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
时间:2022-06-27 14:58:52
导语: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是基于以生为本的技巧训练理论而提出,讲求以学生水平制定声乐的分级教学与锻炼的方式和标准,这与五项全能技术音乐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而五项全能技术理念或可成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实施的理论前提、基础,相关人员若要探求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落实办法,少不了要对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展开研究。本文从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可行性要素切入分析,对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在其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对比、总结,并基于这一理念提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落实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五项全能;声乐技术;分级训练;落实方法
一、引言
所谓音乐教育的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就是围绕具体的音乐科目、专业制定学生有必要掌握的五项技能、素养的育人理念,其强调从学生的能力水平出发,结合时代特点开展有关音乐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放在声乐技术训练之上即是要围绕声乐技能提升所需的要素,选择五项核心的技能、素养对学生展开培养和锻炼,以五种技能素养共同促成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在这一音乐教育理念之下,对声乐技术展开分层训练是有必要的,其正好符合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对音乐教育提出的系统化、循序渐进要求,因而相关教师应借此对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以为声乐技术训练落实五项全能技术理念提供助力。
二、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提出即其可行性研究
(一)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内涵、背景
声乐技术的分级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声乐技术水平对其声乐学习应具备的技能、素养进行分级的教育、培训,相比以往的一些声乐教学模式,分级训练更侧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教”来适应“学”。这一模式下的教学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来区分、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对标不同的技能提升需求,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学办法与路径,进而让声乐技术掌握不佳的学生能够完整、系统、熟练地掌握理论知识,达到基本的技能要求水平;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目前能力基础之上有所突破,在一众学生当中实现某一或几个单项技能的脱颖而出;让本身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一步挖掘、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声乐技术质的飞跃与提升。声乐技术的分级训练模式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其主要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来对学生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级,所以基本能符合人类认知规律和教育循序渐进发展的规律,因而人们完全不必质疑其实施的合理性。而关于分级训练的实施,近年来也有学者不断开展研究。作为职校音乐专业的重要构成,声乐一直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程,然而学生的声乐基础存在差异,单一模式的教学因开放性交流不足等因素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能力提升需求,所以在很多学者看来,对声乐技术的训练转为分级模式或能成为均衡提升不同学生基础能力、素养的突破口。中职艺术教育本就各具特色,声乐教学更需遵循科学的逻辑系统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展开设计,这在艺术类教学中早有先例,只是声乐教材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明确界定水平程度,规范教学并予以明确指导的内容,因而需要借助分级训练模式的实施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
传统声乐教学因为缺少明确的教学进度要求,教学选材或模式的选择常迁就于大部分学生的能力现状,一些优秀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声乐技巧、水平只能在自然的训练中慢慢寻求改进。其对应的考核也没有明确的程度、等级划分,只能片面反映学生的能力和问题,长久下来必然会造成学生之间差异的形成。而中职的学科考核制度又是保证人人都能过关的机制,既定的结果又会令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丧失努力欲望,形成消极的态度,十分不利于教师的管理教育。相比于传统的声乐教学、训练和考核,分级训练与考核模式的等级区分中,各等级标准的制定更加明确,其打破了不同水平学生处于统一标准测试的藩篱,让不同情况学生的问题和需求都得到了反馈,更有益于教学的调整与升级。就目前而言,有的学校已经提出了声乐分级考核,旨在打破年级界限、增加对学生专业管理的约束力,让教师得以针对不同等级的教学对象进行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素养方面得到提升。对学生而言,这一考核制度的实施也是一个大的转变和突破,不仅引导了教师教学方法、模式的改进,其也能立足于实际把握自身的专业起点与学习状况,循序渐进地去规划和提升声乐演唱水平。因而从声乐技术训练分级考核制度的提出和实践中不难发现考核的分级对学生学习状态、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还是较具引导性的,这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开展与施行提供了有效的铺垫。相关教师可根据声乐教学的系统性特征有逻辑地筛选不同等级的教学内容,并在训练环节加以渗透,使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其各个层面的能力训练也能保持相互平衡的关系。
