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时间:2022-07-07 08:37:21

导语: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

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

(一)具备创建“互联网+”教学环境的能力

2018年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四新”建设,提出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2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全面形成。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将会带来新一轮教学方式的改革[2]。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大多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小”,新进毕业教师和退休返聘教师较多,中间层次教师较少。新进毕业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热情,对“互联网+”技术掌握水平较高,能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在新医科背景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云平台与课堂有机整合,借助人卫慕课、中国大学慕课和网易公开课等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新进毕业教师的知识厚度和讲课技巧,还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拥有更多独立承担课程的可能性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以年轻教师为主,大部分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理论知识结构较为合理。与公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有更多独立承担课程的机会,且大部分年轻教师需要承担两门以上的课程。此外,在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的带领下,为年轻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年轻教师通过团队力量实现专业成长的目标。医学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年轻教师能认真上好一门基础课程,将会对后续的临床课程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应鼓励年轻教师敢于承担基础课程。

(三)拥有更多进修的机会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发布后,各省市“双师双能”职称评定办法纷纷出台,各省市的评定办法更多鼓励校企互派,提高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3]。为了弥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护理专业教师需要定期到教学医院进行继续教育,拓宽理论教学水平和提高实践技能,这使得民办高校的年轻教师有更多外出进修的机会。民办高校可以通过校内主动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校外主动加强与医疗机构合作的方式,提升教师的双师教学能力。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

(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两头大,中间小”、中青年教师职称和学历有待提高等现象。公办高校一般会为没有经验的新进毕业教师实施1~2年的助教制,通过向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高的教授学习,掌握备、教、辅、改、考的基本教学环节,从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以逐步提升教学技能和素养,待期满后参加考核并通过,才能正式独立授课。而民办高校因教学资源限制,只能让新进毕业教师“一招即用”,新进毕业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偏少,对学生学情把握不清楚,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和岗位技能需求的教学设计不清晰,对教和学的归因问题没有充分认识,无法提高自我效能,在教学上容易有挫败感[4]。工作早期由于工资水平较低,年轻教师通过承担多门课程以获取更高的待遇,容易导致备课不充分影响教学效果。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大部分年轻教师均为毕业后直接上岗,缺乏临床实践经验。此外,大部分年轻教师学历为硕士,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偏低。具有初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普遍较多,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且大多数为退休返聘的老教授。老教授拥有高资历、高水平,但接受新科技和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有限[5]。且老教授本身有退休金,一旦出现教学不畅或者其他身体因素,便有可能中途离职,这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二)科研能力不足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以青年居多,新进毕业教师刚从高校毕业随即进入岗位,学术和科研水平不高。此外,民办高校的科研项目层次较公办高校略显表浅,在科研申报、项目结题、实验平台和科研团队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大多数课题需要与公办高校合作才能申请,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民办高校教师的积极性,遏制民办高校教师的成长[6]。多数民办高校教师所发表的论文以普通期刊为主,较少发表于SCI、CSSCI等核心期刊;课题多数为校级课题,少部分为省级课题,较少申报或获得国家级课题。这些都从侧面说明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加强[7]。

(三)教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师资队伍稳定性不足

民办高校对教师教学工作量要求较高,甚至部分专职教师兼任一部分行政工作。为满足工作量要求,专职教师可能需要兼任好几门课程,再加上行政工作会增加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同时由于缺乏编制,民办高校教师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8]。民办高校一般是公司制,容易忽视教师的学术性和个人职业职称评定的规范化与激励制度,奖励性薪酬与公办高校相差甚远,分配方式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平[9]。与一般医院医务人员收入相比,民办高校护理专业教师的薪酬较低,且奖励性政策有待提高,容易造成师资队伍的脱节。民办高校在促进院校自身发展时,往往忽略了为教师提供较好的职称晋升平台。另外,由于教师同时兼授好几门课程,导致大部分时间均用于备课和授课,加之民办高校的职称晋升体系不完善,大大影响了教师的职称晋升进度,导致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由于这些不稳定性因素的存在,大部分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会选择向公办高校靠拢,进一步加剧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这样循环往复最终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严重下降,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10]。

三、新医科背景下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教师学历结构和管理机制

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说过,“所谓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师资队伍对高校的发展来说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民办高校可以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提供合理的薪酬以满足这部分人才的刚需。目前,民办高校护理专业教师以硕士为主,应鼓励年轻教师带薪攻读博士学位,待获取博士学位后予以相应费用报销,并提供相应的人才发展资金以满足开展教学和科研的需求,不断提高专任教师博士占比。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应为年轻教师提供职称晋升平台,明确组织的任务和分工,建立健全教工管理运行机制。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靠人事部门,应该落实到各院系。各院系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人才挑选和培养,避免因为一时之需导致引进的人才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需求,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价值[11]。人事部门可向学院获取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需求分析报告,合理地、有针对性地聘请专业人才,使师资队伍达到可持续发展。同时,优秀师资也不能一味靠引进,还要学会挖掘和培养校内的人才。民办高校应大力开展中青年骨干教师、校级教学名师评选工作,对优秀教师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在教学研究与改革、科研项目立项、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创造条件。民办高校可为教师提供国内外访学研修的机会,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教授合作,学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学术会议,拓展专业视野。在当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环境下,合理的薪酬待遇体系会激发教师更高的教学热情,也有利于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民办高校教师薪酬待遇相对于其他行业仍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学校工会应了解教师对薪酬待遇的意见,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和薪酬,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和稳定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学校的软实力。

(二)精准落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民办高校的人事部门和护理学院分管教师队伍建设的院长应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制定和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新进毕业教师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可持续的培养,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民办高校可以开设新进毕业教师专项发展项目、青年教师专项发展项目、骨干教师专项发展项目、行政人员专项发展项目、教育教学竞赛专项发展项目、双师型教师专项发展项目等精准性发展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求[12]。高校要将各项项目走深、走实,做精、做细,提供教师精准发展活动,帮助他们增值自我,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三)建立教师教学培训团队

民办高校护理学院应建立教师教学培训团队,整合优化培训资源,调动民办高校教师发展内外合力,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学术骨干的引领作用,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落实培训内容,为新进毕业教师和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和科研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新进毕业教师,应先进行助教工作,了解教学规律,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讨论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应带动新进毕业教师,总结和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打造金课,杜绝水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教学培训团队应经常开展教学和学术沙龙,以新医科为背景,强化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精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民办高校应定期聘请专家教授在不同学科、院系中开展学术交流、座谈和讲座,推动新医科教学改革和理念的进一步落实。同时,为适应高等教育的主流发展,民办高校应创建“互联网+”的教学环境,帮助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互联网+”教育技术应用意识。教师教学培训团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教师分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也可以结合PBL、TBL、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革新。

(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提出和发展对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素质,培养优秀护理人才,促进医院和学校的交流合作起着关键作用[13]。双师型教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是护理临床和教学“双赢”的工作方法[14]。一方面,民办高校可以与教学医院签订协议引进高职称人才,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荐优秀临床护理专业教师到教学医院进行学习和实践。护理专业知识更新换代快,各项新技术层出不穷,只有接触临床护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上,民办高校必须与医院护理部协作配合、责任共担。教学医院应重视教学工作,做好临床教师的工作安排,保证教师的教学时间;民办高校应为临床教师建立师资培训基地以提升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达到学校和医院的“双赢”[15]。发展新医科是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趋势,民办高校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民办高校护理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和培养教师队伍,从引进、投入、培养、管理等多个环节统筹谋划,完善管理机制,精准落实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教师教学培训团队,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最终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作者:周玲 林丽娜 单位:广州新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