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时间:2022-07-10 17:18:17
导语: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从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教育水平、就业质量、医疗水平、城市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7个维度选取反映美好生活需要的19个代表性指标,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用均值法和熵值法实证分析了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高度相关,但均值法优于熵值法。分区域来看,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不同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分维度来看,各省份在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两个维度的差异性相对较大。从具体指标看,各省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差异最大。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均值法;熵值法
0引言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研究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人们通常用GDP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但GDP偏重经济数量的增长,而高质量发展涵盖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除了关注“量”的增长,更加注重“质”的提升,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指标来衡量。因此,研究如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机理的研究,多数学者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经济“质”的问题。金碚(2018)[1]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并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性和丰富性;也就是当下的生产力水平能够为最广大的劳动人民提供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资料[2];体现在质量与效率的统一、创新驱动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这三个方面[3]。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并且需要以经济增长为根本出发点[4]。关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多数学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框架构建指标体系[5,6],张侠和高文武(2020)[7]构建了经济动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美好生活、和谐社会共五个维度、34个具体指标的指标体系,张震和刘雪梦(2019)[8]从经济发展动力、新型产业结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开放性、协调性、绿色发展等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李坤(2019)[9]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创新能力、社会福利、文化繁荣、资源环境这7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本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以经济增长为基础、以反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几个重要方面为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以期通过分析这些代表性因素得出评价结果,明晰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施策。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1)覆盖范围的全面性。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不是经济社会某个方面的突飞猛进,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着眼于此,需要全面而广泛地体现现阶段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评价维度的代表性。评价指标的选取既要兼顾全面性,也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最能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几个维度,在每个维度选取最能充分体现该维度特征的1~3个指标作为衡量标准。(3)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取指标时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参考各地区统计年鉴等官方资料科学设置评价指标。
1.2指标体系内容
本文从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教育水平等7个与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维度来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1。(1)经济基本面。经济基本面衡量了当地经济增长质量,本文借鉴已有文献[10],从经济增长的强度、稳定性、产业结构合理性这三个方面进行衡量。①用人均GDP衡量经济增长的强度,人均GDP越高,表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越大。②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社会环境的公平性相关,经济发展越稳定的地区,社会环境越公平[10]。稳定性可以用GDP增长率变异系数来衡量,变异系数越高说明经济发展越不稳定。为平滑短期波动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本文中GDP增长率变异系数的测算采用3年期滚动窗口数据。③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一般用泰尔指数(TL)衡量。根据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当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时,即各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时,各产业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相等,此时有Yi/Li=Y/L,即TL=0,所以TL越小表明产业结构越合理。(2)生态环境。本文主要从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空气质量、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处理三个方面选取指标。用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的占比)衡量当地的空气质量,用单位废水排放量和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衡量经济绿色发展情况。(3)教育水平。用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衡量高等教育的普及率。教育质量应该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师比、普通高等学校专职教师学历水平衡量,而鉴于教师的学历水平数据难以获取,故只选取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师比这一指标。(4)就业质量。高质量发展下的就业质量除了关注收入水平外,还要考虑失业率、职工参保率等情况。用城镇登记失业率衡量失业率,用参保职工比例(职工医疗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的最低参保人数与从业人员之比)衡量就业保障,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衡量收入水平。(5)医疗水平。用每万人执业医师数衡量就医时面临高水平医生的概率,用每万人医院床位数衡量住院时等待床位的可能性。(6)城市建设。用等级公路里程比衡量出行的便利度,用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衡量城市绿化情况,用互联网用户接入户数除以总户数衡量信息化水平。(7)城乡协调发展。用城乡居民收入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用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衡量城乡消费差距。泰尔指数计算公式为:TL=åi=1n(Yi/Y)ln[(Y]i/Li)/(Y/L)计算产业泰尔指数时,Y表示当地GDP,L表示从业人员;Yi表示i产业增加值,Li表示第i产业从业人员;i=1代表第一产业,i=2代表第二产业,i=3代表第三产业,n=3。计算城乡居民收入泰尔指数时,Y表示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L表示当地常住人口;Y1表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Y2表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L1表示城镇常住人口,L2表示农村常住人口;n=2。