三、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铺垫的基础
(一)科学基础
虽然关于职校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研究正在学界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实际上目前仅有分级考核制度,至于分级训练模式在相关教学训练中的可行性还尚待进一步明晰。笔者根据从其他学科搜集整理的经验归纳了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在声乐技术分级训练中所能提供的科学理论支持,以期为这一训练模式的设计、实施进行铺垫。首先声乐技术分级训练作为一个技能训练教学模式,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支撑,并搭配具体落实的方法,以确保整个训练过程的科学、严谨性。沈湘先生对声乐的咽音有这样的认识,他说这是咽喉发出的基本声响,是一个稳定腔体能够发出来的松弛自如的声音,如果赋予咽音其他多余的定义,则歌唱中的音色就不会自然。而沈湘先生针对声乐发音方式所提出的这一观点本身就是对声乐技术合理划分、有针对地解决问题的理念的支持,是为奠定分级训练模式实施的科学依据之一。其次,中职近年扩招所造成的人才选拔标准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让人们重新正视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问题,比如哪些艺术课程是有必要开展的,哪部分素养内容是有待被渗透的,都是需要有关学校、教师进一步明确并做好分类处理的问题,而这正为声乐技术训练的分级设置提供了“动机”,即正因为面临着这些现实问题,开展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模式才更能凸显出必要性。最后当前的科技发展成果也能让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前收录机的时代,学生们通常靠录音模仿来进行声乐训练,学生只能对比出自己与录音中歌曲演唱的差异,不能很好地反映自身声乐训练中的问题,开展分级训练自是无从谈起。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新媒体能够同步歌曲的鉴赏与演唱的录制,有助于学生自行对比自身水平问题,提高了学生在声乐训练中的自主性,更是能为分级训练模式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艺术基础
五项全能技术理念是站在学生专业发展角度而提出的教育、训练理念,通过对其理论观点构成的分析,不仅能为声乐技术训练分级练习模式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还能从艺术角度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模式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由于语言在声乐艺术中占据核心地位,声乐技术的有关练习也要注意围绕语言的艺术性来展开。而语言在声乐中展现的艺术美不仅是发音的美,还有寓意、蕴含情感所带来的美,这在不同的语言语系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因而要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技术,加强其对中国语言特点的理解也是极为必要的,这就是声乐教学中的语言基础教学,需要教师贯彻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借助声乐的分级训练来实现。可见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声乐技术分级训练是保持声乐技术训练艺术性的前提基础,只有将语言教学与声音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处,声音和声乐所传达的语言艺术才不会分离。另外从教师指导学生训练的角度来分析,决定学生声乐技术水平的除了扎实的乐理知识还有学生自身的音色特质、良好的乐感,而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在于让学生的乐感声音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指导中对学生才智激发也是必要的。只有让学生明白声音训练所收获的技能不过是一个艺术表达手段,而一个人对音乐的把握,在音乐中体现出的风格旗帜才是音乐的生命与灵魂所在,其对声乐作品的展现才会更具丰富性,更富有感染力。从这一角度来看,分级渗透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也是声乐训练具有艺术性的主要前提。
四、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落实办法
(一)第一级训练
基于以上对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可知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为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奠定了分级展开声乐技术训练的艺术性,所以具体的训练中有必要围绕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核心在声乐技术训练内容中挖掘相关的技能、素养要素,通过分层、分级依次开展训练,促进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提升。其中第一级的训练作为基础性训练主要包含发音习惯等准备性内容,学生在训练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调整好身形、口型以确保发出声音的正确性;调节演唱心态,尤其对不同曲目的情感进行把握,借助自身情感的调动来赋予歌曲以生命,总结经验并形成针对不同曲目的演唱技巧和习惯;发声训练应着重中声区域,以保证发音时喉头的稳定和口腔肌肉的松弛、自然。除此之外声乐训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各个国家的歌曲都要使用官方语言来进行训练和演唱,主要是锻炼学生的正确发音与呼吸,使其深入把握呼吸变化与声乐技巧控制的关系,在深入理解声乐作品的同时,更好地驾驭不同的歌曲。对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情况科学布置课程结构、内容,让学生全面接触到以上的基础训练,并依照自身的起点水平着重某一环节的练习,进而确保学生声乐基础的奠定。
