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考
时间:2022-07-08 10:10:08
导语: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脑科学和认知科学普遍认为,“学习”是大脑神经回路受到外界刺激而形成的活动,“教育”是一种外界刺激的控制活动。从语文教学视角出发,脑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将从脑科学的角度关注语文阅读教学,将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与语文教育相结合,试图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脑科学;语文阅读;语文教学
一、脑科学的含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逐渐了解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这促进了一门新科学——脑科学的发展。脑科学是一门以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科学,是一门研究大脑、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本文所涉及的脑科学主要是关于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与大脑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的部分。
二、基于脑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价值
(一)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有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比较随意,喜欢把相关的视频放在阅读文本中,让学生评价视频中的内容,完全脱离了课本,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又或者因为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善意”地引入一些资料,扯出一些与文本无关的东西,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教学时间。还有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过分关注知识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点展开。在篇幅较长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速战速决的方式。在阅读课上,总是着重分析人物的语言、情节和主题思想,着眼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学习力和思考力等能力的发展。根据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学生具有接受复杂知识的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可以提前安排一个预习单,让学生先独立解决一些问题,这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随着大脑髓鞘的形成,电信号在大脑远端区域的传输将变得更加有效,使信息的快速跳跃传输成为可能。在此期间,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长期以来,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一直没有脱离旧的教学模式。时代背景、作家介绍、扫清生字生词、段落划分、形象分析、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等仍然是阅读教学中的几个主要环节。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到厌烦,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基于脑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把学生从纯接受知识点的阅读束缚中解放出来。
(三)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当学生处于青春期时,大脑的灰质会迅速增长,且经历一轮“修剪”。“修剪”主要发生在前额叶皮层。许多大脑专家认为这个区域是元认知的中心,与抽象思维、自我反思和社会认知密切相关。因此,在这一时期,学生大脑的认知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笔者曾经旁听过一节语文阅读公开课,其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而是对期末考试预测题的分析。即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了阅读的人文性,也只是谈论阅读的人物、情节、环境和阅读本身,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脑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自然也应重视学生欣赏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基于脑科学的语文阅读案例
(一)《扁鹊治病》教学过程
1.阅读文本分析
《扁鹊治病》一文情节生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扁鹊治病》按时间顺序记载了扁鹊与蔡桓侯的四次会面。扁鹊客气地劝蔡桓侯治病,蔡桓侯不但不听,还自以为是地讽刺扁鹊。最后,蔡桓侯病入骨髓、体痛致死。在故事的最后,扁鹊的文字包含了假设性推理,教师可以此来训练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推理进行文本分析的能力。
2.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一:第一次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1)教师活动:①安排学生默读课文《扁鹊治病》。②默读课文,圈出课文的主要人物,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③找出人物见面的次数,圈画关键词句。(2)学生活动:①用喜欢的方式默读课文。②圈出主要人物、关键词句。③找出人物见面的次数,围绕关键语句进行交流。活动二:再读一遍课文,找出蔡桓侯的病的四种发展。(1)教师活动:安排学生再读课文,完成蔡桓侯的病历。①完成蔡桓侯的病历。②询问蔡桓侯病症的具体情况。③感受蔡桓侯对扁鹊的不同态度。(2)学生活动:①找出重点句子,完成蔡桓侯的病历。②四次回答蔡桓侯的病。③角色扮演回答蔡桓侯对扁鹊的不同态度。活动三:仔细阅读文章,运用假设推理的方法分析扁鹊的意思。(1)教师活动:①评估学生对蔡桓侯病历的完成情况。②介绍判断的类型。③假设性推理分析蔡桓侯的病症。(2)学生活动:①记录知识并思考。②学会判断。③理解假设的推理和规则。活动四:评价本文的主要特点,总结全文。(1)教师活动:①对扁鹊、蔡桓侯两个人物进行分析。②总结全文并揭示寓意。(2)学生活动:①根据扁鹊和蔡桓侯的四次会面来思考。②找出依据,总结扁鹊、蔡桓侯的性格特点。③在故事中传达寓意。
3.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不仅要关注文本单元的目标“理解并简要复述课文故事”,也要符合自我阅读文本的技巧“静静地读课文,找出单词和句子的故事发展的顺序,简要复述两个故事,揭示寓意”。本次教学以假设性推理分析蔡桓侯拒绝扁鹊治病为主线,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默读课文,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了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一天”“十天以后”“再十天以后”和“又过了十天”。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蔡桓侯的四份病历。大多数学生都能通过熟悉的近义词来区分不同的判断类型,这在课后拓展练习中也能体现出来。教师用假设性推理的正负两种形式来分析扁鹊对他的弟子们说的话。通过分析,学生可以基本理解扁鹊话中的意思。但是,在解释假设性推理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时,发现学生的知识转移能力仍然需要通过后期的训练来不断加强。
(二)《草船借箭》教学过程
1.阅读文本分析
《草船借箭》一文中,阅读文本的教学重点在对“诸葛亮顾全大局,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如果分析另一个人物“周瑜”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用困境推理的思维形式来处理。
2.教学流程设计
活动一:总结故事的内容。(1)教师活动:①安排默读课文。②询问周瑜的性格,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具体依据。(2)学生活动:①在规定的时间内默读课文。②圈出关键词或句子,便于交流和分享。活动二:周瑜与诸葛亮讨论军事的场景重现。(1)教师活动:①提问:周瑜做了什么让诸葛亮难堪的事?②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揣摩角色的对话。(2)学生活动:①再读一遍课文,找出讨论的内容。②讨论军事问题时,要抓住对话进行分析。活动三:运用困境推理分析诸葛亮所面临的问题。(1)教师活动:①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诸葛亮的角度思考问题。②从两种情况讨论指导的层次,本文介绍了运用困境推理分析问题的方法。(2)学生活动:①角色转换,沟通诸葛亮面临的问题。②找出鲁肃和周瑜对话中的关键信息。③记录知识点。活动四:总结全文,总结周瑜的特点。(1)教师活动:①问学生对周瑜的看法。②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评价人,对人或事有不同的看法。③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2)学生活动:①交换对周瑜的看法。②思考文章描述周瑜人物的意图。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别人。④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故事的起因:周瑜就军事内容请教诸葛亮,通过推理,分析诸葛亮所面临的两种情况。学生站在诸葛亮的立场上,考虑同意周瑜要求的后果和拒绝周瑜要求的后果。随着教师进一步的提问,学生思考了十天制作十万支箭和三天制作十万支箭的可行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分层仍然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学生能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习得,运用困境推理对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有的学生只使用假设性推理来分析一种情况的存在;也有少数学生在推理时存在困难。课后的实践反馈表明,学生学习困境推理和分析的能力有快有慢,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课堂或课后实践中,教师也发现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运用推理来回答问题。这一趋势令人欣慰。实践之后,笔者发现语文教学领域宝贵的经验与脑科学研究成果之间并不矛盾,脑科学研究成果开辟了一些语文教学未知的研究领域。从整体上看,当代脑科学的发展仍处在朝气蓬勃的成长阶段,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对课程教学的指导和对学生发展的促进都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让教师更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实践。
作者:宋黎民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 上一篇: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探讨
- 下一篇:视觉文化下短视频的桃源叙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