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对策

时间:2022-06-22 15:01:31

导语: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对策

当前社会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变动,这代表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在未来几年中,随着信息化理念的不断深入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普及,水土保持工作既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应用水土资源,又要结合现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有效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的需要。在国家的重视和引导下,基层也开始提高对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逐步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地方的信息化建设。然而,水土保持作为与国家生态环境和水利工程密切相关的部分,实施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加强行业管控的主要目标,符合水土保持行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为确保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必要了解水土保持的基本要求和信息计算机技术的相关内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水土保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有效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近年来,国家对水利行业的监管重点是“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坚持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建设,全面贯彻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精准管理,整个过程由当地政府发布的行政任务和计划进行跟踪和检查。针对水土保持地区的特点,积极地发现问题,设定一个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方向,狠抓义务履行,着力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并完善政策机制,进行全方位的严密监督,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地区水土保持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因此,水土保持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并结合各行业内的相关知识,充分将水土保持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性。文章先阐述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和影响,并分析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探讨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为各地区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化提供意见参考。

一、大数据时代的影响和前景

大数据存在于各个领域,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是复杂的,需要进行搜索、处理、分析、总结和归纳。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通过使用大数据挖掘新的发展视角,并借助大数据分析各手段的实用性。水土保持工作人员基于大量的信息数据,开始利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机器设备来处理与解决问题,提高其工作的效率。政府、企业和其他部门也开始意识到,数据正在成为项目重要资产的一部分,分析数据的能力将成为后期的核心竞争力。在过去的几年中,大数据刚刚兴起,面对海量的数据,水土保持工作并没有很强的意识去合理利用这部分数据,不能充分理解事物的本质,在实施具体的任务时可能会错误地去推论,导致问题频出。

二、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的概述及其要求

现阶段,中国部分地区在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工作落实较好,正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逐渐构建出相关的数据信息库和数据储存体系。水土保持信息化系统可以对有关地区的水土保持数据进行采集并分析,由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结合数据提出相关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水土保持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也要求执行工作必须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方便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跟踪监控,以达到预期目标。然而,当前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部分地区缺乏水土保持经验,要想顺利解决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就需要不断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总结各地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方法,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信息化的成效,水利部发文指出,将建立覆盖水土保持领域的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发布系统,并在相关层面地区制作国家各流域水土保持的数据,集中形成自上而下、互联互通、完善高效的全国水土资源信息化平台。但由于过去几年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不受重视,水土保持发展存在不少的缺陷。因此,为保证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和信息技术充分融合,最大化地实现其综合效益,地方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发挥出信息化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价值。

三、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水土保持工作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地区开始重视水土保持的信息建设,对水土保持信息采集,并建立数据存储系统,通过新型的技术规范水土保持工作。各地区将水土保持工作划分责任体系,鼓励各地区单位建立研讨组对当地水土情况进行分析,符合大数据时代下的行业发展需求。各地区有关水土保持文件的颁布,明确了各级监测机构和监测站的职责,规范数据网络建立、资源管理、监测报告制度、结果发布等重要环节。大数据时代,行业内信息化管理依靠于资源丰富的数据,包括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温度和经济社会等条件。一般数据库信息包含电子图和空间数据,也有部分落后地区采用纸质档案数据进行保存,不利于数据的实时调动和应用。根据数据库的信息建立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点和监测站,形成了统一的信息采集模式。此外,由于国家水土保持信息系统的发展,水土保持计划的项目信息被大众所熟知,终端可以查询和识别遥感数据,使现场验证、监测和结果更加科学和公正。

四、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方法落后

大部分水土保持信息的组织和管理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储的,各类业务数据存储在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中,形成数据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的信息管理和储存方式管理比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不能高效率地将有用信息提取出来,难以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部分地区信息技术的使用已经完全过时,收集、传输、接收、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比较老套,缺乏通过业务和数据流收集和更新数据的手段。其中,在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信息相对比较准确,参考价值较大,但部分地区由于缺乏信息管理系统,难以对区域内的资源信息进行实时追踪,导致很多资源无法及时地采集和补充,减小了数据的实际价值。在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方面,信息化可以很快收集到大量数据并进行检查,但部分单位在检测过程中通常忽视最先进的技术,不能将数据最大化地应用。此外,部分地区对重大问题和应急响应的信息化支持有限,对水土保持突发新闻、灾害预测、水土普查等重大问题的信息不能进行及时地应用和报道,难以对水土流失进行第一时间的援助和支持。

