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7-14 08:36:00
导语: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思政教育创新要体现现实意义和战略定位,注重学生文化品格、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明确思政教育创新的重点、原则、思路。将新技术合理介入思政课堂,构建有趣和丰富的知识应用场景;以技术为媒介延伸教学空间,依托多维立体空间使学生深度感知社会;通过设计匿名式“坏情绪收纳电子箱”,为学生不良情绪宣泄提供出口,并设计个性化思政教学方案;结合时事政治构建开放型思政课堂,确保思政教育教学有效延伸至现实社会。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思路;创新策略
思政教育是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仰、卓越才能人才的利器,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好时代发展脉搏、控制好教育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先进政治理论和思想的育人作用和优势。高职思政教育要在思维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堂呈现方式、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和深层次的创新,以精准的人才培育目标为导向,有序、扎实推进各项教学活动。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致力于培育有国际视野、远大格局、爱国思想、时代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重点
(一)做好思政教学设计,合理延伸教学空间
整个教学环境的优化和完善,是思政教育创新和改革的重点。要利用文化氛围浓厚、深刻的教育内容熏陶学生产生积极思想,逐渐形成成熟的性格、完整的人格、理性和辩证的思维。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思政教学设计思维的创新,要将各领域先进思想和优质文化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形成新思潮、新观念、新理念提供优质的素材。且利用新媒体合理延伸教学空间,除课堂外,在校园和社会都能获取知识和习得技能,最终培育拥有多项技能的高素质人才[1]。
(二)拓展思政教育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高职思政教育在现实环境发生改变后,要重新定位教育功能,不被既定的课本内容限制和束缚。思政教育既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文化素养,利用不同领域的优质文化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文化修养体现的是学生的底蕴和学识,影响他们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复杂人际关系处理的立场和行为。高职院校若想培育具有良好岗位胜任力的人才,就必须在各个维度强化学生思想素质。而优质的文化是基础,必须利用思政课堂传导和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以正确的思路和认知解读当前社会现状与就业形势[2]。
二、高职思政教育中新媒体技术实践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映照性原则
思政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实映照性,将社会缩影带到高职院校校园,引导学生形成广阔视野、开阔格局、远大目标,不被小范围的文化和思潮限制、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要深度嵌入历史和未来环境,既要做到以史明鉴、理性看待现实社会,还需高瞻远瞩,对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和我国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和全面的思考。教师与学生要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切入思政教学,在思想深度交互和全局规划中,呈现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思政教育。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创新和实践的平台,使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设计、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活动中,实现以学生为主探究社会现象,让他们真正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进而重新认识自我和规划自我。
(二)最适度原则
思政教育创新和改革行动的具体践行,势必要对既往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模式做出改变。但要秉承最适度原则,适度地删减旧知识、融入新知识;适度介入新技术,要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利用优质和深刻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无论是教学环境的优化,还是教学流程的颠覆,都必须合理和适度,不应出现超负荷的现象,要营造安全、健康、新颖、舒适、开拓的教学氛围,掌握好课本之外知识融入思政课堂的尺度和范围,不要突破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要保证学生真正内化吸收知识[3]。
(三)内容优于技术原则
新媒体技术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要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深刻和有趣的学习素材。充分体现内容优于技术的原则,而不是利用花哨的方案或课件干扰学生聚焦知识本身。面向高职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体现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可看性和可读性,助力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转移和智慧转化。技术要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成分,要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为文化传播和政策宣讲提供优质平台[4]。
(四)立德树人原则
高职思政教育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原则,重视学生德行塑造。教师要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学生思想成长过程,切实掌握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思想和新思潮,并使学生建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促使他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高职院校要利用思政教育培育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爱国思想的人才,确保他们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三、基于新媒体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新媒体合理介入思政课堂
高职教育创新要找到明确的切入点,需了解学生学习和成长痛点,并根据他们身心成长规律和认知基础,设定明确目标,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新媒体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形成新思想、新主张、新思路,搭建可深度进入学生思想的媒介或桥梁,突破学生思想局限、疏通学生消极情绪,真正利用思政教育改变学生的认知和观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解和传授思政理论知识和相关文化,要将新媒体合理介入思政课堂,达到活跃课堂和带动气氛的效果。技术的介入要秉持内容优于技术的原则,切忌出现内容大于形式的问题,要注重内容的深化和丰富,确保呈现优质教学内容,构建高校的思政课堂。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学形式创新
思政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技术升级,并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度集成和融合。现代教育技术要深度介入思政教育中,并能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教学形式的全面创新[5]。利用新颖及符合学生认知架构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并利用现代教育工具活跃和延伸课堂。即在线上和线下协同推进思政教育,充分拓展学生专业认知和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既定的知识领域中,要立足国际视野思考学生成长和成才。高职院校需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思政教学形式,以创新的手法输入输出教学信息,继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主动构建深度交互教学场景
思政教育是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课程,需通过主动构建深度交互教学场景,确保师生真正在思想层面有良好交流。优质教学信息获得师生双向和灵动的流通,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和指导的意义与价值。而环境对于学生思想成长和意识形态建立会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必须不断优化和丰富教学场景,以此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教育工作者要组织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理解和机械记忆上,要实现入眼、入脑、入心,真正利用先进的思想和政治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四、基于新媒体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场景
