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化的自然岸线质量评价方法
时间:2022-07-10 15:18:10
导语:一种定量化的自然岸线质量评价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0引言
自然岸线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空间价值,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岸线与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中国首个关于海岸线的纲领性文件−−《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提出将自然岸线保有率纳入沿海地方人民政府考核之中。目前,山东省海岸线管理考核指标仅有自然岸线保有率,这一指标只是自然岸线长度的反映,无法全面、客观地体现自然岸线在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方面的重要意义。鉴于此,需结合山东省海岸线实际现状和精细化管理需求,建立一套囊括形态特征、生态功能和管理现状的自然岸线质量的定量化评价体系,以期为加强自然岸线保护、扩展主管部门海岸线管理考核指标提供支持。
1评价单元
根据兼容性原则,为与山东省现行政策、法规、标准等保持一致,评价方法采用山东省地方标准《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DB37/T3588−2019)中的自然岸线分类(表1),即评价单元为某一区域的一段或多段基岩岸线、砂(砾)质岸线或粉砂淤泥质岸线。这3种类型的自然岸线的质量评价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评价单元的自然岸线分类的基础数据可采用最新公布的海岸线修测成果,如果经现场勘查发现修测成果中的自然岸线类型已发生显著变化,则按照《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DB37/T3588−2019)中的技术要求重新界定自然岸线类型和位置。
2评价因子及其赋值
根据整体性和实用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因子的代表性、针对性以及因子间的相互联系,避免评价目标交叉重叠。结合海滩质量评价、围填海生态修复效果评估等已有研究成果,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确定了自然形态、生态健康和管理现状等9个实用性高、代表性强的自然岸线质量评价因子,其中,自然形态包括岸滩宽度、岸线人为干扰类型、岸线直接承受自然因素作用的程度3个二级类因子;生态健康包括环境卫生状况、近岸海水水质、外来物种入侵3个二级类因子;管理现状包括向陆一侧国土空间利用现状、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旅游区(点)设置情况、海岸线整治修复情况3个二级类因子。每个二级类因子根据不同条件设置1~5分的赋值,因子赋值通过现场调查或资料收集方式获取。评价因子释义、获取方式及赋值情况见表2。式及赋值情况见表2。
3评价因子权重值
根据科学性原则,应采用成熟、可靠的赋权方法确定各级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有效区分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因子权重值的确定规则和方法如下:①确立评价因子的递阶层次结构,例如评价因子共有3个一级类因子,即自然形态、生态健康和管理现状,那么这3个一级类因子的权重值和为1,其中自然形态又含岸滩宽度、岸线人为干扰类型、岸线直接承受自然因素作用的程度3个二级类因子,那么这3个二级类因子之和为1,其他二级类因子权重赋值规则以此类推;②邀请涵盖自然资源管理、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工程等领域的10名专家,每人根据层次分析法要求构建3个一级类因子的判断矩阵,判断矩阵须满足一致性条件检验,每个一级类因子可通过计算获取10个权重值,10个权重值的最小值和最大值组成的区间即为该一级类因子的权重值范围(表3);③由上述10名专家根据权重值范围直接对一级类因子进行权重赋值,取10个专家权重赋值的算数平均值作为该一级类因子的权重值,即Aj;④根据前面3个步骤,获取每个二级类因子的权重值,即Bi;⑤根据公式Wi=20×Aj×Bi,计算获得每个二级类因子的最终权重值,式中,j=1,2,3,i=1,2,3,…,9。需说明的是,9个二级类因子的最终权重值之和原本为1,但考虑到公众认知以及自然资源管理实际需求,要将自然岸线质量评分调整为百分制,因此,二级类因子的权重值扩大为原来的20倍,所有二级类因子的权重值之和由1变为20。
4评分计算与分级
根据准确性原则,应选取合适的计算公式,降低评价实施的复杂程度;另外,考虑到自然资源监管需求及公众认知符合情况,自然岸线质量评分宜采用百分制,并划分出不同的质量等级。自然岸线质量评分(百分制)为每个二级类因子的因子赋值与因子权重值乘积之和,量化公式为:S=∑ni=1fi×Wi(1)式中:S为自然岸线质量评分;fi为第i个二级类因子赋值;Wi为第i个二级类因子的最终权重值。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的自然岸线质量评分最高为100分,最低为20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监管需求、公众认知符合情况以及专家意见,设置优、良、中、差4个质量等级(表4)。
5结论
自然岸线质量的定量化评价设置了3个一级类、9个二级类评价因子,每个二级类因子根据不同情况具有1~5分的赋值及对应的权重值。该方法利用计算公式将自然岸线质量进行定量化评分,4个质量评分区间对应着优、良、中、差4个质量等级。自然岸线质量评价体系是山东省2020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海岸线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37/T4492−2022)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评价方法考虑了包括海岸线自然形态以及海岸线向海、向陆一定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情况,符合新时代陆海统筹战略要求,可为主管部门提供一种新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和考核指标。目前已被初步应用至青岛市崂山区的海岸线质量试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作者:修淳 霍素霞 王国钢 陈生涛 段海钦 姚海燕 单位: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预警与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
- 上一篇:混凝土路面低温破坏机理探讨
- 下一篇:采矿工程巷道掘进技术和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