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探讨

时间:2022-07-06 08:34:39

导语: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探讨

[摘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主渠道,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中实施实践教学对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获得感具有重要价值。文章总结了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的意义、原则,并重点探讨应通过建立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在内的立体化宪法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和完善的评估体系来确保其实施效果,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宪法素养的目标,增强宪法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宪法教育是法治教育的核心和关键[1]。高校宪法教育是指针对大学生所开展的以了解和掌握宪法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提升其宪法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育,形成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价值认同,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而言,都具有重大价值。通过宪法教育活动,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宪法知识,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有深刻理解,具有高度自觉的宪法意志和信仰;能够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和履行公民基本义务,将宪法规定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遵宪守宪,用宪法维护个人正当权益,也有利于其监督国家公权力,从而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宪法实施氛围。“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宪法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本课宪法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对于增强宪法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就是将宪法教育的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对各种关联宪法的现实问题、现象进行分析,获得相关经验与领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宪法法律行为的判断抉择能力

宪法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经验的有限,在辨别是非能力上尚有欠缺,很有可能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甚至还会出现违法犯罪现象。高校宪法教育的宗旨就是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宪法素养的高素质公民,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更多的宪法上的自觉、自主意识,能用理性眼光来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抵御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增强用宪法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积极维护自身的宪法权利,敢于同邪恶作斗争。

(二)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宪法至上意识

宪法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个体来说,宪法法律品质的形成必须要经过意识和其行为实践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方可养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面对的是正处在树立理想信念、形成是非观念、培育个人心性关键时期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他们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让大学生接触和体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探究真实的宪法、法律问题,运用所学理论说明问题,助其明辨是非善恶、完善自我宪法修养,形成正确的法律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良好的个人品性的形成与发展,仅靠教师单一的课堂讲授是无法实现的,必须要通过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和体验现实社会生活,以更宽广的维度观察理解社会现实,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三)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精神

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主体,以灌输、命令式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纯的理论说教不仅消解了课程的实效性、趣味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能动性,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都会受到抑制[2]。实践教学的方式则很好地突破了这种束缚,它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走出课堂、进入社会,集多种形式于一身,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影响,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主体作用的发挥,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宪法教育实践教学也有利于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当今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一改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上的缺陷,让学生参与宪法实践活动,使他们从真实的社会中感受宪法,学会做人做事,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宪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都大有裨益。

二、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的原则

首先,必须遵循双向主体性原则。实践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宪法实践活动,使其将所学的宪法法律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与提升其运用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思政课中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度的主客体关系,这样的模式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要使实践教学活动高效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双主体”关系。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宪法教育实践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及对学生的引导与激励,而学生的主体性则表现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应用所学宪法、法律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形成相应的实践成果,提升其教学参与度。因此,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强化宪法教育实践教学的主体性设计。其次,应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把握实效性原则。实践活动的主题应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类专业的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文化层次和思想意识,找准切入点,设计相应的主题活动,助力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宪法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应加强对宪法实践活动的专题化、模块化设计,以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更加贴合大学生实际需求,提升教学的系统性、吸引力。最后,应充分利用新技术与工具,坚持将传统模式与新媒体、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原则。新媒体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它既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要求,也符合“00后”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积极把握新媒体与实践教学的契合点,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运用新媒体技术、工具,整合各类宪法实践教学资源。

三、高校宪法教育实践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宪法理论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因而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应紧扣教材中宪法部分的核心内容,找到运行机制,并围绕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提升其综合素养来设计、组织。