基于新媒体的高职思政教育创新,要始终秉承最适度原则利用技术手段。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学生学习和就业压力,科学设计思政教学内容和模式,以此增强教育的现实映照性。根据外界大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既要保证思政课课堂具备深刻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还需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和战略定位。高职教育作为教育系统重要的构成要素,肩负着培育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任,必须培育具备爱国精神、社会责任感、卓越技能的现代化人才。要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而不是停留在口头和书面上。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理论知识应用的场景,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具有深刻的认识。面向高职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武装学生思想是必要,建立健全人格是必须,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是必然,要利用不同的场景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构建情景化和深层体验式的教学场景,系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讨和应用。例如,结合红色文化编排红色舞台剧,将思政教育与艺术表演进行融合,在具有文化和艺术氛围的场景中,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引导和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应用到舞台剧中,在轻松和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
(二)依托多维立体空间感知社会
高职教育虽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办学活动,强调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力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度感受和了解社会。以思政教育为媒介,架起课堂与社会对接的桥梁。应将社会作为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依托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居高不下,高职院校须秉持内容优于技术的原则,对思政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一方面,依托新媒体平台获取最新的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医疗保障、住房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数据,并将其作为思政教学设计的素材,制作成简洁精美的短视频。而后,组织学生在线观看、探讨、学习,以此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并对社会现实建立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们直面社会现实,深切感受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态势。在网络空间和现实场景中,深层次地感知社会,以此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必要素养。在传统课堂、网络空间、现实社会等不同维度里,分别对学生的知识素养、政治素养、能力素养、思维素养等进行有效培养,真正体现思政教育创新和改革的现实意义与根本价值。
(三)设计匿名式
“坏情绪收纳电子箱”思政教育功能需根据时代发展趋势进行及时性拓展,确保真正发挥育人作用和优势,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目标、有高尚道德品格、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高职院校要秉承以生为本的原则,将新媒体科学应用到思政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关切学生负面情绪和亚健康心理状态,进而采取适合和柔性的方式进行疏通和疏导。当学生对面对面交流和沟通产生防范和不适的心理时,教师应真正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越性,联合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设计人性化的匿名式“坏情绪收纳电子箱”,充分迎合学生喜欢利用互联网平台疏解不良情绪的习惯,区别在于通过设计由学校控制的线上论坛,可对学生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疏通。例如,学生在借助匿名式“坏情绪收纳电子箱”发泄情绪后,系统可自动采集、分析、筛选、汇总相关信息,如抑郁、郁闷、自杀等字眼频繁出现时,教师应及时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并合理地渗透到思政教学活动中。利用数字化手段干预学生的消极思想,有效解决学生不愿与教师深谈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在思想武装上,更要关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和实践活动。高职思政教育改革与创新,需在新媒体技术的介入下生成新型教学形态,即采用现实与虚拟教学双线推进的方式,做好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工作。
(四)结合时事政治构建开放型思政课堂
思政教育要深度嵌入市场环境,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感悟,引领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高职院校应结合时事政治构建开放型思政课堂,组织学生全面、深度剖析当前国际政治局势,以及我国政治生态和社会文化。在深度探讨和思想碰撞过程中,启发学生思想,促使他们正确定位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重新领会学习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生的探讨和争论看思政教育本质,在教学过程中诊断各种问题,实现理性和多视角的创新与改革教育模式。以时事政治探讨和讨论为着力点,分析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立场,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想进行引领,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出现消极思想和不当言论时,教师要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纠正。务必引领学生客观和理性分析局势,在持续和一贯的辩证思考和辩论中,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促使高职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甄别能力的人才。五、结束语总而言之,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将思政教育创新置于重要位置,将日常教学与社会动态进行深度对接,构建广阔的教学空间。将课本知识、社会经验、领域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基于交叉式融合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转变。加深学生对社会和各个领域的了解与认知,令他们逐渐提高思辨能力和政治素养,不被外界负面新闻和消极观念所影响。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致力于培育具备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且能深度参与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而思政教育的创新应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改革和优化教育模式与方法,最终培育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拼搏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秀娟.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81—82.
[2]朱建.基于新媒体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23):150—151+155.
[3]赵萍.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方法初探[J].才智,2020(34):41—42.
[4]刘妍君.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之我见[J].大众文艺,2020(21):186—187.
[5]顾莉娜.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22—24.
作者:张志雄 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沉默场域激活阅读素养的生态圈分析
- 下一篇:少学时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