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时间:2022-07-13 11:00:07
导语: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前,国内各个地方高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国内普通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思考,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建设过程为例,探索普通地方高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与路径,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经验借鉴
1存在问题
通过比较国内高校金融数学专业的建设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不同高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方普通高校金融数学专业的建设在师资队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都与重点名牌高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1金融数学综合型师资短缺
金融数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在各个高校师资力量都是较为短缺。目前开设金融数学专业的普通高校师资队伍一般都是由数学专业或者金融专业的教师整合而成,这两个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和研究方向未必能够有机融合,在师资结构上往往存在懂数学的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数学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普遍缺乏既精通数学又懂金融的综合性人才,而且能够具备金融数学上机操作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1.2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市场人才需求把握不准
金融数学专业是数学与金融的交叉学科,地方高校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往往在数学专业与金融专业之间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数学学院开设的金融数学专业,强项在于数学,主要偏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课程设置取舍方面考虑不周,导致金融类课程难以与所学习的数学类课程相互融合渗透;而财经学院开设的金融数学专业则恰恰相反,偏重于金融经济知识的教学,数理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凸显出金融数学专业与传统金融专业相比较的优势。除此之外,地方高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上还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目前金融市场对金融数学人才的要求普遍较高,不单指学历门槛比较高,而且在专业技能上也要求更加综合,这要求金融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金融人才。
1.3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缺乏具有金融背景的综合性金融类师资人才,导致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灌输,忽视实践教学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实践教学而言,具体表现如下方面:(1)实践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相互协调性、连续性和系统性。(2)实践教学过程不规范,实训项目很多受到设备等资源的限制,实验实训指导的规范教材也比较缺乏。(3)实践教学很多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的形式往往是调研学习、短期培训,或者组织讲座活动,效益偏低。课堂知识最终都是要回归实践考验的,了解目前企业对金融数学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缺乏对各行业企业实际岗位学生需求能力的调研和分析,传统课程无法满足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积极性不高,缺乏具体专业实际能力。
2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经验借鉴———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为例
上述问题在大多数地方高校的金融数学专业建设过程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下面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为例,对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与路径进行探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自2012年开始申报金融数学专业本科学士学位点,经过近8年的专业建设,其金融数学专业发展日臻成熟,并逐渐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018年更是获得了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支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强调将金融数学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尤其重视金融数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建立“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模式,先后与省内多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使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应用型金融数学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其专业办学模式对一般的普通高校来说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1明确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金融数学专业在建立之初就提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立足理学基础,拓展人文社科素养,夯实基础知识,拓宽专业口径,实行模块培养、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立足“理学类学科与经济学类学科的相互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指导思想,研究实施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置体系等多层面的金融数学专业分类培养方案。其认为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在于:在当前金融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以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打破传统财经院校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体系与金融科技发展背景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金融创新精神,以扎实的数学功底与金融学功底兼备为特色,让学生系统掌握将数学思维应用于金融经济数据分析当中,使学生成为具有金融创新精神和掌握现代金融技术的应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2.2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除了一些必修的数学基础课(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之外,还应该开设更多的金融基础理论课程和金融与数学的交叉课程,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下面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进行介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课程主要分为数学学科基础课、金融学专业理论基础课、职业核心课程以及数学金融交叉课程。课程制定主要是通过调研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金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再加上自身具体的师资情况确定,开设课程基本能够满足金融数学专业需求。鉴于金融数学的专业特点和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金融数学专业更加优化整合了金融与数学的交叉课程结构,注重实践技能和互联网金融创新教育。除了完成课程体系以外,还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很多应用型专业的教学方法已经向“案例式”“启发式”“小组式”教学方法转变,老师上课除了讲授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对金融数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构建了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三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把课程知识传授、学习的过程传导到实验室和社会实践教学上实现。近5年来,其在金融数学专业实验室投入超过100多万元,建成了1个金融虚拟仿真中心,实验室配备了60多台教学实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购买安装了多种金融、统计和计算机编程软件(包括Matalab、SPSS、Eviews、R、Py-thon、国泰安虚拟交易所、市场通软件、CSMAR数据库以及国泰安EFM经济金融模型实训平台等)。在实验室中,师生可以开展金融建模大赛、模拟炒股大赛、量化金融投资、金融行业数据分析、金融风险管理控制等模拟仿真实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提高了理论实践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操及创新创业能力。
2.3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当今金融行业创新速度日趋激烈,受“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量化投资等新兴行业悄然兴起,金融机构对于既懂金融,又懂数理模型和计算机编程的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十分大,普通高校按照传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市场上变得毫无竞争力。一边是金融企业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边是高校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面对这样的金融人才供求矛盾,近年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金融数学专业积极探索“理论+实践”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金融数学专业以金融企业为主制定专业职业岗位标准,以“岗位型、技能型”课程体系为支撑,共同建构“基于教学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其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积极与当地金融企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教研项目驱动、双证培养(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产学研修等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金融数学专业的教学发展。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金融企业用人标准、技能要求引入实践教学环节,遵照普通高校金融数学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构建偏重于应用型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动校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学院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顺德分行和花都支行、广州泰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点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制定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校外实践教学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校外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质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创立起金融数学专业“理论+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单指使专业发展更具特色,更接地气,让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金融企业岗位要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技能对接、教学要求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有利于更好地推动金融数学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障学生的就业出路。
2.4注重综合性师资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金融数学专业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目前在各个高校师资力量都是较为短缺。为了克服师资力量不足的短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建立了“引进来、走出去”的校企人才合作模式,每学期从合作单位聘任金融专业人才来担任讲授一些金融实操课程和开设专题讲座,同时鼓励和积极派出年轻教师到合作单位去挂职锻炼,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以金融数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博士教师培养为重点,着力打造以“双师型”为核心的师资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最终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3思考与建议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实践,我们认为,作为普通地方高校在建设金融数学专业过程中,虽然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困难和不足,但是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建设上还是大有可为的。以下是我们归纳的几点关于金融数学专业建设的建议,仅供同行们参考。
3.1普通地方高校必须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定位
不同于重点名牌高校的精英培养模式,普通地方高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要走向就业市场的,在制定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以职业化教育为中心,重点向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培养从事初级金融数据分析、金融产品销售与服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普通地方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生源情况,逐步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特色定位和专业品牌优势。
3.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金融数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学科,既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金融数理知识,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主要体现在金融数据分析、金融产品收益风险计算、投资理财分析、金融服务等方面。因此,实操教学对金融数学专业来说尤为重要。普通地方高校应该要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与时俱进地开设一些适应当前金融行业发展的实验课程,最好能够与地方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资源。
3.3促进师资队伍的转型升级,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普通地方高校金融数学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有以下解决方向:第一,积极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研究金融数学专业科班出身的博士或高级职称人才。第二,聘请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特别是量化投资实践经验的行业人才担任校外导师,定期开展金融技能培训活动或短期课程。第三,对于原有师资队伍鼓励其利用课余时间多参加金融数学、量化投资的培训,委派部分教师到金融企业进行跟岗学习,内部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作者:黄先勇 蒲惠荧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
- 上一篇:财务会计课程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
- 下一篇:管理会计课程思政育人实施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