜时节冻死街头的童话。课文内容极力凸显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对安徒生的了解较少,文章内容理解较为困难。教师采取整书阅读方法,促使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篇目。(1)教师可每周利用10分钟解答学生群读问题,以此督促学生自主进行整本书阅读,积极解决文章理解的各类问题。整书篇目中含有《小人鱼》《拇指姑娘》等内容。学生每周阅读一篇内容,对比赏析课文内容,给出阅读理解,教师进行整本书总结。此种整书阅读方法,有助于增加学生阅读量,使其对相同作者的不同篇目形成准确的理解,达到群读教学目标。(2)为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可采取每学期一次的情景表演,让学生从整书篇目中自由选择一篇表演内容。表演方式有:复述童话故事、多人角色扮演、多篇童话的对比赏析等。借助表演活动,有效激励进行群读,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性。(3)结合单元任务“我来编童话”,教师指导学生结合童话群读内容,进行童话故事创编。多篇童话故事、单元课文的阅读环境中,学生积累了较多的童话素材,可高效完成写作任务,发挥出群读教学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从学生创作中选出多篇优秀文章,带领学生开展优秀作文的群读课程,促使学生强化行文能力,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综上所述,以三年级统编教材为视角,融合单元多篇课文的导读教学方法,以此形成单元群文引读体系,降低单元课文的讲读难度,切实增强学生群文赏读能力,使其把握群文赏读的技巧,为后续阅读练习奠定基础条件。
作者:王芙蓉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新城分校
- 上一篇: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 下一篇: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研究
精品范文
1统编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