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群建设若干关键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04 10:59:54

导语:物流专业群建设若干关键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流专业群建设若干关键问题分析

[摘要]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及现状,通过分析“两业”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人才定位,认为长江经济带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复合型智慧物流人才,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物流专业建设的五个要点,建议长江经济带物流职业院校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

[关键词]“两业”融合;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物流专业群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重大发展战略。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提出要在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基础上,解决长江沿线区域发展不平衡,促进长江沿线11省市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历来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我国钢铁、汽车、电子等制造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同时也是我国物流企业的集聚带。如何推动物流业、制造业“两业”联动快速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部分。202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并颁布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长江经济带“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两业”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因此,研究“两业”融合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物流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长江经济带“两业”融合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保障性产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全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要来源,“两业”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两业”是相互依存的,制造业需要物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使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企业核心业务,而物流业的发展依赖制造业的服务需求,从而不断获取利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产业融合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两业”融合不仅是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和适应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业布局、土地与空间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对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聚集度处于较高水平。从目前来看,长江经济带“两业”的融合基础薄弱,融合环境还有待改善。由于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企业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供应链管理理念尚未广泛树立,绿色转型升级仍需加快。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物流业尽管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经济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对于制造业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不够,企业自身供应链服务能力及对制造业的生产与流通参与度不够。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不匹配,影响了“两业”融合深度发展。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但发展潜力巨大。

2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物流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两业”融合发展必将进一步深化,且有从“两业”联动融合走向生态融合发展的趋势。未来“两业”深度融合发展,除了政策、资金、技术等要素外,还需要大量的适应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支撑。就长江经济带区域而言,“两业”深度融合发展致使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变化,从而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改变。由于“两业”融合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要,制造业、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新技术、新模式、新方式不断出现,使得“两业”对专业性技能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急需一支有扎实物流专业理论知识、会娴熟操作智能物流设备、能维护智能设备并及时解决运行故障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作支撑力量。根据2021年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物流行指委)、中物联人力资源专委会组织的物流业制造业融合教改教研课题调研数据,经过分析,本文认为“两业”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人才一定不是传统型的人才,而是对于“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具有较强认知、具备技术技能储备和岗位迁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智慧物流人才恰恰就是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熟悉传统物流运作模式,具有创新能力以及服务理念,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认识和控制制造系统中的不确定问题,以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目标。“两业”融合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应从智慧物流、智能制造全场景出发,着力培养了解物流业、制造业发展趋势,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具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能力,能从事现代生产的管理、物流业务操作、智能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具备数字化思维、改善创新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两业”融合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规格,与一般意义上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规格相比,在素质要求和基础能力要求两方面基本一致,在职业能力要求方面需做如下补充要求:一是掌握生产活动组织方法,具备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能力;二是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物联网程序开发、嵌入式技术基本原理、数据库应用等,具备物流数据维护和管理能力;三是掌握机械设备、电子设备、信息设备工作原理,掌握PLC控制技术、机械制图等,具备物流设备的安装、运维能力;四是掌握机器人技术理论及原理,能进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五是掌握物流大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具备物流大数据集成、分析与可视化的能力。

3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物流专业群建设要点

长江经济带“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对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各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群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基于“两业”融合的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的物流专业群建设要点如下:

3.1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双优”技术技能人才

按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要求,物流职业院校当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物流专业群建设的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抓手,构建物流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课教师结对共进,共同构建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交流平台,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扎实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全面落实三全育人根本任务,培养爱岗敬业,疫情(战时)等关键时刻勇于担当、保障流通,平常时刻默默奉献、精益服务红专一体的高素质智慧物流专业人才。

3.2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可拓展”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根据前述“两业”融合背景下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建议按照“基础+平台+模块+拓展”的架构,构建“底层专业群基础课程和平台课共享、中层模块课程分方向、顶层专业拓展课程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底层专业群基础课程和平台课在传统物流专业基础课的之外增加CAD制图、物联网概论、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运用;中层模块课程按照物流信息技术、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和机器人应用三个方向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通过对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和有效实施,培养符合“两业”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助力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两业”深度融合发展。

3.3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

实施专业群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一是建章立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院校专职教师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双向互聘,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二是职业院校应更加注重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同时加强对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辅助、培育,让其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三是组织团队专职教师分批次、成建制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参加各类跨学科培训,提高教师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四是开展跨专业教师学术和教学研讨,定期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专业群教学团队整体水平。

3.4建设“两业”融合智慧物流虚拟仿真教学资源

一是基于制造企业生产场景难以实景再现的特点,顺应“两业”深度融合大趋势,与相关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共建物流业、制造业“两业”深度融合智慧物流实训基地,通过MR等虚拟仿真技术,最大程度的模拟真实场景,进一步推动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和技能培养。二是建设基于MR等虚拟仿真教学设备的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动态化、可视化、交互式的新形态新模式教材,建设MR/VR虚拟仿真实训资源。

3.5优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模式

在“两业”深度融合大趋势下,承担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院校首先应加强与机械类、电子类等非物流类行业协会、物流行指委的合作,拓展合作渠道和眼界。其次是要改变过去与商贸流通性物流企业合作较多的现状,加大与生产制造企业和供应链企业的合作力度。三是通过建立“产教融合实习就业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及建立现代学徒制班等形式校企共同培养人才。四是利用物流职业院校传统优势,开发职业培训包,为制造企业进行人员物流技能培训,提升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水平。

4结语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是统筹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将为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物流职业院校当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两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田凯.基于“两业”融合的长江经济带战略下物流专业群建设若干关键问题分析[D].荆州:长江大学,2021.

[2]曾广峰.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质量与认证,2020(11):46-47.

[3]龚建国,吴巧玲.制造企业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人力资源诉求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91-93.

[4]王超维.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两业融合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2):199-200.

[5]赵亮,严长远.两业融合背景下陕西高职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时代汽车,2022(3):38-40.

作者:杨晋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