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创新探讨
时间:2022-07-11 14:50:51
导语: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培养创新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就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而言,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至关重要,直接且深刻地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现有研究来看,职称评审能有效引导并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以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为切入点,围绕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等指标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科学公平、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职称评审标准,以促进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师资队伍的优化,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培养;职称评审;职业教育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为一种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力量。艺术类高职院校作为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艺术类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在“十四五”时期国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与“双高”建设的新形势下,艺术类高职院校如何发挥好职称评审的作用,打造一支专业扎实、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以切实提高艺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的多层次需求,树立职业教育的好口碑,值得学界深入思考。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现阶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并且,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多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疏于艺术审美、职业素养、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以考试成绩为最重要指标的传统教学理念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其技术等级偏低,技能单一,社会认可度不高,不仅严重影响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专业的传承与创新。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大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多种岗位技能,并对艺术体系具有一定认知,能满足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教育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直接功能和最大价值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引导和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应有的发展。”①当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大多通过课堂教授、实践实训、技能竞赛、校企合作等途径实现技能知识的迁移与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练三个环节密不可分。教师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再通过练习转化理论知识,巩固并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就艺术类高职院校而言,年龄在40岁以上的艺术类专业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专业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科研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新进艺术类专业青年教师大多为高等院校应届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与综合素养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普遍欠缺实践经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可见,艺术类高职院校无论实践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还是专业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上都有难点,这大大阻碍了其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领导者、课程理念的实施者、教学目标的制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求知的启发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者,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贯彻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②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关系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教师需兼具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二、职称评审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培养的作用和意义
当下,职称评审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一是职称评审条件的设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重视教师的教改能力,鼓励教师通过参加专业学习和培训提升岗位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锤炼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二是职称评审条件的设置提高了对教师社会实践的要求,不仅扩大了实践活动的范围,而且还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有利于促进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双师”队伍的壮大;三是职称评审条件的设置不以论文数量为唯一标准,认可教师以艺术成果替换论文,以此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积极开展科研,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并以科研反哺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探索建立具有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通过分类评价引导教师扬长避短,特色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当下,职称评审是提升艺术类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艺术类高职院校应根据其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有别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评审条件和办法,“并将技能等级、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专业行业影响力、社会服务能力等列为重要参考指标,真正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③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基于其艺术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与教师队伍的现状和特征,其教师职称评审包括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推广型、科研教学并重型三类。艺术类专业教师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推广型中的任意一种参加职称评审。前者的评审条件为较长时间从事教学工作,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在学院同类教师的平均水平以上,注重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包括主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发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的论文或主编教材,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的成效等;后者的评审条件为承担艺术创作与传播、公共文化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并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主要考核行业企业技术服务、应用对策研究以及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效。公共学科教师可申报教学为主型与科研教学并重型两类职称评审,前者侧重对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教研成果的评价,后者鼓励校内行政兼课教师服务本岗位的同时从事教学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一)突出考核教学质量
高校的第一要务为培养人才,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学。因此在职称评审中,应突出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包括课内教学效果考核与课外教学实践考核两部分。前者主要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规范、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后者主要考核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即是否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标准以及自身经验等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与实际需求,使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市场,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行业需求等。这两种考核均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进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职称评审中,课内教学效果考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工作量,即教师每年需完成学院规定的总课时量;二是课堂教学效果,考核指标以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督导评课为依据,从教学规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组织引导、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综合考评,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课外教学实践考核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和人才培养能力,三类职称的评价指标侧重点各有不同。教学为主型和科研教学并重型职称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或教学名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开发精品课程,主持或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综合改革、教学标准制定等;社会服务推广型职称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师个人参加演出,创作作品,举办作品展,获得文艺评奖,完成产学合作项目,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对外合作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由此,设置侧重点不同的课外教学实践考核指标,有利于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发挥优势和特长,提高教学质量。
(二)专业人才培养成果与科研成果的等值替换
科研成果评审的重点在于质量,以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人才培养的优化以及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有所贡献为重要依据,而非一味强调数量。科研成果的评审条件为等值替换的弹性设置,即“对不同类别的科研成果进行价值估算,建立彼此之间的等值关联,进而可相互进行等值替换”。④具体而言,就是适当降低对学术论文和科研项目的要求,将教师指导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纳入职称评审条件,用教师个人的艺术作品及指导学生获奖替换科研成果,突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如艺术类专业教师公开出版的个人作品集、在艺术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作品及其完成的重要研究报告、公共文化政策和标准制定等可替换论文,专业教师个人的专业创作、表演获奖、专利发明等可替换课题,只要符合其中之一,即可达到职称评审的相关要求。这种职称评审条件的设置基于艺术类专业教师科研成果的特殊性,探索以其他成果形式替代学术论文,减少了对教师学术论文、科研项目的数量要求,可用艺术产品、表演获奖、发明专利或其他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指标进行等值替换,从而使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情况的业绩点,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三)加强职业培训和社会实践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教师既要在课堂教学中教授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也要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实践能力等方面富于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双师素质”,突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化方向。如今,新技术、新工艺带动的新专业不断出现,如融媒体技术与运营、电子竞技、艺术管理等,反观相关行业,却未有统一的评审标准和行业认可的奖项。高职院校在制定职称评审条件时应体现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增加具有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特色的内容,合理体现“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关系、理论提高与技能提升的关系”。⑤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为例,在近年来赛事变展演的背景下,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进修并重,分层次、分类别制定职称评审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兼职、交流、挂职等形式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锻炼,形成教师进修培训、挂职锻炼的制度化机制。同时,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相关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接受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因此在教师系列职称申报条件中要求申报者自任现职以来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可见,以职称评审为导向,一方面能促进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有利于其明确职业发展阶段,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促进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积累实践经验,有利于其掌握行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流程,了解企业文化与用人需求,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职称评审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人才培养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以职称评审为导向,突出艺术类高职教育的特色,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既对教师承担的课程教学时数、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和效果、进入企业锻炼的经历、发表的科研或教改论文、论著的等级和数量等进行定量评价,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治学精神、教学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教学革新以及团结协作等开展定性评价,并将学生成绩、作品获奖等纳入职称评审条件,进而建立符合艺术类高职院校特色的职称评审标准。如此,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确保教师队伍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王雨竹 姜璐欣 单位:四川艺术职业学院
- 上一篇:高校思政课图像叙事图本开发和运用
- 下一篇: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