(二)水土保持信息化共享性弱

现阶段的水土保持工作与水利部门可以实现业务信息共享,但存在共享范围较窄、共享形式单一的问题。目前,部分地区的信息共享相对局限,区域内的重大决策也难以充分借用当地水土保持的相关信息,没有建立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的目录体系,导致水土保持的横向信息共享范围尚不明确。因此,各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不能及时共享,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分析,也无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不符合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各地区水土保持的现状,水土资源保护存在数据共享的需求,信息以纸质和电子文件的形式共享,共享时效难以保证。相关单位的水土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设备已经过时,现有的软硬件设备也反应迟钝,以及以国家水土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的信息数据存储和管理设备老化严重,功能的缺失使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任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信息化的人才相对短缺,水土保持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遇到困难。

五、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

首先,各地区要积极推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依托国家重大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制度,实施规划、施工准备、施工进度、工程验收等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全程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水土保持项目。其次,各相关单位应加强对重大水土保持工程的监测管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方式,每年按固定比例随机抽取水土保持工程的样品,开展全方位的监测抽查。最后,各地区应建立监测站网,监测站网是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是监测数据的主要来源,可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各地区和单位应重点落实实施方案和上级下达的投资计划,全面掌握重大水土保持项目的空间布局和管理的实施情况,实现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精确追踪和掌控。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要点进行网上发布及实时发布,在监控和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为出现问题的地方规定改进日期的范围,提高重大项目水土保持实施规划的审批效率。各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运用数据建模、数据挖掘、空间分析等技术,创建一个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网络并保证其准确性。各地区根据水土流失分布,快速完成重大水土保持工程区基本情况的调查和控制,为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科学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积极学习和运用新技术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新技术研发的合规性,与高校、科研院所等院校开展合作,积极学习物联网、云计算等知识,熟练操作无线电子通信技术,加强水土保持信息资源的采集、整合和应用,打造更高效的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各地区要积极地学习和创新信息化技术,并不断提高对新技术掌握的熟练度,以保证技术可以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各地区可以将水土保持数据存储在各地区的水利云平台,建立区域内水土保持的基础数据库和共享信息库,不断补充更新水土保持的数据,实现管理一致、高效应用,为该地区的水土资源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持。各区域通过水利信息与资金整合共享平台,将数据资源整合、应用,与其他部门实现水土合规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三)建立水土保持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产物,也是行业在大数据时代发展下的必然需求。水土保持数据库主要包含天文基础信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防治管理监测、生态建设工程等方面的数据。各单位要明确水土保持机构的权限、任务职责、任务程序、任务基础、任务名称、任务时限和处置结果等内容,建立与公众相通的渠道,保障公民的参与和监督知情权,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的监测管理,减少水土流失的情况。各部门可以改变水土保持信息化管理人员的维护职能、办公和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水土质量,为社会提供合规的公共服务。各部门要根据相同和不同的地区标准建立数据库,以确保数据在土壤和各个层面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进而确保多源、多标准数据的结合分析和静态对比。

(四)制订大数据研发计划

目前,中国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步入平稳发展的阶段,通过大数据可以更好地对社会各类数据进行分析,有利于农业和林业的共同发展。大数据时代的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要与特定部门下发的任务相适应,不断提高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其他部门相匹配。各单位要想顺利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就必须要借助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开发和使用大数据,根据行业需求和发展现状制订出符合当地发展的目标计划。因此,各地区需要制订相关的计划,在深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订适合监控任务所需的大数据研发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寻找适合监控任务的大数据处理方案。另外,研发计划的建立可以提高地区相关单位的数据采集和信息数据提取的监控能力,只有提高信息化相关的技能并将其灵活运用,才能逐步完成对监控数据的快速高效采集和处理,促进水土保持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但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尚无有效的认识。信息化建设是中国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水土保持信息技术促进水土保持的现代化发展已成为水土保持的重要战略。此外,水土保持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为切实提高水土保持的信息化程度,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必须要深化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科技的应用,不仅为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各地区结合水利部确立的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落实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去,并给予一定的标准和规定文件的支持,帮助地区内明确信息化工作内容的规范性,明确自身区域在本阶段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以促进各区域内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陈培 付渊 单位:黄河上中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