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集权与分权模式演变探讨

时间:2022-06-22 16:49:31

导语:财政集权与分权模式演变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政集权与分权模式演变探讨

1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中心

在“互联网+”背景下相关的企业面临着产业重构升级的状况,并且对于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也在与日俱增,而为了满足这一条件相关教育人员,需要从校企共建等多方面的角度来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尽可能使校企联合开展协同教学,而校企合作的教育工作就需要通过多渠道才能实现,这样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人才的培养模式,得到有效的创新,为我国提供更大批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进行人才的培养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并且建立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体系,而在开展师资的建设是上,也一定需要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现实需求。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所需之间的深度融合,而针对学生就业,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跟踪反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需要将培养标准的设置落到实处,在企业内部设置相应的培训考核标准,而学校可以按照这一标准对企业输送人才并且对相关的专业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契合度,使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够在学校内就得到满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招聘效率,并且也能够提高学校的整体就业率。

2“互联网+”校企共建专业

专业共建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推动了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简单课程的调整,更多的是对接企业行业所需,科学系统地调整培养方案,根据企业行业需求,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并跨学科、跨专业地设置所需课程,开设相应的专业方向。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对接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升级,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与政行企深度合作,探讨专业建设的新方向,使校企形成密切关联,协同发展。“互联网+”环境使行业企业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变化。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预测分析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而行业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专业建设中,则可根据人才预测,动态调整培养目标。使高校的培养方案可以与企业的用人标准精准对接,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使校企之间的关联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保障建设质量。企业用人专业需求的预测需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其中,在进行需求的预测时,要与高校深入合作交流,协同发展,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高校则应确认企业的具体发展需求,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融入“四新”发展要求,建设挖掘出具有良好前景,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新兴专业,并且不断对新专业进行全方位的建设,而在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但是需要校企双方在企业用人专业的需求和预测中,不断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一方面实行人才需求的动态更新,另一方面,针对性的对课程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应用型人才提前在教学环境中适应未来的岗位。

3“互联网+”校企共建教材

教材共建是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支撑。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学校要将企业行业规范积极引入教学,校企共建,开展教学资源建设。除开设企业行业相关的课程之外,配套与之相适应的课授教材、实训教材、在线教学资源等,也尤为重要,教材的内容,要最高程度地接近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要求,且要与应用型人才的学习规律相吻合。校企共建教材,要以企业实际发展、业务流程、行业标准规范等进行框架的整体设计,即以业务程序为线索形成教材的内容体系,从而反映出企业行业的具体业务内容和操作方法,从思维逻辑上和操作方法上都可以对学生加以指导与培训。除此之外,还要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从职业道德上进行规范。建设电子教材,使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在工作中随时使用参考,真正做到符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教材。

4“互联网+”校企共培师资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校企共建师资,对于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校企共建师资,不仅仅局限于校、企工作人员的双向挂职锻炼,也可以在校企间开展线上交流与培训。学校教师除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外,更需要在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方面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合作企业中的相关工程师也能够与学校教师进行积极交流,打牢理论基础,掌握学术前沿发展动态,并且在学校内还可以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校企双方在连接时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种在线交流平台来进行实时的交流,能够结合各自的状况,对其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并且及时参与和调整自身的行为。相较于传统的挂职锻炼来说,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有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交流积极性,扩大校企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除此之外,校教师在进行工作时切不可固守陈规,要将互联网思维作为主要的引导,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互联网思维,努力学习互联网技术,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校企共建背景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慕课、微课等材料的应用,建立翻转课堂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教师对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进行探索,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使师资力量发挥起应有的效果。

5“互联网+”校企协作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区别在于,在理论基础够用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将企业实际业务流程,融入实际的教学内容中,则需要推动政行企积极参与高校教学内容改革,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实验中心、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录制在线教学资源等,加强学生的实验环节,开设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增加实习时间,使学生可能提前熟悉行业企业发展,开展校企协同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极为重要。校企共建虚拟仿真实验室,通过3D技术、仿真模拟等应用来开展校企一体化教学,打破时间空间束缚,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将企业真实案例带入学生课堂。学生除在学生开展虚拟仿真实训之外,增加企业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将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融入学校的课堂教学,除现场观摩之外,还可聆听企业工作人员现场教学,使学生了解企业真正的工作过程。同时,高校也可将行业先进的理论与技术与企业进行交流,将教学科学研究得到实际应用,真正达到校企协同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校企共建学习资源,通过校企组建优秀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特点,以PBL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为核心,根据企业真实情境,通过互联网技术,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搭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专业建设为主线的学习资源库,资源库中除包含以微课、慕课等多种形式呈现的碎片化章节精品视频外,也包含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项目实际案例。与此同时,与企业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通过情境模拟、实战演练等方式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为校企双方接下来的合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6总结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的合作模式有着巨大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能够激发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使学校的培养目标能够与企业的需求进行动态的融合,并且使专业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这也有助于促进我国现代化的高校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清晰的学习目标和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乐彬.“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创”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7):143-145.

[2]吕平,汪莉.“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8,(31):49.

[3]刘君.“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6):172-176.

[4]张晴.“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7,27(02):107-109.

[5]关代弟.“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宋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