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
时间:2022-07-13 08:33:49
导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些年,我国对事业单位建设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投入,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类型越来越丰富,如何管好用好每一笔财政资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二者融合有利于单位财务的监督,能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二者融合是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发展的主流趋势。因此,本文将针对二者融合的问题展开探讨,从二者区别和联系入手,深入分析二者融合动因,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随着市场经济机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会计职能逐渐向服务化方向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已逐渐无法满足单位发展需求,暴露出了诸多管理漏洞。事业单位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是公共事业建设的核心力量,管控好单位的各项财务资源与非财务资源至关重要。因此,面对新形势,为满足事业单位经济需求,保障单位资金的高效利用,事业单位应采取会计管理转型升级措施,加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一)二者区别
财务会计是对单位经济状况进行数据形式的统计,以货币计量为单位,对经济活动、交易活动开展确认、计量、记录,制定出明确的财务报告,侧重对账目、合同、票据的核查,检验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合规性。[1]而管理会计则基于财务数据,对单位经济业务进行把控、监督、总结,侧重于会计信息分析,利用科学分析方法,找出经济活动的规律,从而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二者区别如图1所示。显然,传统财务会计局限于表面数据的核算,缺少深度分析;而管理会计关注的是会计信息体现出的深层次问题与规律。管理会计要素如图2所示。因此,二者融合互补后,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会计信息反馈的问题和状况,深入了解单位内部财务问题,提前对相关财务工作作出调整,采取防控措施,使单位正确规避风险。
(二)二者联系
1.会计对象具有一致性二者虽有区别,却也有密切联系。二者都依托于经济活动和交易活动,以过去和现在的资金运动作为核算对象,即在会计对象上存在交叉。因此,二者存在诸多重叠工作内容,深度融合可去除重叠工作内容,减少会计工作中的无用功。这不仅能有效降低会计工作强度,减少会计工作中的投入,节约更多管理成本,还能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整体水平。2.信息来源具有统一性不论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的核算与管理,都要以单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信息作为依据,二者信息来源具有统一性。[2]二者深度融合后,产生的会计信息更加全面、清晰、准确,可为单位战略规划、战略实施提供更多信息支撑。基于更加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管理者就能有效管控各项资源,充分发挥单位资源价值,可全面提升单位的运作效率。3.功能具有关联性二者在报表内容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功能上有着关联性。不论是掌握财务数据,进行会计核算,还是采取管理会计手段,分析、管控经济业务,最终目标都是提高财务掌控能力,提升经济效益,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实际上,二者都是通过记录、计算、分析单位现有或过去的经济活动,对财务行为进行针对性控制,对价值运动进行过程监督,使单位管理者准确掌握单位内部财务状态,明确单位发展路径,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
(三)二者融合的动因
1.适应新经济环境的选择随着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不断加快,事业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日趋复杂,经济业务类型越来越多样化,需要面对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新风险。[3]如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管理风险。事业单位爆发财务风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将损害政府的公信力。为适应新经济环境,防控财务风险,强化组织生存能力,各单位要改革会计管理模式。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深度融合正是事业单位财务改革,适应新经济的关键。2.加速财务转型升级的选择近些年,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呈现多元化特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对会计管理模式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大多局限于事后核算,数据整理、汇总统计、会计核算、报表制作耗时长,难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二者融合后,除去重叠工作内容,使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财务分析中,高效解读财务数据,财务人员可及时基于财务指标,为业务发展提供指导,便能实现动态管理,加速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型升级。
二、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深度融合的思路与困难
二者的深度融合是加速财务转型升级的选择,对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很大帮助。但在融合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存在能力不足、实际融合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本文通过以下几点分析二者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一)深度融合的思路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不同,二者服务主体不同,工作方式方法不同,对报告、报表形式要求不同,工作成果表达不同,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也不同,易产生工作分歧。虽然二者关注焦点不同,却适用于同一会计准则,在信息来源、会计对象、管理功能上都有紧密联系。找出二者相同的管理目标,制订科学融合计划,主动消除工作分歧,就能加速二者的深度融合。[4]此外,要想实现融合目标,要消除二者之间的信息差。实际上,融合后两种会计人员的工作需要信息互通,若存在信息差就难以实现融合目标。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深度融合创造了信息渠道,提供了技术支持,完全可以解决信息差问题。另外,在两种会计工作实践中,对会计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也有着一定的相通性,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可快速适应新工作模式。因此,二者进行深度融合具有一定可行性。
(二)深度融合的困难
