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美育的实践
时间:2022-07-12 15:05:15
导语: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美育的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新时代创新理念的大力推动下,教师纷纷探寻新资源、新理念和新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求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耳目一新、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全新认知环境。期间,美育以其特有的审美性、艺术性和想象性而“独领风骚”,逐渐成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颗闪耀的新星,冉冉升起。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美育;渗透策略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学校教育中的美育越来越关注。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师应自觉肩负起进行美育的时代重任,并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渗透美育,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
美育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能够从心理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主要是将语文教材以及课堂内容中的一些表现美好愿景以及描绘美好事物的文字、语言等进行着重强调,引导学生感知其中存在的审美价值,从而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想象力、思维方式以及思想品格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的培育。通过开展美育工作,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能够在生活、学习中有效调节自身的心态与情绪,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思想意识,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策略
(一)借助电化教学感受视觉之美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材料大多来源于经典的文学作品,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艺术性、深奥性和抽象性,非常不利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的课堂认知。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直观呈现课文内容中的抽象美、想象美和艺术美,降低小学生对“美”的感知难度和理解难度,感受视觉之美。以《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为例,“植物妈妈”有各种各样的好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开开心心地去“旅游”,然而,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植物妈妈”的奇思妙想总是似懂非懂,因为现代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亲眼看到“植物妈妈”的奇思妙想。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直观展示“植物妈妈”的奇思妙想。教师要让小学生亲眼看到“蒲公英妈妈为孩子准备的降落伞”“苍耳妈妈为孩子穿的刺刺铠甲”“豌豆妈妈的‘人间大炮’”等。这样,小学生会亲眼看到迎风起舞的蒲公英、碰瓷式的刺刺铠甲、发射豌豆的“大爆炸”,自然就会在亲眼所见中切身理解“植物妈妈”的奇思妙想,惊叹于“植物妈妈”的智慧之美。
(二)利用景物课文渗透美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是针对一些国家、城市的风光或者人文景色进行描绘,通过阅览与学习这些课文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感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并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其之后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与动力。例如,教师在讲解《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时,其中主要描述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及当地的风土人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威尼斯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使其能够对外面世界的美好充满向往,使其好奇心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教师可以通过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前提下,坚定自己在未来努力的信念,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步入健康的成长道路。
(三)借助师生互动探讨人性之美
教师不仅要通过精美图画直观展现古诗的自然之美,还要通过音乐艺术加速学生对想象美的感悟,更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师生互动,深度开发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团队合力去探讨文学作品中故事主角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故事主角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能够对小学生提供高价值的思想教育、美育熏陶和德育教化,教师非常有必要将故事主角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为小学生开发出来。以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讲述了少年周恩来身怀报国之志、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感人故事,对现代小学生非常具有教育价值。因此,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讨论,让小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全面把握少年周恩来的远大目标和精神追求,让小学生感悟到少年周恩来的人性之美和品质之美,并鼓励小学生以少年周恩来为人生楷模,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创设美感情境,在朗读中感受美
叶圣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创设引入美感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唤起审美直觉,使学生融情入境。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如配乐朗诵、图文结合、演一演等等。《二泉映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坎坷艰辛的一生,在教学前,教师播放第一遍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初步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随后引导学生熟读深思,深入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再去体会阿炳第二次听泉时的感受,“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读到这里,学生的情感已经有了初步的积淀,与主人公阿炳产生了情感共鸣,依旧是二泉美景,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置身于其间,进一步体会阿炳不屈的情怀。最后再次播放名曲《二泉映月》,渲染意境,让学生在理解作品内涵后真正感受名曲之美和人物精神之美。
(五)通过对比深化学生的认识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分析语言文字背后的真情实感。学生对不同情感以及形象的分析和揣摩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以及剖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抓住细节要素,了解学生对不同美学元素的认知以及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及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及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自主分析和判断能力有所差异,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基础,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指导和鼓励学生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革除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弊端,丰富审美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
(六)基于课外阅读拓展审美教育素材
阅读是积累文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指导,以课文内容为基础,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确保课外读物本身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地推荐课外读物,让学生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接触到审美方面的知识观念,并且积累文学知识。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守株待兔》等优秀的寓言作品,这些寓言故事虽然内容简单,但是充满了哲理。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推荐《伊索寓言》等作品以及中国民间的传统寓言故事,让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小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道理。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讲故事的趣味活动,让学生针对最近的阅读内容进行分享,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将阅读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美的体验与感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承载者和建设者。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课文内容中的美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美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借助美育资源将小学生培养成为内外兼修、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程桂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20(16):72-73.
[2]王艳红.乡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3]陈海霞,王潇.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9(12):234-235.
作者:王健全
- 上一篇:高职扩招下财经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 下一篇:央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