(二)第二级训练
声乐技术的第二级训练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认识,尤其要使其了解、掌握一些青少年变声期练习声乐技巧的注意事项,以让其在确保自身训练安全的基础上对声乐的知识、技巧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这一过程中除了向学生布置理论知识探究、讨论任务外,教师也可以就青少年变声期声乐训练的展开这层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加深对科学练习声乐的认识。比如学生的声区训练在得到基本的巩固之下,会进一步展开拓展性的训练,但男女身体构造、激素变化等的不同导致女生需要拓展音区达到十二度以上,而男生则拓展到十一度即可,学生在自我练习和小组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明确,以避免学生过度训练所造成的声带损伤,当然有些学生存在的偷懒想法也需要在这一规范的明确下得到有效的规避,进而充分呈现出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此外,训练过程中学生需要保持声音的圆润和流畅,确保咬字发音字正腔圆,这涉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把握,也是学生探索声乐理论知识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必要的引导外还要通过布置适当训练任务促成学生形成学习训练小组,以使其在小组的沟通交流中深化对歌曲、语言的理解和解读。
(三)第三级训练
声乐技术的第三级训练一般围绕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而展开,其所对应的素养包含学生对声乐技巧的主观认识与理解的深度,以及学生对不同歌曲的把握与驾驭情况,因而训练的内容少不了对学生这两方面素养的培养和锻炼。对此教师可增加声乐经典作品鉴赏与分析环节,通过提出具体鉴赏问题,让学生在品鉴不同声乐作品的同时总结和区分作品之间的关联性与区别,使其自主探究作品的内涵和表现的深度,以加深其对各种声乐作品、歌曲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自身演唱训练时情感、气息的把握。一般来讲,学生自主鉴赏声乐作品都不会有太深的深度,主要停留在作品技巧、特征表现等表面的解读上,需要教师渗透作品背景或让学生自主查找作品的创作资料来帮助其建立与声乐作品的“情感”,使其带入创作者或经典演唱者的情感,进而深入分析作品的情感内涵;当然教师在其中渗透一些德育的观点也能激发学生对歌曲内涵情感的主动把握,但这些环节要尽可能地包含在训练任务的条件中,以避免教师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的过多干预问题。此级的训练目标除了要让学生深入把握训练曲目的情感外,还要鼓励学生多掌握不同类型的歌曲,以不断拓展其音域,使其慢慢形成混声共鸣的应用经验,丰富其演唱表现。
(四)第四、五级训练
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第四、五级也是学校阶段声乐训练的最高级别训练,一般要求学生在达到及格(男女音域打开至十二度和十一度以上)水平之后再开展。这时训练对男女音域的打开要求提升至女声十四度以上、男生在十二度以上,除了日常的课上及课下训练以外,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种音乐会和演出来磨炼自己的能力,很多演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一般有机会到国外参加国际级别的歌唱比赛,这对学生个人演唱风格的形成尤为重要。而为让到达这一级别的学生在平时有足够多的积累,学校方面可多组织开展有关活动,邀请音乐家、相关研究学者到学校发表演说,组织音乐会直播活动打开学生们的眼界,与社会机构一同举办校园演唱会等活动,为学生的实战训练提供舞台。再者如与社会演出赛事举办机构达成合作,定期向学生发放演出赛事的入场券,或在学校网站发布近期演出赛事名单,鼓励学生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使其声乐锻炼与自身音乐素养的提升结合在一起,进而为其参与到更高级比赛、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积累经验。
五、结语
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的声乐技术训练可分别从声乐演唱姿态、习惯,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巧实践中的气息控制,声乐演唱风格等不同方面分层、分级展开,不同级别的训练对应的是学生不同的声乐技术水平,培训的方向也不尽相同。分级分层的训练能让学生在学习声乐技术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对学生应用这一教学训练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又能确保声乐技术教育的循序渐进,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从教师开展教育、指导的角度来看,这一模式的应用又能对应声乐技术指导的诸多艺术层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上这些都是声乐技术分级训练具有可行性的有效证明,相关教师可基于五项全能技术理念对声乐专业学生开展分级的训练,以为其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安潮.五项全能音乐教育理念下的技术个性与艺术综合[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7,36(4):77-80
[2]樊萍.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艺术百家,2013,29(3):257-258+206.
[3]张波,林俊.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声乐技术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4(18):114.
[4]段凤琴.声乐技术训练融入音乐修养元素概述[J].参花(上),2021(1):84-85.
[5]梁晖.五项全能技术理念下高校“合唱指挥分级训练”的可行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5(15):243-244.
作者:宋思思
- 上一篇:研究生药物相互作用分析课程的实践
- 下一篇:网络直播带货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