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教学的对策

时间:2022-07-14 08:25:14

导语:三角形面积教学的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角形面积教学的对策

三角形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实践验证的机会,从猜想、操作、交流、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从当上老师走上讲台开始,历经八轮的教学,每次上课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也积累了一点经验,愿与大家共享。

一、填鸭式的教学,害苦了自己

初上讲台,意气风发,总有点指点江山的狂傲。最早的教学,总是觉得知识简单。老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一节课啰啰唆唆,絮絮叨叨。求三角形的面积,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套用不就行了吗?多干脆,多利索,显得多潇洒。所以,教学过程也省略不少,更别说推理过程了。直到考试给了面积和高,求对应的底,学生大量出错,根本没有用面积乘以 2,然后除以高。这使我遭受重锤一击,犹如冷水浇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这样的教学方法肯定存在问题,这种只要结果,不知道过程的填鸭式教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经不起考试题型变化考验的,更别说“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第一次的考试结果令我教训深刻。我开始注意老教师的教学,虽然琐碎,可是教学内容很全面,作业很扎实,考试成绩也好一点。

二、没有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没有了想象力

吸取了以前的经验教训,又到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时,我特意留心了怎样教的问题,也像老教师一样,把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完整地给学生展示了一遍,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三角形的面积,从拼接到切割等方法,一一不落地全部讲给学生,原以为这次可以了,却没有想到,学生似懂非懂,越发糊涂。不知道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不知道是我没讲清楚,还是学生没听明白,总之,好像同一时空的平行线一样,没有交集。我不得不热剩饭,再回头,弄得狼狈不堪,仿佛雾里看花。也有一点“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甚至一看到这部分考试题,就有点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成了我的一块“心病”,如何突破这样的困境,使我深思了许久。

三、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给教学添上了翅膀

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课堂许多抽象的知识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了。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也使教学变得更加容易。又一次到了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时,我把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课堂上一一讲解,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恰好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也就是为什么要除以 2。随后,我又把切割的方法讲给学生,学习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学生明白了三角形面积的形成过程,对于这样的变化题目也可以应答上了,可是我还是觉得不尽如人意,有一点小小的遗憾。是不是可以更完美,教学效果更好呢?我还在思考,我想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研究题目,仔细地揣摩,找到理想的教学方式,那种课堂既生动,知识又能深入学生心中,还能应对三角形面积题型的变化而不惊慌失措的方法。只要心中有想法,实际工作有行动,总会找到办法。此后,我现场听课,反复观看视频课,从教师的语言,教师的提问,教师的总结,学生的回答、反应等甚至于总体的教学设计、课后答疑等。和其他教三角形面积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切磋教学技艺,寻找好的教学效果,不断酝酿打造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不做或少做实践活动的呆板教学课,并没有教学上的实际突破,也没有教学上质的变化,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仿佛有一个无形的圈子,牢牢地禁锢住了我们。

四、猜想与求证活动的引入,使教学变得有趣而生动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只有亲自去做、去失败,才能获取实际的经验教训,也会把知识记得更牢固。同时,也把这种自主探索的精神和方法种在心里,成为自己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种方法。再一次面临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我尝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针对课堂教学,我设计了三个递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第三个问题探究归纳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他们分组合作,想怎么猜,就怎么猜。验证不了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我想看看,这样的教学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会不会在教学效果上有一点突破?取得一点成效?课堂上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数格子的办法。”有的学生说:“数格子只能求出大约的面积,不能准确计算,可以用拼接的方法,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这样,三角形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我又问:“哪钝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马老师,你用几何画板画出三角形,面积自动就可以出来。”“切割的方法也可以。”大家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好的,谁说的办法好呢,你按你说的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这样,大家从中取舍,对于知识的全貌了解得更加清楚,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甚至学会了不同方法的结合。最终,大家觉得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更容易理解,对于除以 2 也更能体会。借助同底等高三角形都相等的例子,渗透等积变形的规律,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思考。学生经历观察、发现、质疑的过程,是数学学习中很有价值的事情。我再用多媒体演示一遍,重点的地方加以提示,教学效果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五、把不同的方法和信息技术以及学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积累了这样的教学经验以后,再到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套教学方法。活动一是设计分组,给出问题。每个小组由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成员分工各司其职。活动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仔细地验证,尽情地交流,总能找到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学生讲,学生听。不明白就提问,回答必须清楚,要简洁明了、切中要害。活动之三是演示,学生用剪好的三角形拼接,这样得到的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老师只要在多媒体课件上演示一遍两个三角形拼成四边形的过程,学生就会豁然开朗,就像黑暗的教室进来一束光。活动四是练习题的质量。题型多样,多看多练多思,选精题型。控制数量,注重质量。不搞题海,少而精。既要教学质量,学习效果,又不能加重学生负担,营造乐而好学、玩中带学、学而多趣的良好学习氛围。活动五是把切割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作为选学的内容。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尝试解决,老师不做强求。所谓“教无定法,适合最好”。有时候,看到学生“叽叽喳喳”,课堂秩序不良,也觉得需要控制,可是想一想,教学总是有得有失,如果到得了西瓜,那么丢掉一点芝麻也算值得。毕竟,十全十美的教学只是教师的理想追求而已。