1.3权重计算经济
高质量发展不是经济某一方面的快速发展,它关心的是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所以等权重赋值法更能体现这一点。对本文中7个维度赋予相同的权重,以显示各维度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同等重要。但为了避免该方法的权重比较随意的缺陷,本文采用了熵值法对比测算结果。
2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
2.1数据说明
(1)数据来源。选取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2018年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来自各省份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缺失数据用全国平均值代替。(2)数据归一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法处理原始数据,对正向指标用公式(1)进行处理,对逆向指标用公式(2)进行处理。(3)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经济数据之间一般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本文定义正相关指标的相关系数在0.8及以上为重复性指标,必要时加以合并。通过R软件计算得出的指标相关系数矩阵表明,指标之间的独立性较好,符合测算要求。
2.2结果分析
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只用来表示现阶段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高低和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仅作为判断美好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参考依据,并不代表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实现情况。
2.2.1等权重赋值法
由下页表2可知,2018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值为3.6084,接近一半的省份低于这一水平。东部地区除河北、海南、广西外,其余省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得分前10名的地区中有8位隶属东部地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西藏最低,前者是后者的2.5倍。这说明了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以四分位数3.3616、5.2019为两个分界点,可将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综合得分大于5.2019的省份,称为高水平型,目前只有北京位于该水平之上;第二梯队为综合得分在3.3616至5.2019之间的省份,称为中等水平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18个省份;第三梯队为综合得分在3.3616以下的省份,称为低水平型,包括山西、河南、安徽、西藏等12个省份。表2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中等偏上分布。
2.2.2熵值法
熵值法计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具体公式为:其中,w表示权重,S表示综合得分,i表示省份,j表示具体指标;m=31,n=19。由表3可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均值为0.4371,低于平均水平的省份有三分之二,多于等权重法;北京综合得分最高,云南最低,前者是后者的3倍,差距比等权重法大;综合得分前10名的省份中依然有8个均为东部地区,与等权重法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可见,在熵值法下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与等权重赋值法类似,依旧以四分位数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为三个梯队,综合得分大于0.7406的省份称为高水平型的第一梯队,只有北京符合,与等权重赋值法结果一致;综合得分在0.4430至0.7406之间的省份称为中等水平型的第二梯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10个省份;综合得分在0.4430以下的省份是低水平型的第三梯队,包括吉林、陕西、重庆等20个省份。与等权重赋值法相比,熵值法下多数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高。
2.2.3两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用R程序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检验,测量两种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从表4可以看出,两种方式的测量结果除经济基本面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排名相关性略有偏低以外,其余指标的排名结果高度一致。可以看出,在经济基本面指标排名中,天津、重庆、吉林在熵值法下的排名明显优于均值法。均值法下天津的经济基本面指标得分排第12、重庆第28、吉林第27;熵值法下,天津第5、重庆第19、吉林第20。在生态环境指标排名中,西藏和内蒙古在熵值法下的排名明显优于均值法。均值法下西藏的生态环境指标得分排第10、内蒙古第20;熵值法下,西藏第2、内蒙古第11。通过分析具体数据发现,上述省份在熵值法下的排名明显优于均值法的原因在于,熵值法赋予权重低的指标得分低,赋予权重高的指标得分高。熵值法的权重与指标值的离散程度相关,指标值离散程度越大,则权重越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社会各个维度均衡发展的理念不太相符。因此,在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均值法的测量结果要优于熵值法。
3结论
本文从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教育水平、就业质量、医疗水平、城市建设和城乡协调这7个维度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用等权重赋值法和熵值法测算了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的测度结果之间高度相关,但均值法优于熵值法。(2)东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总体上看,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本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分布,不同省份间的差异较大。具体而言,北京、上海、江苏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排全国前三位,广西、云南、西藏排最后三位。(3)分维度来看,各省在经济基本面、生态环境两个维度的差异与其他五个维度要大。(4)从具体指标看,各省份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问题。
作者:任海军 崔婧 单位:兰州大学
- 上一篇:遗失物拾得人之报酬请求权问题
- 下一篇:财务报表收支结构分析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