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行动探索

时间:2022-07-12 15:11:00

导语: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行动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行动探索

【摘要】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新趋势,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内容,正逐步成为一种主导的数学教育模式。自2009年新浪微博出现到兴起,微博的研究与应用成为热点。文章通过探讨微博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使其更好地为教育服务,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文章采取行动研究,分析微博支持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每日一练的题库对学生进行线上指导,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实现跨时空学习,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博;小学数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于2009年引入微博,虽然时间较迟但是发展十分的迅速。但是,国内对微博应用于教育研究中的研究极少且不深入。随着网络技术发展与微博平台的推广,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了微博辅助教学的研究中,其中,河南大学的郝兆杰老师率先尝试将《C程序设计》课程利用微博进行呈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然而,国内对微博在教学中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教育的范畴,对于基础教育中的研究与应用比较少。笔者任教于一所农村小学,环境与条件有限,数学的学习氛围不浓,并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数学知识内容、深度、广度的增加,三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减弱,导致数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运用数学的综合能力较差。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学习状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呢?笔者决定尝试利用微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博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可行性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何为微博?陈永东学者认为: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问题解决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媒介,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能结合已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类比、分析、假设验证等,从而对知识点进行同化或顺应,实现学习个体的能力升华。它以问题为起点,以探究为过程,追求数学学习的有效性[2]。(二)可行性分析在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而微博作为一个免费且能即时反馈、互动透明的社交网络平台,能让学生跨时空学习,并实现全民监督,及时反馈等。以教师提前设计好的“每日一练”为媒介,通过微博进行小组的交流、总结、汇报等形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共同成长,共同学习与进步[3]。

三、微博支持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结合国内外微博案例分析和小学数学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题库—每日一练,在现有课堂元素基础上,构建了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如图1)。题库的设计是关键,其包含了现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与过去所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构建现有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对过去的知识框架进行巩固与提升。在微博上发布题目,让学生首先尝试独立解决问题,避免搭便车的现象,接着通过微博进行组内交流、组间互动,培养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最后小组长在微博下总结汇报,实现问题的最优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评价反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学生的差异性,得到能力的提升。

四、行动研究

总体计划与目标:通过行动研究,设计并完善基于微博下的小学数学每日一练题库。在此过程中,得出并试验、完善基于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的有效策略。试验的内容:以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全册作为试验内容,通过对不同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每日一练进行设计,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自主学习、协作探究、汇报反思中的表现,制作评价量表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分实验班与对照班两组。301班、302班为实验班,303班、304班为对照班。行动研究参与者: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学生。周期和时间安排:研究周期为一年。上学期设计并使用题库,并得出有效应用策略。下学期验证策略并得出教学模式。(一)第一轮行动研究[4]1.第一轮行动研究目标:设计每日一练题库并将每日一练运用于传统课堂,检验题库的效果与作用,为后续网络学习做好铺垫。2.第一轮行动研究的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上册。3.计划:(1)设计小学数学每日一练题库并检验其效果;(2)进行学生网络学习技能的培养,为后续试验做好准备。4.行动:按照题库设计方案,选择一个成绩相对薄弱的班级进行教学试验;5.观察:观察学生的作业、学业变化反馈情况。通过对每日一练进行批改,对比实验班学生的单元小测,感受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从中体现出每日一练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情况。6.反思:通过对全班每日一练进行仔细批改与成绩分析,可以发现每日一练促进学生新旧知识点的理解与巩固。可以发现部分学困生,在完成练习存在困难。因此跨时空的微博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解决这一情况,同时也要做到分层布置,让不同层次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都能提高。7.效果分析:通过量表对学生课堂表现,单元检测进行分析,学生普遍接受每日一练的学习并主动要求学习,所选取实验的班级在这几次的单元测验中明步明显,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学生对打字、网络操作还不熟悉,第一轮行动研究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还没进行网络的实验,是用于检验每日一练题库的效果的。(2)所设计的题库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设计的,不同的学校与班级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班级对所选择的题目进行筛选不能全级盲目跟风。(二)第二轮行动研究1.第二轮行动研究目标:分析、设计和试验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组成要素、基本结构,为后续得出实施的有效策略做铺垫。2.第二轮行动研究的教学内容:“应用题专项练习—乘除法”。3.计划:(1)尝试开展微博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微博下小组合作的组成要素;(2)探索并验证微博下小学小组合作的基本结构;4.行动:按照题库设计方案,实验班采取课后进行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非实验班进行常规教学学习。每日的难度进行梯度设计,选择两个小组教师全程参与讨论与反馈,两个小组教师穿插进行互动反馈,其他小组教师全程不参与互动反馈。制作评价量表,观察学生在小组学习不同要素中表现的情况。5.观察:(1)观察微博下的小组合作不同要素下,小组学习的效率。(2)不同要素下,小组成员在作业、小测等的情况反馈。6.反思:在微博下进行的小组合作每日一练的学习,学生的积极性高,完成题目的质量好,并且在讨论中能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网络学习的及时性与开放性,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不思考,直接抄袭他人的。同时教师全员参与与不参与的小组在整体效果上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原有基础上要进行必要调控。(2)学生直接的交流讨论还是局限在小组内,组间交流缺乏,因此在下一轮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组间互动学习。7.效果分析:通过观察与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微博下的小组学习主要受到题库难度、教师引导、计算机操作、互动反馈等方面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提炼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为适合学生情况的题库、必要的教师引导、具有基本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技巧的学生、具有反馈互动记录的平台。这4个要素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进而构成微博支持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结构(如图2)。(三)第三轮行动研究1.第三轮行动研究目标:总结出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的有效策略。2.第三轮行动研究的教学内容:“应用题专项练习—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周长”。3.计划:构建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的有效策略,对其进行验证并完善;4.行动:在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要求各小组要在规定时间进行组内讨论,再进行组间讨论,最后反馈到教师。制作评价量表,总结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教学策略。5.观察:(1)观察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过程。(2)研究组成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实验的效果。6.反思:通过第三轮行动研究,学生在不断的互动、交流、反馈的基础上,对问题的分析更加的透切,对应用题的恐惧减少,并且热衷于微博下的每日一练的学习。但是毕竟网络是一个双刃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尺度。7.效果分析:通过作业与成绩反思微博下的小学数学有效策略,对学生在微博互动留言、学生作业和单元测验进行详细地分析,总结出微博下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实施的有效策略:教学前期准备、适当的小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教学后的反思与总结。这5个策略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同工作实现微博下小组合作高效学习。