六、从“面面俱全”到“去伪存真”,从“滔滔不绝”到“画龙点睛”,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

初上讲台,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搬硬套,似乎无所不能,其实漏洞百出,浅薄无知。稍长一点,知道教学无止境,生怕漏下一点,生怕学生听不懂,讲得详细再详细,深入再深入。环节紧紧相扣,整节课像水龙头流水一样流畅。可是过后学生印象并不深刻,甚至于未曾耳闻一样。学生坐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老师说得有板有眼,照本宣科。一节课下来,似乎找不出毛病,实际上学生一脸懵懂,脑子一盆糨糊。这是教师的课堂,教师滔滔不绝,似乎满腹经纶,提问也只不过是课堂的点缀,根本不去“望、闻、切、问”,这样的教师真是初级教师,似乎每一个初上讲台的教师都这样。等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了“学”“问”之后,才知道课堂是老师和学生的舞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主体”,实际上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没有转变,大多数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配合而已,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全面发挥。等上了年纪,不断地反思之后,才知道,不把知识形成的过程交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从“出发的路”找到“回家的路”,学生永远学不会自主学习,也根本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即便是考试成绩很好,依然是机器产物,像极了复制品。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主见,更别说创新性了。其实,许多年前科学泰斗钱学森曾说过:“这么多年,没有大师出现,一定要反思我们的教育呀”。这句话,最应该反思的就是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理科学生怎样把课堂和工厂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想得到,还要做得出。从课本到实践,再回到课本,不断地循环往复,学生的创新发展就可以培养出来。我们不能把教育学生当成复印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模一样的解题思路,完全一致的答案,什么都整齐划一、一丝不差,这对于一个民族的教育是可怕的。固化思维、人云亦云,害怕出错、从众如流,怎么可能有创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何时真正实现。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立身前行,从自己开始,把这种敢于错、大胆错,错了也值得骄傲的理念传给学生,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秉承这一理念,就是教师的职责之一。

七、从高超的教学艺术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华丽转身

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其实是一节及其好的探究课。如果教师精心设计,认真组织,把课堂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完全自己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就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大讲堂,核心素养的“练兵场”。因此,我把题目教给学生,自己找素材,自己找方法,自己实验,自己找结论,自己去交流,自己去验证。这样的教学,久而久之,也真正落实了素质教育,真正达到了“教”而“不教”的目的。回顾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就是要体现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师“观念要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的填鸭式教学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对于学生来说实在是妙不可言,其乐无穷。这样既渗透了集合的思想,也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计算后面组合图形面积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质疑、验证,并逐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三角形面积的教学只不过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部分,也只是创新思维培养的一个抓手,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样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抓手比比皆是。比如,“鸡兔同笼”分组探究,模仿验证,一部分学生学做兔子,一部分学做鸡,一部分学生数数,一部分记录,多好的一节实践活动课。再比如,圆锥体积的计算,把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装满水,让学生自己来实验,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三次倒满,说明什么?不用任何语言,答案自现。如果自己再把公式写出来,还会有人不理解“三分之一”吗?会有人在计算时遗漏吗?如果有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的团结合作及自主探究精神,在探究中创新精神自然浮现,数学核心素养自然会形成。名校不在殿堂,而在于名师。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会经历一些苦痛、一些挫折。学校就是要打磨教师,从着装、语言,到身姿动作。从设计,到课堂。从教学,到反思。没有一个天生的教育家,也没有不可跨越的教育鸿沟。把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始终作为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阵地,让课堂“活”起来,生龙活虎的学生,殷殷教诲的老师,“百声不同”“共证一声”,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理想的教育“殿堂”吗?每一册教材中都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内容,只不过是一些教师懒惰的思想作祟,不愿身体力行,没有把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而已。这样,学生成长起来,只是做题的能手,考试的工具,绝对不会,也不可能有创新的意识,连意识都不存在,哪里会有创新的方法呢?因此,不论评课、议课还是说课,一定得有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个教学“点”必须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有了这个“点”,再去谈实现突破这个“点”的策略,所谓方向比努力重要。教得好的标准绝不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而是数学核心素养是不是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而创新思维作为核心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我们教育者用心去“教”,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点”,始终抓住数学核心素养这个“牛鼻子”,“大师”必将在中国大地上比肩皆是。

作者:马玉清 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