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探讨
时间:2022-07-11 09:31:05
导语: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在小学到初中的衔接阶段的学习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学生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数学科目教学中,初中阶段的课程难度和内容量不断增加,学生在中小学过渡期出现了一系列衔接问题,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数学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是教育的重点学科,在初中教育中,数学教师要重视中小学的衔接工作,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更好地适应初中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方法策略;教学衔接
中小学过渡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学习吃力、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状态欠佳等情况,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学习受到阻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要意识到中小学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衔接工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做好中小学衔接工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长期学习发展的需要。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更加深入,在拓宽学习思路的同时,使学习能力也获得较大的提升,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中小学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做好衔接工作,对学生进行积极准确的引导,才能够保证学生顺利过渡,提升对数学的热爱之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深化认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中的问题
(一)学生对基础知识了解不够透彻,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在中小学教育的关键阶段,做好衔接工作直接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然而,受教师教学思想和专业素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缺乏教学衔接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中小学衔接教学,且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没有深入开展衔接教育工作,缺乏系统的工作体系,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衔接教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学习方法单一,在步入初中阶段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学习出现困难。以负数为例,小学阶段已经出现了负数的基础概念、简单的计算等内容,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掌握好负数的概念,没有对负数与正数进行分析,在初中学习有理数内容时,容易将不同的数学概念相混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缺乏自学意识。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一步步学习,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知识难度较低,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在进入初中后,数学的难度更进一层,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思维仍旧停留于小学阶段,学习方法单一,且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中仍旧以被动听讲为主,难以跟上教学进程,导致学生的数学水平下降。
(二)没有因材施教,学生难以转换数学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思维水平、学习习惯等仍处于小学阶段,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往往直接按照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成绩只能反映考试水平,无法体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影响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制定,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只能自己慢慢适应,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中小学教学衔接工作,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使教学从运算分析逐渐向代数思维进行转换,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思维转换存在明显的困难,在以往小学阶段的学习中,虽然记住了数学概念、公式等知识,但对数学运算和数学符号的本质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在后续的有理数、函数等抽象性知识的学习中出现问题,没有形成清晰的数学思路,学习效果不佳。以应用题为例,中小学数学中含有大量的应用题,但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一味地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按照教师讲授的套路和方法解题,在学习中对他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对数学的本质缺乏正确、清晰的认识,无法做到举一反一,逐渐形成惯性思维,无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
(三)没有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衔接不足
在当前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本阶段的课程内容,将重心放在教材本身上,认为小学与初中是不同的体系,教学衔接意识薄弱,将它们当做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导致中小学衔接教学力度不足,难以全方位开展衔接工作,影响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对学生缺少关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教学方式单一,中小学教育缺乏连贯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难以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不足,影响学生的发展,不利于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教师要考虑到数学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不能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全面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问题,以新课标为指导,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将生本理念落到实处,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加强中小学教育衔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案,调整学习状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和探索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的环境和节奏,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事物的认知以实物为主,而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简单,内容大多是具体的事物,教师可以借助具体实物开展教学,让学生感知数学,以实物为参照认识和理解数学,掌握基础的知识。而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截然不同,初中数学内容更加深奥难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做好衔接工作,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学生快速度过初小衔接时期。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通过交流活动、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学生多方面的情况,既要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要了解学生的性格、能力、思维等各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二)引入教学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为简单,而初中数学教材中含有较多的抽象性知识,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思维方式难以立刻发生转变,难以理解抽象的定理、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等知识,学习难度较大,难以适应初中的学习,在学习中容易受到打击,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中小学教育衔接,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加强思维方式的衔接,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入教学实例,有序开展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顺利度过初小衔接阶段。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加强引导,发挥自身引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有序开展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将小学知识与初中知识有机结合,向学生介绍抽象的理论知识,将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的知识,增强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巧用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多姿多彩的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图形,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将不同的图形相互拼接,动手制作几何图形,发挥想象力,在实践中将图形排列组合,组成各种精美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发散思维,探究几何体的特征,从而理解抽象的几何图形概念,通过引入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在脑中形成具体、形象的认知,加强学生知识迁移,促进小学和初中教学的衔接,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抓住衔接关键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工作,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不利于长期发展,为此,在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关键期,优化教学衔接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关键期。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较为简单,通常是借助具体事物辅助教学,而初中知识具有较强抽象性和复杂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学习环境,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在进行抽象性知识教学时,先从简单的内容着手,利用直观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回忆以往学习过的内容,巩固基础知识,再引出抽象的概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教师要控制好教学节奏,在课堂中进行科学的总结评价,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增强自学意识,改进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教师要从习惯着手,做好指导工作,从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和课后复习等方面出发,将知识点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掌握数学的本质。例如,在“同类项合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从合并同类项、同列项、多项式等角度探究,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快速适应初中教育。
四、结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初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做好衔接工作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当前教育阶段,如果忽视中小学教学的衔接,只重视本阶段的教学工作,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中小学不同的教育模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加强对衔接工作的重视,从多方面着手探究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颉珉昕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河口学校
- 上一篇:谈八年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
- 下一篇:幼儿园版画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