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时间:2022-07-11 15:00:28
导语:人本主义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班级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工作,更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人本主义的观点将人的要素居于首位,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而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如果能妥善运用人本主义方法管理和建设班级,以集体为中心建设班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因人而异地解决问题,不仅能在班级建设与管理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通过营造和谐共处的班集体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工作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人本主义;班级管理;师生关系
一、以集体为中心的人本管理
人本主义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与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谋而合。代表人物之一的罗杰斯由此提出了“当事人中心疗法”这一心理治疗方法,后由于实践的不断探索,该治疗方法逐渐被运用于管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逐渐形成“以集体为中心”的管理学方法。这一方法的核心仍是人本管理,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如何发挥被管理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厘清人本主义视角下与集体相关的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本管理在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首先,以集体为中心的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间有着心理联系的人构成了集体,认为处于集体中的一些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以班级管理为例,比如班主任颁布了某项有关班级纪律管理的奖惩措施,它将对班级里的其他成员都产生影响。班干部可能觉得,这更加方便他们协助管理班级;部分学生可能认为,管理中有些规定不近人情,或认为某些惩罚措施过于严厉。这时集体中某个成员的行为对其他成员的行为造成了影响,在班级管理中,不仅是班主任,班级学生之间的行为也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如一名学生在班级津津有味地阅读某本小说,即使她没有主动向其他同学推荐,只是坚持阅读一段时间,班级里也会很快刮起一阵有关这本小说的热潮,这正是由于集体中成员之间心理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其次,以集体为中心的人本管理还认为,集体中的一些问题如果不能用有效而适当的方法解决,则很可能演变成从内部扰乱集体的破坏性力量。依然以班级管理为例,比如班级里有两个同学有一些矛盾,班主任的方法是调离座位,让两个人在空间上离远点。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只能暂缓这种状态。可能这两位学生在课上出现冲突的概率变小了,但是这种冲突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因为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所以这种矛盾会一直存在于集体中,也可能会慢慢变成小团体之间的抱团矛盾,对集体建设与管理形成破坏性的力量。再者,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观点还强调,实现集体高效民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有管理者的引导。就像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自由讨论对于班级管理制度的想法,通过学生讨论的内容,甚至发言对象、次数、神情等,教师可以掌握学生们对一件事的态度,乃至对其他成员的看法。在其中加以必要的引导,可以使民主讨论更加高效,也能更充分地发挥集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学生们在集体参与班级事务过程中,也能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自觉调节成员间的关系和对班级的态度。
二、以集体为中心的领导者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角色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无疑承担着管理与组织班级的重要任务,从管理学来看,班级中的班主任就是管理学中的领导者。“以集体为中心”的领导者区别于以往“以领导者为中心”的领导者,其最主要的职责是对集体负责,所言所行皆围绕集体成员的发展,而非以自我为中心,忽略集体的声音。我们怎么看待班级管理中这两种领导者角色的不同呢?一方面,班主任拥有管理学生的权力,他做出的一些决定将影响每位成员的方方面面;但是,这种权力其实也是集体赋予的,班主任也必须对他的决定负责。正如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态度形成三过程——依从、认同、内化一般,好的班主任似乎能让班级里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认同他所说的,并且在行为上也与集体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学生可以放心地与班主任建立一种依赖感。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民主和专制的角度来对比“以集体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的班主任和“以领导者为中心”的班主任的不同,前者的领导要比后者的领导更能激发集体成员的活力。当把一些权力下放,比如班主任适当地把一些班级事务下发给学生们,像设置一日班长、卫生监督员等,学生的参与性会提高,在集体中的归属感也会提高,班主任也能逐渐融入集体中,逐渐获得集体成员的接受。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担当起促进者、协调者、创造者、鼓励者、评估者等角色,而不应该是权威自居,说教过多。由此可见,以集体为中心的领导强调的是,领导者首先关注如何促进集体的发展,帮助集体明确并达成其目标,同时协助集体成员来实现自我,这与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班主任所要达到的班级建设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如何实施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释放,以达到学校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在和谐班级氛围中健康成长,这已成为班主任,乃至其他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孜孜探索的主题。
三、实施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的有效对策