五、行动研究反思和总结

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情况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反思与总结,针对在行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一)资源设计策略微博下的教学一个重要关键的环节就是教学资源的组织与有效的实施,由于不同的个体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行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对题库进行改善,题目要进行举一反三,同时对小组讨论方式进行不断改进,使之能更好照顾到不同个体的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二)交流讨论策略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跨时空,实现交流的及时性。但是如果讨论仅仅停留在一层讨论,并没有进一步的交流分享,这不利于发散思维。因此,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了要求与引导。刚开始小组是直接在原有的微博题目下进行问题的回复,容易造成抄袭现象,也没有小组二次讨论。因此,让各小组相互关注,将每日一练转发到自己的微博进行解答与回复,并要求组间进行互动。(三)成果分享策略微博下的学习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成果分享的即时性,学习者能立刻分享到其他学习者的成果与经验分析。如果小组之间的共享度不够,很多时候成果分享后就没有了进一步的互动。因此教师要对不同的小组进行必要的引导,各小组相互监督提高小组分享的质量。

六、研究效果

(一)教学有效性2020年至2021年度下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表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互动,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所选择的实验班是数学综合水平一般的班级,在实验过程中,由原来的综合排名分别第三四飞跃到第一二,无论是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均取得质的提升(如上表)。(二)问题解决能力胡卫评教授指出问题解决一般包含五个环节:明确问题—探求解法—实施计划—检验结论—讨论反思。在微博下的小组合作模式的行动研究中,学生通过对每日一练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反思等一系列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维的发散,通过小组汇报、作业反馈、成绩分析等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七、微博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教学的前期准备包括师生对网络平台的熟悉、师生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制订学习设计方案、相关的教学内容资源准备。在开展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前,必须要保证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应付微博上的各种操作。在行动研究中,花了一个学期的师生计算机能力培养、每日一练题库的设计。因此,教学前期准备为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二)小组的适当设计在分配小组时,要做到各小组的水平相当,解决学生差异性。在小组学习中要做到循循渐进,鼓励小组成员多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对各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价与帮助,从而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学有所成。因此,适当的小组设计为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打好基石。(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包括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教师对小组合作的引导与互动、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测试与调整,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日一练的题库必须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题目一定要存在梯度,分层学习,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每日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在小组学习遇到瓶颈时要及时给予提示,每单元学习后根据作业与测试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做到“回头看”。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优化是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四)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是指教师对小组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对学习结果进行讲解与反馈、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评价。通过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前一段学习的总结。教师的评价与反馈是学生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让每个小组都进行汇报反馈,同时接受不同小组的建议与意见,让小组合作中的成员都感受到成就感。因此,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反馈是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的充分条件。(五)教学后的反思与总结是指根据一段时间的小组学习的成绩与互动反馈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总结,从而修改其中的教学问题,适合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后的反思与总结让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修改研究中的细节,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因此,教学后的反思与总结为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性指明方向。

八、结语

经过三轮的行动研究,微博下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效果显著,微博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一定的推广。本研究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在微博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诱惑,学习易分神。其次微博的及时性使部分学生存在搭便车的情况。因此,后续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超.微博在国内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信息化教育,2011:131-134.

[2]徐俊岗.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3]叶伟军.微博在数学教学的创新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

[4]黄甫全,曾文婕,陈冬梅,等.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以“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07,(08):58-61.

作者:林丽芳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联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