1.缺少复合型专业人才尽管二者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但二者工作起点不同,对会计人员能力要求存在差异。财务会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熟悉会计准则和相关国家法规,掌握凭证填制、账簿填写、报表汇编等技术。而管理会计工作大多与经济活动、交易活动有关,相关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财务知识,还要懂业务,了解业务流程、业务规律,具备财务分析能力。二者进行深度融合,需求的是复合型人才,自然要对会计人员提出更多新要求。然而,事业单位大多会计专业人才匮乏,现有人员以基层会计人员为主,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弱,转型节奏缓慢,不具备管理会计的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2.融合过程脱离实际很多事业单位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尝试进行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操作。但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仍不能正确判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没有缜密的融合计划,盲目采取一刀切的融合措施,导致二者融合过程中脱离单位实际,造成单位会计管理混乱,不仅无法获得融合效益,反而诱发了诸多新问题,造成交叉信息处理不当,会计信息表达不准确。3.缺少配套会计制度二者的关注点与诉求点不同,需要有配套的制度作为支撑,以减少工作中的矛盾与分歧,塑造良好的联动机制,才能实现工作上的协调。[5]而且还需要利用配套制度的强制性,强化融合力度,推动融合方案的执行。然而,多数事业单位未根据二者融合需求,更新相关制度,革新工作机制。由于会计体系更新建设不彻底,制度体系与管理模式不匹配,导致融合过程中缺少制度依据,二者融合只能停留在喊口号阶段,难以实现管理体系上的融合。4.信息互通共融性差虽然二者信息来源一致,但会计信息的表达具有差异,对报告、报表的形式要求不同。因此,要想实现深度融合,就要消除信息差,进行信息互通共融,从而基于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及时的财务分析,并根据管理会计的建议,正确调整财务会计业务。然而,大多数事业单位信息意识淡薄,由于各单位财务信息化程度低,导致二者信息汇总、融合时效性差,融合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信息不互通共融的情况,严重降低了二者融合的效率和效益。
三、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
为使二者深度融合,要找出二者相同的内在本质,将相似与相同之处作为二者融合的切入点,重新整合工作流程,制定配套制度,强化二者关联性,提高融合度。因此,本文通过以下几点提出合理的融合建议,望助推各单位财务的转型升级。
(一)丰富单位的人才结构
会计人员是影响会计管理质量,决定二者融合效果的关键因素。二者融合后,会计工作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会计核算,更多的是集中精力解读财务数据,参与单位的运营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业财意识,懂财务分析、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会计人才。若会计人员能力不足,对二者的融合在理解上存在误差,就难以为融合提供支持。因此,事业单位应丰富人才结构,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一方面,要联合人力资源主管部门,面向社会组织公正、公开、公平地招聘,择优录取优质会计人才。招聘笔试阶段,应提高考核针对性,设计具有专业技能测试功能的试卷,通过能力测试来检验应聘者的岗位适应性。另一方面,可积极与第三方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专业的讲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讲解工作重点,介绍先进工作方法,从而完善现有人员知识体系,使其掌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了解二者融合的联系与区别,可准确把控融合的重点。
(二)制订配套的融合计划
盲目融合会造成会计管理的混乱,影响会计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因此,事业单位应制订配套的融合计划,有序开展融合工作。具体来讲,在融合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对融合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融合后产生的影响进行调研,确认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融合后的工作步骤变化、管理体系变化、部门职能的变化情况,分析融合难度与后果,制订详细、严谨的融合计划。在融合过程中,由于二者原始信息来源具有一致性,因此信息层面上必然有重叠部分。事业单位可根据二者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共性,增设全新的信息码,革新会计报告形式,将交叉部分的信息进行融合,避免融合后相关会计信息出现重复内容。从控制过程方面来讲,二者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具有相似性,控制过程存在重叠,重新梳理工作流程,需去除重复工作,将控制过程进行融合,将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延伸,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效能。从成果表达方面来讲,二者报告内容上有交叉。为使报告重叠部分融合,实现表达成果的融合,可模糊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界限,将交叉部分的信息作为会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三)制定配套管理制度
制度上的融合,可为工作上的融合提供制度支撑,强化二者的融合力度。因此,事业单位要更新制度体系,为工作融合提供制度依据。具体来讲,事业单位要深入分析二者融合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充分了解二者融合对管理制度的需求,准确把控制度设计的关键点,从而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在制度执行时,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将制度嵌入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流程,通过制度明确责任与任务,规范核算方法与计量标准,进一步加速融合。除此之外,为确保制度适用性,要根据单位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政府会计政策的调整,对制度进行动态的更新,及时修正制度,尽可能减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制度冲突。
(四)提高单位信息化程度
二者要想实现融合,就必须进行信息互通共融。因此,事业单位要提高财务信息化程度,为二者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提供信息资源支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要建立互通共融的会计信息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的会计信息归集、计量、记录、运用,从而解决融合中的信息互通、共通问题。另外,事业单位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细化账目,汇总、整合、共享、分析相关数据,降低二者信息的融合难度,解决信息融合的技术问题。信息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索引功能,借助信息系统进行融合,可提高信息筛选、确认、核查效率,能大幅度提升信息质量,解决二者融合过程信息不对称、信息失真问题。但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信息系统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系统故障会影响正常工作,给二者融合造成阻碍。为了降低系统故障率,事业单位要定期相关软硬件设施进行维护,保护会计信息的安全与完整,避免长时间停机维修,影响后续工作的融合进度。
四、结束语
近些年来,事业单位所处经济环境已发生变化,二者融合是适应新环境的必然选择。但部分单位由于缺少复合型专业人才,融合过程脱离实际,缺少配套会计制度,信息互通共融性差,导致二者融合效果不明显,难以取得预期融合效益,反而增加了各单位会计管理的整体成本。因此,事业单位应丰富单位的人才结构,制订配套的融合计划和管理制度,提高单位信息化程度,从而为二者的融合创造条件,开辟全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楠.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应用研究[J].中国产经,2021(24):114-116.
[2]张宏玲.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路径探究[J].冶金管理,2021(23):134-135.
[3]梁宝兰.浅析管理会计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43(S2):25-27.
[4]曹茜.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21(35):63-64.
[5]廖美蓉,何文婷.智能化时代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思考[J].大众投资指南,2021(23):136-138.
作者:张蓓
- 上一篇:应急包物资数字化管理系统探讨
-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市场监管的应用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