班级是由个体构成的,集体的进步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个体的成长也可以推进集体的发展。班级管理的出发点是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学生来实现,最终落脚点仍回归学生的成长,所以班级管理必须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建设和管理班级的核心思想是以集体为中心的人本管理。班主任应在日常管理中将人本观点融入自己的言行中,在培养正确的集体意识导向时,班主任自己的良好形象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能在无形中带动学生的行为。比如,班主任要求学生爱护教室环境,如果他在教室看见废纸屑等垃圾时能主动拾起并扔到垃圾桶里,这样的行为要比口头要求学生自觉保持周围环境卫生的效果好得多。同时,学生也更加信服这一规定,并能自觉内化成自己的行为标准。另外,处于集体中的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班级事务的参与者,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中,能推动集体获得更高质量的进步。因此班主任不仅需要以自身权威影响学生,也需要培养学生自觉参与集体事务的意识,如设置每日纪律委员,就是通过将班级管理权适当下放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想法,学生对于他人、集体的态度才会由事不关己转为热心参与。其次,要通过制度建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和谐班集体。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的形成,离不开民主的组织和制度建设,离不开由成员共同认可的管理目标的建立。在组织和制度建设中,班主任需要斟酌确立符合班级情况的工作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以保证班级工作的良性运作。从日常管理制度来看,班级日常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对班级的有序管理,又要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具体而言,对于一些学生可适度参与的日常制度,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班主任与学生共同探讨班级公约,与班干部共同商定班团干部制度。学生在参与这些制度的建设工作中,对这些制度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也比较不容易产生反抗的情绪或做出背离的行为。而从班级的集体活动制度上来看,应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性格、成长背景、长处等,重新定义“参与”一词,不能因为某位学生没有积极报名某个活动而认为其没有参与集体活动。就像在一个表演中,台前演出的人是参与者,幕后工作者也是参与者;集体讨论中,发言者是参与者,记录者是参与者,认真倾听者也是参与者。与其想方设法让学生参与你想让他们参与的班级活动中,不如让他们主动选择他们自己想去的位置,即不给学生过分的压力,完全依靠集体成员的内部动力,发挥他们的所长和潜力,促进全体成员的参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此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一些灵活的奖励制度来加强班级的民主管理。奖励不一定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不仅是明显的,也可以是隐含的。比如对于忘记打扫卫生的学生,通常班主任的做法是严厉批评并“罚”他打扫一次或多次卫生,这位同学可能并不是故意忘记,并且也意识到错误,这时班主任的做法可能会使其产生一些不满的情绪。如果班主任可以采取灵活的奖励制度,化“罚”为“奖”,耐心告诉他,忘记打扫卫生会给其他同学增加工作量,因此需要通过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来弥补,“奖”其担任一天的卫生监督员,参与全天的班级卫生打扫。这时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让学生能在另类的“奖励”中主动而非强制地接受班主任的管理。最后,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分阶段做好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建设。从班级的形成和发展阶段可以知道,班级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中的,每个阶段的集体都有着明显的特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因而班主任需要因阶段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班集体组建和核心形成阶段,学生之间刚刚认识,或许还没从上一个学段的影响中脱离出来,面对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带着警惕和防卫。因此,“破冰”成为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成员彼此之间的冰块消融,才能促进集体形成温暖的氛围。班主任必须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举行一些适当的、适合集体参与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发现并挑选那些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积极热情且愿为同学们服务,具有一定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以初步组建班集体的核心,并根据之后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调整,如在学生比较熟悉后,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班干部。通过培养和教育班干部以集体为中心的管理意识,可以辐散至全体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集体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以集体为中心的班主任的角色也逐渐多样化,从最初只担任领导者的角色,逐渐演变为担任促进者、协调者、创造者、鼓励者、评估者等多重角色。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创造一些条件,更好地发挥有利于班级和谐氛围形成的作用,如传达温暖、同理心和关注他人。在集体中,很多学生对其他学生说的话不感兴趣,甚至不去听,那就难以达成相互理解,更不用谈彼此交流。这个时候,班主任就要率先表现出对学生关注的态度,就像心理咨询中的倾听技术一样,要表现出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适度共情与参与,也可以用一些身体语言或非身体语言对学生所说的话进行反应,不急于下结论,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等。这些都能传达温暖与同理心,也促进学生学会在以后的相处中主动关注他人。可以说,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具体且重要的环节,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观点,契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班集体建设中强调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希望这篇探讨能引来更多的“美玉”,引起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检验和探索,以寻求更切合实际、更有效的方法,使人本主义心理学中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找到实施路径,以集体的疗愈作用促进个体身心的健康成长。
作者:庄子运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燕子矶新城学校小学部
- 上一篇:谈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性
- 下一篇:高年级情绪觉察主题心理课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