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时间:2022-07-12 15:09:17
导语:全球化下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日新月异,中、美两个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广告词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中美两国的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形式、途径上还存在比较重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两国之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比较分析,从而探讨了美国高校的有效经验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全球化;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1中美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比较
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军事大国、教育大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美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专有称谓,而是公民教育,其更多的内涵是爱国主义教育、崇尚自由、民主的政治观教育、公民宗教教育、社会规范教育,这种就是属于“通识教育”的政治和思想教育,社会、学校、家庭都要承担起教育的职责,这种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从幼儿园阶段,就要开始学会认识、了解国旗以及学会唱本国国歌;到小学阶段,主要学习美国伟人故事和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记;进入中学阶段,主要学习历史事件及其过程;步入大学阶段,历史教育更是核心课程,要学习和探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和了解每个时代美国领袖人物的思想。同时,美国也会通过多向渗透进行隐性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向学科方向渗透,在课程设置中把政治、道德等内容深入历史、专业课、文学等相关课程中和课外校外活动中;二是向社会服务渗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是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可以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载体;三是向社会环境渗透,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成才成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美国的“教堂”教育也是非常独特的,即所谓的宗教教育,它履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特殊功能,至今也影响着许多美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此外,走入美国高校中,可以到处看到为校外宗教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实践到教堂中接受宗教教育的洗礼。校园里的宗教组织非常活跃,组织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这样可以给予学生归属感和精神上面的引导。中国的经济、军事、教育等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教育方面,无论是显性教育还是隐性教育,它们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当前日趋激烈,在新时代背景的需求下,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核心内容是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规范教育,通过各种各样形式愉悦地开放地、自主地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接收教育信息,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提升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中国,大部分高校利用思政课堂,把一些科学文化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支配地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要还是学校,学校可以通过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可以展开教学,同时中国高校很重视课程的育人特色,在思政课堂中,教师会把一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伟大的英雄人物事迹融入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去,比如疫情期间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伟大事迹,用当下抗击疫情中的鲜活案例向学生讲清楚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自信,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其次,美国虽然很重视宗教教育,但在中国是不提倡的,因为中国实行的是政教分离的政策,中共产党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成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2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较
在美国高校老师教学过程中,在提出一个问题之后,老师是通常不会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也不会告知学生这个答案是绝对正确还是绝对错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生活中的实践来进行探索,使得学生在体验、思索和觉悟中达到已定的道德目标。中国高校会倾向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只有学生对这个问题提出疑问或者质疑时,老师才会对学生说清“为什么”。个人认为,在这过程中应当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减少说教形式的课堂教育,丰富和发展隐形教育的活动方式,从而进一步增加教育目的的“三性”,即有效性、启迪性、风趣性。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经济发达的美国高校有这样的一个规定:不管学生学习哪一门课程,在学习之前,要明晰三个问题:首先,从历史角度探析这门课的历史?其次,从社会层面探究所学课程关涉到哪些社会和经济问题?最后,从伦理学视角来进一步挖掘该课程需要面临哪些道德或者伦理问题?美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会给人一种无政治色彩的感觉,但又在无形中会接受教育,那是因为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基本达到了一种无意识的精神境界,即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者的思想。比如说,美国学生向美国国旗宣誓、美国公共假日庆典和游行等教育方式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输送着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以国家为荣,这样也会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教育的热情和主动性,而不是一味地用“填鸭式”的灌输方法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能就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高校还需要向美国高校学习和借鉴,就拿招生人数来说,美国高校一个专业可能就招十几个左右,中国绝大部分的高校绝一个专业的招生人数都是破百的,这会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关注到所有学生,从而使得有些学生产生“失落感”。还有一点,中国高校习惯于把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分开,这样的方式只会在表层显露出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际在做“面子工程”,没有真正表达出思政课的极其特殊性,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度远远不如专业课,从而使得大多数大学生重视智育发展而轻视德育发展、重视专业课和轻视思政课。近年来,中国高校对思政课改革也在慢慢做到实、做到位,要打造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格局。同时,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地融入各个学科,做到让学生无时无刻也能体会到思政的魅力。2019年3月举办的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因此,中国高校都在追随着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不断积极地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更好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努力做到“思政育人”“思政强国”。
3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
