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敬霞节的仪式过程及文化功能

时间:2022-06-22 09:30:28

导语:水族敬霞节的仪式过程及文化功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族敬霞节的仪式过程及文化功能

摘要:水族敬霞节是水族人民敬拜霞神(人形石)和祖先,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大型节庆。当前主要分布在三都县九阡镇与荔波县境内,敬拜周期分两年一拜、六年一拜和十二年一拜不等,主要根据水书先生依据水书选定日子进行。透过霞节的整个仪式过程,可以看出敬霞节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文化功能

关键词:水族;敬霞节;仪式过程

水族敬霞节的“霞”是水语水神之意。敬霞(又叫拜霞),是水族人民敬拜霞神(人形石)和祖先,祈求霞神和祖先保佑水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大型节庆活动。敬霞节当前主要分布在三都县九阡镇与荔波县境内,活动周期有两年一拜(荔波县境内)、六年一拜(九阡镇扬拱村)和十二年一拜(九阡镇板高村)等,举行敬霞祭祀活动主要根据水书先生依据水书选定日子进行。关于水族敬霞节的研究,当前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敬霞节的社会特征和功能分析,仪式内涵以及作为一种权利互竞交换共同体,也有学者关于敬霞节仪式过程的介绍。本文将水族敬霞节作为一个个案,尝试为研究中国农民丰收节提供新视角。此外,笔者有幸在九阡镇调研期间收集和参与了霞节举办的整个仪式过程,记录的整个仪式过程与前人记载会有所差异。

一、水族敬霞节的由来

关于敬霞节的由来,不同地区、研究者有不同说法。通过对不同观点来看,它的由来有一个公认说法——即“在很久以前,水族居住的地方条件很差,多以渔猎卫生。一天,一位老人下河打鱼,连撒数网却一无所获,老人内心祈祷上天保佑,果然一网下去有了收获,捞上来的却是一块人形石头,老人重复几次捞上来的都是这块石头。后来石头开口说话告诉老人带领后人沿河上溯,后来果然找到幸福家园。多年之后,为了感谢这块人形石赐予幸福生活,便将这人形石供奉起来,以祈求风调雨顺、稻谷丰产、人畜兴旺。因为相信霞石是水神的化身,不能让它丢失,以免失去庇佑,于是就有了敬真霞与敬假霞两种祭祀仪式。”还有另一个不同于上述的传说是——“相传在九阡镇老寨的祖公上山打柴,看到两个像人形的石头。晚上,祖公梦见一个白胡子公公和一个白发奶奶。第二天祖公拿酒去供这两块石头,当年庄稼得到丰收,六畜兴旺。祖公见此将两个霞石抬回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敬霞节。”从上述霞节的由来可以看出,敬霞节是水族先民对石神崇拜的表现,水族先民对生计方式单一带来的生产能力低下,只能将物产丰收、人丁兴旺的心愿祈求于对石神和祖先的敬拜上。

二、敬霞节的组织形式和仪式过程

(一)敬霞节的组织形式

敬霞节有着较为正式的组织形式。以居住一地的亲族为单位共同举行,其活动单位被称为霞组织,每个霞组织一般由十二个不同支系、亲族或村寨组成,每以支系或村寨为一股,以股为单位对举行敬霞仪式承担一定义务(物资与人力分配)。以九阡板潘姓元干公后裔2020庚子年敬霞节的霞组织为例,整个潘姓家族以支为单位,这些支系多是附近的村寨为对象,也有别的乡镇和县份组成一个支系的情况。由于潘式家族举行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而是时间周期较长(十二年),为了潘式家族霞节的交流传承特意立下碑刻为据,以丁为单位,同样也是十二丁。扬拱杨氏纳公敬霞节的组织形式与九阡潘姓家族不同,扬拱分为四支。分别是杨氏雷公、杨氏选公、杨氏留公、杨氏勇公四支。四支共同承担组织义务,比如共同承担举办敬霞活动的费用,共出一样供品物资(猪肉、酒、糯米饭等)。