(一)建立立体化的宪法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宪法教育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外化和延伸。它通过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宪法和法律的实践活动,将教材理论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良好教学效果。1.课堂实践教学宪法教育课堂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包括线下实体课堂教学和线上课堂教学两种。在实体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强调宪法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的结合,紧密围绕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在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方法,综合运用调查问卷式、互动式、讨论式、视频影像式、辨论式、情景模拟式、角色互换式等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宪法理论课堂实践化,提高教学实效性。如:搜集整理宪法方面的影像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精选剪辑出来的案例、实例的小视频,使学生能通过视觉效果获得最直观的信息,受到心灵上的震撼。例如,给学生播放我国首例冷冻胚胎权属纠纷案庭审视频,启发其从宪法学视角思考“人格尊严”等宪法权利相关问题;播放姓名权之罗彩霞案、赵C案等典型案例视频,引导其探讨公民行使权利的界限、法官审理案件如何更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等问题。又如,将师生角色互换,学生们分组对宪法内容进行专题研讨,围绕主题,形成讲课方案,确定主讲人,全组同学合力收集资料,借助图片、音视频制作PPT。例如,可以从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每年主办评选的“中国十大宪法事例”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宪法事例,从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宗教信仰自由以及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行使宪法基本权利、履行宪法基本义务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教师根据每组表现,设立激励机制,既能锻炼学生与他人分工协作的能力、课件制作的能力、上台讲课的勇气、口头表达能力,又极大地提升了宪法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采取角色模拟式实践教学法,根据内容设定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按角色需要去表演、思考和活动;由同学就剧中人物阐述观点、看法,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分析、思考问题,并引导其更为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对他人、对社会的宪法、法律责任。例如,组织学生模拟公职人员的宪法宣誓仪式,同学们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共同进行宪法宣誓。在模拟仪式的场景中,学习和领悟宪法精髓,提升对宪法文化的感知与体悟,增强对宪法的尊崇与信仰。线上课堂实践教学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和数字信息技术的优势而搭建的宪法实践教学平台,也是宪法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它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保障,从而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比如教师可以按照宪法部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章节把宪法教学资源进行板块化、栏目化设置:教材知识点回顾、案例材料汇编、实践成果展示等等。它既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也能为学生的自学或进行实践策划、体验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线上实践教学平台,及时跟进宪法方面的社会热点焦点,组织学生发起讨论,和学生实时互动交流;可以现场直播,随时与学生沟通,掌握学生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等。线上实践教学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空限制,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活动进展,学生随时能得到老师的指导,从而使宪法教学实效性得到极大提升。2.校园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通过一系列的校内宪法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宪法教育,它是课堂实践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实践教学的效果。校园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具体形式来组织实现。如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宪法主题的校园调查,由各小组自主策划、设计、组织,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问卷调研等活动,并提供调研报告作为考核的参考指标之一;以宪法日及宪法相关庆典活动等为契机,与学校团委、学工部等部门合作,组织宪法主题征文活动、法治竞赛等宪法教育相关活动。3.校外实践教学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的提升和检验,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以采用符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参观考察等多种具体形式,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可以利用武汉本地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组织大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将真实的社会与历史生动、鲜活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更了解党的历史故事和在当下取得的新成就,在此过程中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意识,凝聚宪法共识,还可以把校外宪法实践教学与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如: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农村进行宪法宣传、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大学生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接触社会,丰富学生的宪法体验,塑造宪法精神,养成宪法自觉[3]。

(二)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体系与保障体系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实践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法律理论功底、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承担比理论讲授更多的责任。此外,它还是涉及师生之间、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的系统工作,需要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推动其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首先,对学生的考核既要注重对其参与宪法实践活动全过程表现的考核,又要注重对其参加实践活动后实际收获情况的考核。考核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出勤记录、宪法实践日记记录、宪法调查报告或总结的完成情况、学生在宪法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团队精神与合作状况、创新精神等。可以建立任课教师考核、同学互评、学生自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三者评分加权处理后作为学生参与宪法实践教学的最后得分。同时,要加大宪法实践教学考核分值所占“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成绩总分的比重,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他们对宪法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的自觉性。其次,对教师的考评可以针对宪法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进行全程化考核。订立严格标准,对照具体的完成指标来进行。主要指标包括:实施宪法实践教学的态度是否积极、实践教学计划是否完备、理论联系实际是否紧密、是否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等。对教师的激励机制方面,高校可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健全奖惩制度并切实执行,对宪法实践教学实际效果优秀的教师进行精神和物质的双向奖励,使教师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宪法教育实践教学中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宪法实践教学若仅由任课教师各自在授课班级内实施,则学生覆盖面小,实践教学效果会参差不齐,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更为完善的保障体系,来确保实践教学的高效开展。特别是制度保障,以规章制度来强化宪法实践育人功能。《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培训,配齐配强法治课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4]。通过自上而下的领导、全体专任教师的协作、充足的经费和课时保障,加上广大学生的密切配合,宪法实践教学的系统工程就能顺利完成,也就切实提升了宪法教学的实效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宪法教育的着眼点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宪法品质,这是知、情、信、行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反复内化和外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要以宪法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依据,以学生实践性和创造性的主题活动为形式,通过组织引导学生有目地地参与课内外、线上线下、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体验现实生活,身体力行,才能把宪法、法律认知转化为宪法和法律实践,达到知与行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阳.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法治教育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2021(11):94-98.

[2]李红玲.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3]刘广登,王琦.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视角的大学生宪法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62-63.

[4]中共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6-7.

作者:水晶 单位:江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