美国高校会设置一些相关的通识课程,包括美国宪法、美国历史、公民与法、政治与社会制度、大学生生活导论课、社会实践课等,进行间接教育,其中有些课程的政治性、理论性非常强,从而来熏陶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些课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价值观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培养出合格的好“公民”。此外,美国高校对拿学位方面是有要求的,即要拿到政治科目的学分是必要的。在中国,所有高校都普遍开设有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些公共课程,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门基本课程。另外,形式与政策这门课程也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对于这五门课程要全部修满学分才可以拿到学位。由此可见,两个国家都重视学校在思政课程中的主渠道作用。学校教育在中美高校之间也存在很明显的差异。在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于一元化教育,其教育方式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让学生从心底就种下一颗爱国的种子等。他们非常重视隐性教育,将环境渗透、社会服务等融入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这个目的,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而中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法更多形式是理论灌输、课后辅导、自我教育等,形式非常单一,没有创新性、新颖性,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可度也很糟糕,以导致成效不显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度也是会影响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视度较低,大部分家长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发挥者是学校,学校是学生的引路人,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较少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道德情感等。例如,学生使用校园贷走向极端的事件在这几年中频频发生。导致事件发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孩子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一切都是家长为孩子铺好路,孩子只管走,这样只会阻碍孩子的发展。然而,美国的家长是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跟学习成绩比较起来,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专业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在家中,美国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例如,父母周末会让孩子独自制作早餐或中餐,使之形成良好的独立习惯。此外,在美国学生可以免费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迹等,高校也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并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和志愿服务的机会,并记录到个人档案中,因为志愿服务是每一个学生的一项必要任务,它贯穿人的一生,也受益于一生。
4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路径对我国的启示
4.1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要融会贯通
面对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高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可以采取社会实践、情景模拟、主题辩论等方式来让学生亲身体悟教育内容,达到一种潜移默化、内向心生的效果,从而提高认可度和学习激情,同时也加强了隐性教育。例如,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展开课堂思政教学,即就围绕“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将思政教育融汇到实际案例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堂中去。此外,还要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个专业课中及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领悟到思政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成才是多么重要,例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伦理学、心理学等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格局。
4.2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全面的人,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我国高校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如果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社会活动两者没有结合度,这个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做到与社会无缝隙对接,以至于无法融入社会中去,使得学生难以立足于社会,从而要重新进行学习。然而美国高校对于社会实践这一板块还是非常重视的,它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度使得教育与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让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活起来、动起来。因此,我国要学习和挖掘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有益经验,将思想政治理论与社会实际的融合度更上一层楼,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发展路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出色。
4.3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形成合力
高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应当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比如说,学校可以和当地历史博物馆、革命红色圣地沟通,定期带领学生去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同时,学校也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家长配合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心,不是一味地关心学生的成绩,因为个人综合素质往往比成绩更为重要。另外,学生家长的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是有萌芽作用的,是具有长期性、早期想和启蒙性,要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同等重要,两者要形成合力,共同发挥有效作用。学生家长在教育的同时可以自发形成一个相关的委员会,帮助学生组织生活实践活动等,同时家长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如何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健全全面的人格。
4.4发挥大众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力作用
如今,面对着互联网发展、经济发展如此迅猛的中国,尤为自豪。现在那些电视、电脑、手机、报纸等大众媒体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同时,还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江泽民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领域来说,大众媒体技术无疑是锦上添花,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所说,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特点,发挥它们应有的影响作用,让它们更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更贴近社会,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形式,向他们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使之保坚定自己的最初的初心,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使之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姿态。结合网络舆论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更容易入脑、入心。此外,还要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开辟网络技术,提高宣传的质量,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在如此便捷的网络现代化的时代,教育实施者要好好利用时代所赋予我们的权利,将网络媒体技术与自己的工作结合起来,能够及时、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做实、做明。
作者:杨玲凤 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谈肉身的赞歌与理性的反叛
- 下一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行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