(二)敬霞节的仪式过程

以扬拱敬霞节为例,举办敬霞活动会有两个仪式过程,即敬真霞与敬假霞。水族人民认为敬霞节是一个神秘且具有很大的祈福作用,为了延续霞神发挥祈福作用,得加强保护霞石的措施,且敬霞需几年乃至十几年一次,平日并不祭祀。因而平时是将霞石秘密地埋在一户老实可靠的人家里,到了敬霞之时,水书先生会集四支杨氏寨老悄悄来到埋霞人家,把霞石挖出,此过程绝对保密,连埋霞人家的其他人也不能知道,以免泄漏埋霞地点。霞石挖出,霞神摆放在家中餐桌上,奉上九阡酒,糯米饭,鸡肉,鱼肉,猪肉,水果红包、鞭炮、香、钱纸等供品进行敬拜的过程的仪式叫敬真霞。敬假霞不论规模还是仪式环节是霞节最为隆重的部分。白天择时进行,杨氏霞组织四股聚齐,从各股居住的地方出发,杨氏后裔居住太远就从居住在近处后裔的房屋四角选一个角为定点按照事先指定路线向霞坡出发,各股抬着猪肉(一般为120斤)、米酒(一般为60斤)及糯米饭(等量)、蒸煮好的鱼(等份)、白豆腐、葡萄、香蕉、苹果、李子等供品。供品数量按事前商定,各股不论人数多少,均需同等,以免神受某股丰盛供品产生偏心(人神同一的原始意识在私有制下的反映)——由水书先生率领,到指定的敬霞地(霞坡)集中一路上,各股人们敲着铜锣铜鼓,兴高彩烈,妇女们手拿巴茅草不时面向稻田摇动,表示驱鬼、赶走田间害虫,祈祷水稻五谷丰登。持续进入霞坡。在各股进入霞坡之前杨氏家族已布置了四个盛放工品的竹筛、竹筛下面垫放稻把(稻把越长代表着水族人民寿命越长,而稻粒越多则代表水族人丁兴旺、儿孙满堂),霞坡上放置霞石——这是假霞,作为(严加保护的)真霞的替身,旁边还竖着一根高高的竹竿,竿顶破开,编为竹摺,上面站着一只公鸡。祭坛正中是主祭席,两旁用稻杆做成一排席位,各股的祭品便按顺序摆设其上(如图1)。各股聚齐,祭典即按照如下过程进行:①由水书先生念祷词,求雨水调和,边念边向霞神敬酒,同时要求寨老按照水书先生旨意敬(饮)酒,敬(食)糯米饭,敬(食)猪肉、鱼肉等。敬酒敬食仪式三次之后,在供品四周敬供一圈,按照雷公、选公、留公、勇公的长幼顺序向霞神原石敬酒、上香;②求雨活动,由另一个水书先生念祷词,作法呼风唤雨。水书先生念祷词,鸡叫三声,(人工摇动时鸣叫)顺利完成该仪式(念祷词时在场人员不能打伞,不能带帽,这样会违背雨神旨意,求雨不能顺利实现),整个仪式完成后并没有象征性的降雨(但在接近傍晚时却有了降雨,是否受到求雨祭祀的感应);在上述仪式完成之后水书先生会将霞神原石揭开盖布,向在座寨老与后裔们展示3分钟时间,然后盖上,安排专人将其运回,秘密埋藏好;③在选好的稻田边进行祭稻田仪式,摆上酒、糯米饭、猪肉、鱼肉等供品,水书先生念祷词,祈求风调雨顺,在接下来的年份中继续保佑杨氏家族五谷丰登、人丁兴旺;④进行霞塘戏猪仪式,由两个人将猪抬到指定霞塘,同时准备鸭子,先将鸭子放进霞塘,水书先生念完祷词后水族青年开始跳进霞塘抓鸭比赛,大家都争先恐后跳进霞塘抓鸭比赛。抓完鸭子,将猪推进霞塘,年轻水族男性一拥而上,将猪尽力往水里下压溺水,猪越叫,人们越开心,年轻人们还抓水田里的泥相互戏弄,不时撒向围观群众。就这样敬霞节活动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接近尾声。水族年轻男子将祭霞用的猪抬回寨中宰杀分为四等份,四股后裔寨老分食猪肉,共同承担义务之后共同享受均等利益的表现。接下来的活动是霞坡对唱水歌,这是敬霞节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水族年轻女性和男子盛装打扮,向心怡的对象提出与对方对歌的请求,如果得到对方同意,双方即可进行对歌,对歌内容大多向对方表达爱慕之情,情投意合者还能通过这一形式找到人生伴侣。但现在由于水族青年受到网络平台的影响,男女之间交流形式开始变得多样,对歌的人逐渐越来越少。主要体现为中年妇女较多,但更多的是围观群众。

三、敬霞节的文化功能

拉帕波特认为:“仪式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功能,它与社会内部构成有关,它给予社会成员信心,赶走他们的恐惧,整饬了社会组织。”从水族敬霞节的仪式行为来看,这个节日不仅给予了水族人民信心,赶走了水族先民面对自然灾难时的无力和恐惧,整饬了水族霞组织的发展。还具有加强水族的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水族民族文化交流的功能。

(一)加强民族文化认同

这里所说的民族文化认同是比较狭义的理解,主要表现在水族人民对本民族的文化、习俗、节日传统自觉的接受和继承。虽然敬霞节的举办只在九阡镇的一些村寨或亲族之间进行,但会把属于亲族范围内不管住在何处都要归入相应的霞组织之下,尽相应的义务,享受节日带来的祈福和心理安慰。霞塘戏猪、霞坡对歌等娱乐活动中,通过娱乐和对歌等不同方式,加强了水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增强亲族之间的了解,从而在整体上增强民族凝聚力。举办敬霞节的亲族会邀请他们的亲戚朋友在节日期间前来共度佳节,前来游玩的游客也会受到他们的款待,举办节日的水族人民会向这些亲戚朋友、游客宣传他们的节日特色、民族风情,水族认为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使水族人民产生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认知和广泛的民族认同。

(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体现在一个民族生活的每个方面,但通常会更集中体现在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中。水族的民族文化多数体现在端节、卯节和敬霞节中。以敬霞节为例,水族人民会着节日盛装来参加敬霞节,女性会穿着比较艳丽水族特色马尾绣的服饰,而男性服饰多以灰色、青色为主,体现出了水族的民族服饰文化;自家酿制的九阡酒、特制的糯米饭、韭菜包鱼等水族特色食品祭祀霞神与祖先,体现出了水族的特色酒文化、特色饮食文化;霞坡对歌、进场时夹道表演的水族歌舞,体现出了水族的艺术文化等。从敬霞节的举办,我们可以挖掘出水族的民族特色文化,对水族民族文化进行更好地宣传,促进水族民族文化能得到更好地形成与发展,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三)祈求农业丰收人丁兴旺

水族人民定期举行敬霞节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祭祀霞神祈求雨水能及时提供给水稻生长,从而达到庄稼丰收。他们用九阡酒、糯米饭、猪肉、鱼肉、水果等这些水族认为最好的供品祭祀霞神和祖先,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希望霞神和祖先能够收到最好的物品,讨得欢心之后保佑水族在接下来的农业生产中能够五谷丰登、金谷满仓。从整个仪式过程来看,还可以从其他一些方面可以得出祈求丰收的农耕文化内涵。水族敬霞节祈求雨水降临,保佑稻作丰收的文化内涵,给以体现“农民特色、农业特色、农村特色、民社特色和民族特色”为内涵的中国农民丰收节增加了水族元素。水族敬霞节作为水族祈求丰收、人丁兴旺的民族节日,水族作为农耕民族,本质就是为了祈求霞神和祖先能够保佑雨水降临,灌溉农田,水稻得到丰收,敬霞节还有专门的祭稻田仪式,以水稻,糯米等作物作为祭祀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敬霞节的农民、农业特色;敬霞节在三都县九阡镇的扬拱村和石板村等村寨举行,向外界展示水族的农村风貌是典型的农村特色,敬霞节的一系列仪式和民俗活动,也体现出了敬霞节的民俗特点;水族人民通过霞节,向游客展示的特色饮食,服饰和水族歌舞等水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水族民族特色的鲜明展现。由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出,水族敬霞节祈求雨水降临,保佑稻作丰收的文化内涵,给中国农民丰收节增加了水族元素。水族敬霞节作为水族人民祈求霞神和祖先保佑水族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大型节日活动。从敬霞节的由来可以看出,这是水族先民关于原始宗教下石神崇拜的一个缩影。透过霞节的整个仪式过程,它有专门的霞组织,组织下的亲族履行一定的义务。可以得出敬霞节体现出水族人民一种原始平均主义下的义利平等观念的遗存、石神崇拜、祈求丰收的农耕文化内涵,同时敬霞节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使水族人民产生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认知和广泛的民族认同,对挖掘水族人民的民族特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之侠,石国义著.水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

[2]潘朝霖,韦宗林主编.中国水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李平凡,颜勇主编.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水族卷[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8.06.

[4][美]罗伊·A.拉帕波特著.献给祖先的猪[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5]张小军,李建明.权力互竞交换共同体——贵州水族霞节、艾节和善节的个案研究[J].民族研究,2013(02):60-71+124-125.

[6]覃世琦.水族敬霞节文化内涵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3):58-62.

[7]赵阳.“中国农民丰收节”作用于乡村文化活动的视觉设计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9.

作者:余小松